浙江祠堂——别样的风景

    中华吴氏网 2012年5月14日 吴氏家族


   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族社会,“宗族是由男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宗族的内部结构一般为:宗族——房分;大的宗族是:宗族——房派——支族;联宗的宗族为:始居地宗族——徙居地宗族——房派——支派。与此相应,宗族建立祠堂时,就会依房分或大小宗法观念,建不同层次的祠堂,早在原始社会的后期,我国已经出现了祖庙的雏形,最初的祖庙是古人供奉先祖神位的屋舍。《诗经·大雅·思齐》云:“雍雍在宫,肃肃在庙。”据研究,祠堂始见于战国,两汉仅为墓祠,魏晋至隋唐时期祠堂基本绝迹,北宋恢复品官家庙制,产生家祠堂,元代出现祭祀群祖的祠堂,明中叶以后,建祠之风大盛,祠堂林立,广泛分布于各地的乡村、城镇。

  浙江省祠堂的类型,大体有宗族祠堂和历史名人纪念祠两大类,其中前者占多数,在全省城乡均有分布,尤其在传统村落中更是普遍。

  宗族祠堂,又有宗族总祠和支祠之分。总祠是全宗族的祠堂,即大祠堂。建德新叶西山祠堂,是新叶村叶氏总祠,始建于元代,先后两次迁址,清康熙九年(1670)在“精堪舆家言”的叶溥主持下,将祠堂移建西山之阳现址。祠堂地势高敞,正对数里外被喻为“母亲”的三峰山主峰里大尖,另外有两座较低矮的山向主峰围合,被拟为侍奉母亲的“孝子”,显然叶氏是想借此风水来加强宗族的血缘关系。祠堂现有大门、享堂、后寝及厢房等建筑,享堂供奉着叶氏始迁祖叶坤的塑像和牌位,两厢按照左昭右穆的序位供奉叶氏各支派的历代祖先。兰溪西姜村西姜祠堂、兰溪长乐金氏大宗祠分别为姜氏和金氏宗族的总祠。

  支祠是祭祀本支派始祖以下历代祖先的祠堂。兰溪长乐嘉会堂,俗称象贤厅,是长乐金氏嘉会派的祠堂。祠堂前有一个小广场,空间上产生一收一放的效果,并作为祠堂入口的前导序列。祠堂通面阔13米,通进深53米,前后四进,坐南朝北,从北至南依次为门厅、前厅、正厅(过厅)、后寝。门厅正立面作牌楼形式,明间屋面抬高,檐下出三翘七踩斗拱,屋面作歇山式,翼角起翘,两次间为重檐形式,比明间略低,形成层次丰富的立面效果。庄重高耸的牌楼门烘托出祠堂神圣的气氛。入内为门厅,门厅两侧半人高的青石抱鼓拱立,衬以高高的门槛。过门厅为狭窄的天井,天井两侧有过厢,经两厢进入前厅。前厅为楼屋,明间设戏台,两次间楼面略高于台面,分别为乐队与演员换妆之用。前厅与正厅之间的天井要比一般民居天井略大,面阔6.67米,进深5.24米,一则突出高大的正厅,二可容纳较多的族人聚集正厅祭祖、议事、看戏。天井两侧有厢廊连接前厅与正厅,正厅与后进寝室明间之间有过厅相连,形成工字形平面。过厅两侧各有一天井,当地称为“日月井”;寝室是平时存放祖宗神位的地方,明间正中设主龛,供奉本派始祖,沿山墙两侧设龛,分别供奉本派历代祖先,整个组群用高墙围合封闭。此外,还有私房厅、香火堂等祭祖类型。私房厅是祭祀本房派始祖以下历代祖先,香火堂祭祀近祖。没有建支祠的房派,在家中放置灵位。

  宗族都有自己的宗祠,供奉氏族的列祖列宗。《朱子家礼》说:“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祠堂“设置四龛以奉高、曾、祖、老四世神主”。《礼记·仙礼》载:“君子将营宫室,家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即建造宫室,首先考虑的是家庙、宗祠,它的位置应在住宅的东面,其次是牲口棚及库房,最后才是住宅,表明宗祠、家庙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祠堂一般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明《鲁班经》卷一记载:“凡造祠宇为之家庙,前三门(山门),次东西走马廊,又次之大所,此之后明楼,茶亭,亭之后即寝堂。”浙江祠堂的院落空间均为三进或四进建筑构成,即大门、仪门、享堂、寝堂,有些祠堂还在后部设置庭园。不少祠堂中都附设有戏台,标志着祠堂作为公共建筑的性质得到加强。享堂是祠堂的正厅,它又称祭堂,是举行祭祀仪式或宗族议事之所,因此一般在建筑群中是规模最大、用材最考究、装饰最华丽的建筑;寝堂为安放祖先神位或纪念对象之所,在建筑的后部均设有神龛。

