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陈氏宗谱第九卷远祖世系

    中华陈氏网 2011年6月15日 原创


第九卷 远祖世系

古代三皇五帝中的黄帝,是4700年前的部落联盟首领,是中华人文初祖、陈姓人的血缘亲祖,也是华夏民族(汉族)公认的祖先。黄帝43世裔孙、舜帝34世裔孙陈胡公(妫满)是陈氏受姓始祖。
第一部 黄帝世系
世 系 图
1黄帝—2(玄器)、昌意、(少昊)—(乔极)、颛顼—4(帝喾)、穷蝉—5敬康—6句望—7桥牛—8瞽叟—9舜、(象)
编者按:资料源于《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加括号者为旁系,不加括号者为直系。详见本谱第五卷《陈氏帝王》。
第一世
黄帝,少典之子,母有乔氏,名附宝,见大虹绕北斗枢星,意有所感而怀孕,二十四月生黄帝于轩辕(今河南新郑县西北)之丘,故号轩辕氏。本姓公孙,因长于姬水(今陕西岐山),更以姬为姓。其氏族部落以熊为图腾,又号有熊氏。黄帝初,诸侯相互侵战,而炎帝榆罔暴虐百姓,日渐衰微,无力平定天下。于是黄帝修德振兵,艺五谷,抚万民,度四方,擒杀蚩尤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继又与炎帝榆罔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胜之,诸侯遂尊黄帝为天子,建都涿鹿。按五行(金、木、水、火、土)以土德为王,土生万物而主黄色,故称黄帝。黄帝是陈氏血缘始祖,中华人文初祖,也是华夏民族(主要是汉族)公认的祖先。尧、舜、夏、商、周五代帝族,都是黄帝的后裔。据《纲鉴合纂本甲子纪元》推算,黄帝生于公元前2697年,殁于公元前2595年,寿111岁,葬于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桥山)。汉朝建黄帝陵,供后世祭祀。黄帝娶十四妃,正妃西陵氏嫘祖生三子:玄器、昌意、龙苗。次妃方雷氏生二子:休、清。三妃彤鱼氏生二子:挥、夷彭。四妃嫫母生二子:苍林、禺阳。十四妃共生二十五子,受封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十二姓。所谓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赐之姓谓十四人,其中二人为姬、二人为己,故十二姓。
第二世
1、玄器,黄帝之长子,封侯江水,已姓,生子:乔极。
2、昌意,黄帝之次子,封侯若水(今四川荥经县),姬姓,娶蜀山氏女昌仆,生四子:颛顼、安、转流、悃。
3、龙苗,黄帝第三子。生子吾融,吾融生卞明。
4、休,黄帝之子,生二子:白民、嘻。嘻生季格,季格生帝魁。
5、清,黄帝之子,生少昊,少昊生倍。
6、挥,黄帝之子,字天禄,佐父皇为弓正,创制弓矢,赐姓张,国封青阳,后易清河,立为郡号。生四子:昧、般、选、盛。昧佐黄帝为水正,世居青阳。昧生二子:允格、台骀。台骀佐高阳为水正,徙山西太原。台骀生伊源,伊源生四子:谟、候、简竹、突美。
7、夷彭,黄帝之子。夷彭生左人。
8、苍林,黄帝之子。苍林生始均,为北狄祖。
9、禺阳,黄帝之子,任姓。禺阳生三子:禺京、垂梁、儋人。垂梁生番禺,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
第三世
1、乔极,一作乔元,玄器之子。生子:帝喾。
2、颛顼,昌意之子。初居高阳(今河南杞县),故号高阳氏。后移居帝丘(今河南濮阳)。黄帝崩,颛顼继立,是为颛顼帝,乃上古五帝之一。即位时,年方二十,多谋善断,大显政治才能。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财以任地,戴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今越南北部),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小大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颛顼帝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八岁,葬于河南濮阳县西南顿丘城外广阳里。妣生三子:鲧、骆明、穷蝉。鲧生禹,骆明生伯益。
第四世
1、帝喾,乔极之子,号高辛氏。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颛顼崩,而玄器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帝喾娶陈锋氏女庆都,生子放勋。娶妃姜嫄生弃。娶娵訾氏女常仪生子:挚。帝喾崩,而子挚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帝尧生子丹朱,帝挚生子穷奇。
2、穷蝉,颛顼帝之子。妣生子:敬康。
第五世
敬康,穷蝉之子。妣生子:句望。
第六世
句望,敬康之子,一作句芒、句幕。望者,望天也。随四时寒暑之变化,定四时,分八节,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幕者,帐幕也,以牛羊毛纺织,造穹窟之居,以御风雨。芒者,谷芒也,种有芒之谷,以充食粮,由游牧逐步转为农耕,后人尊句望为春神。妣生子:桥牛。
第七世
桥牛,句望之子。桥牛定婚姻制度,男女配偶必专一,主于父母,引自媒介。内外有别,禁止群婚。牛者,牵牛星也,为男女定婚姻也。后人比作牛女二宿,隔天河非桥莫渡。妣生子:瞽叟。
第八世
瞽叟,桥牛之子。居于姚墟,以姚为姓。瞽者,鼓眼观天也,并非盲人。《左传》载:“瞽叟知天道,知气象,导民种植以时。性顽,擅长音乐。”妣握登氏生子:舜;继妣东泽氏壬女生子:象。