  祠堂祭祖是同宗族人的统一活动,不是一家一户的行为,因此,宗族便设有族长,房支设有房长,负责管理全族或房派事务。确定宗族首领的办法,一是依据大小宗法的观念,由长房长支中出人充任族长(宗子),是凭血缘原则确定的;另一办法公议推举,选择能出任主事的人才。浙江兰溪西姜村《姜氏宗谱》卷一收录了一篇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的“辞祠任事说”:“盖闻天子坐明堂,以临长百官;祖宗安祠宇,以福庇子孙。然百官辅翼其君,子孙不忘其本,故朝廷重举贤之典,姓氏择任事之人,事虽殊而理则一,岂曰祠事细务而可以不择人而任哉。”反映出宗族组织对族长的高度重视。宋元时期著名的九世同居大家族浦江郑宅郑氏家族,在其《郑氏规范》中规定:世袭嫡长子为宗子,“上奉祖考,下壹宗族”,另外再公推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担任家长,“总治一家大小之务,凡事令子弟分掌”。像这类大家族,仅有家长管理族务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又设置了其他辅助人员,如典事、监视、通掌门户、主记、掌管内事等,形成了完整的宗族组织结构。宗族制度使封建家族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内聚力,能够从观念上统一群体的个人。

  祠堂是祭祖的神圣场所,宗族一般都会尽财力、物力,用上好的木料、石料等建造宏伟高大的祠堂。因此,祠堂往往是村落中规模最宏阔、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祠堂祭祖的对象,是由宗法祭祖观念所决定的,除了一般祭祀始祖、迁始祖外,其他族人要根据德、爵、功以决定他在祠堂中的地位。依据宗法观念及其制度,祭祖是非常神圣和严肃的事,涉及到祭祀的类型、祭器、供品、祭告的内容,有关人员的职责、祭礼的程序、祭后的宴会等。金华、衢州一带祭祀的类型有时祭、节祭、岁祭、房祭、祠祭等,其中祠祭多举行春、秋二祭,分别在阴历二月中旬和八月中旬。祭礼为全猪、全羊、全鹅等三牲,祭仪由德高望重的长辈主持。祭时需读祭文,仪式隆重,祭毕,祠中设宴,分发胙肉,让子孙能得到祖宗的恩惠。兰溪长乐金氏有冬至老祭和新祭之分,清光绪初年《长乐金氏享堂祭祠记》云:“凡有祭者,整肃衣冠,神主恭请享堂,别尊卑,分左右,以亨以祀……祭祀俎豆,千秋议定,每祭价钱八千文,冬至神主亦请入中庭以妥,以侑介景福亨堂,有祭一位。祭毕,给胙二斤、给馒八双……”通过隆重的祭祀活动,达到后辈与祖先精神上的沟通,祈求先人保佑,在祖宗的感召下把宗族成员团结在一起,正是清初宁波经学家万斯大在《学礼置疑·宗法》中所云的“统族人以奉祀也,祭已德之祖,而收见在之族”之意。

  宗祠又是议事中心,宗族每遇修谱、宗族内外纠纷、惩戒严重违规的族人等大事,由族长召集族众,先拜祖宗,再议事决定,一旦决定下来,全族都要遵行。宗祠还是礼仪中心,族人遇婚丧等大事,在本族支祠内举行。结婚之日,新郎新娘在祠堂举行认祖拜宗仪式。人亡后,在祠堂内停厝,接受族人与亲朋的吊唁。

  名人纪念祠是官方或民间为国家和地方名人建立的纪念性建筑,它的性质有别于宗族祭祖的宗祠。浙江不少地方有名人纪念祠,如台州市椒江区东山西南麓有一座纪念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的祠堂,这里原为海门卫城隍庙,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奉命至台州抗击倭寇,屯住海门卫城隍庙,在海门的4年中,转战台州各地,特别是临海白水洋和温岭新河大捷,给倭寇以沉重打击,戚家军威名大震,倭寇闻风丧胆,从此不敢再犯台州沿海。海门人民为纪念戚继光的功绩,在城隍庙戚继光屯兵处建立了戚公祠。祠堂占地约2000平方米,有照壁、石桥、前厅、戏台、看楼、正厅、厢房等建筑。舟山定海是鸦片战争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城市,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国侵略军大举进犯定海,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率军坚守,与英军浴血奋战六昼夜,最后均壮烈牺牲。后台州知州成邦干为纪念三位总兵及将士,在城关镇南门外修建了三忠祠。此外,温州江心峙纪念南宋著名文学家文天祥的祠堂、杭州祠堂巷纪念明代爱国文臣于谦的祠堂以及宁波慈城大宝山纪念抗英将领朱贵的祠堂,均为这类历史名人纪念祠堂,它们虽然在数量上无法与宗族宗祠相比,但其历史意义却远在一般宗祠之上,这些祠堂如今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省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祠堂,如衢县的篮氏宗祠和吴氏宗祠、嵊州市华堂王氏宗祠和玉山公祠、永嘉县永嘉郡祠和孝思祠、诸暨市边村边氏宗祠和斯宅华国公别墅(宗祠)、永康市徐震二公祠、磐安县蔡氏宗祠、常山县樊氏宗祠、庆元县举水吴氏宗祠等。

 


分享按钮>>三台发现客家宗祠群 历经百年保存完好
>>坐“穿越”赏昔日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