第二部 舜帝世系
世 系 图
1舜、(象)—2商均、(季重)—3箕伯—4强余、(直柄)—5虞颉—6虞思、(梦熊)——7友龙—8寿肸—9叔仪—10(康伯)、康仲—11(宗石)、祖妫—12(期)、发—13妫方—14振—15维—16寿固—17敖—18胜—19元捷—20偃—21姑猛—22公允—23蔺—24填叔—25野—26无羁—27甾—28叔正—29献子—30亚寿—31原寿—32梦延—33遏父—34妫满。
第一世
舜,字都君,目有双瞳,故名重华,瞽叟之长子,黄帝之九世孙,陈氏血缘先祖。尧帝四十一年戊申(公元前2293年),生于姚墟(今山东冀州荷泽县东北),以姚为姓。居于虞(今河南虞城县北),故号有虞氏,其氏族部落以熊为图腾,又号有熊氏。继帝尧立,史称虞帝、舜帝。舜母握登氏贤而早丧,舜父续娶后妻壬女而生象。舜父性顽,后母性嚣,弟象性劣,舜父惑后妻而宠象,三人尝欲杀舜。舜多次巧而避之,而又不失为子之道,逆来顺受,孝亲友弟,且恨已孝敬不足,长未尽责,以德感化父母,素行孝义,宽厚温良,不失亲亲之道,为中华传统美德修身齐家之典范。古之圣帝明君行孝者甚多,独称舜为大孝,若亲慈子孝乃是常道,不足称扬;若父母不慈,子仍尽孝,将名垂千古。舜为父母所逼,曾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艺于寿丘,商于负夏。化民以德,使民耕者让地,陶者让窑,渔者让居。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内外有别,行者让路,市井安然,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所到之处,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年二十,以孝义闻名于天下。年三十,帝尧闻其贤,亲顾于河滨,谓舜曰:“何谓天下大治?”舜对曰:“孝悌仁义而矣。”帝尧大悦,遂将娥皇、女英二女嫁舜为妻,以观其内;又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妫河转弯处,在今山西永济县南,源出历山、西流入黄河),内行弥谨,二女守妇道,不以富贵骄事舜之亲戚,九男皆益笃。帝尧认定舜能治理天下,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又历试诸多艰难之事,舜皆能胜任。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帝尧崩,三年丧毕,舜让尧子丹朱,诸侯不归丹朱而归舜。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建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县蒲州),为上古五帝之一。舜以仁德治理天下,至孝笃亲,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太平盛世。舜即位二十二年,禅位于禹,禹摄行天子事。三十九年(公元前2206年),南方三苗(今湖南)作乱,自恃地势险要,不服朝命。舜带兵巡狩南讨,携娥皇、女英前往。巡至苍梧(今湖南宁远县东南)之野,忽染病疾而逝,葬于九嶷山(在今宁远县东南),享年一百岁。娥皇、女英悲泪成血,泪洒于竹,竹生斑,谓之湘妃竹。娥皇美而无子,女英生二子:商均、季重。三妃登北氏生二女:霄明、烛光,另有庶子八人。(详见《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第二世
1、商均,舜之长子。生于妫汭,以妫为姓。舜禅位于禹,禹封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县西南)为诸侯,后改封于商(今陕西商城),故称商均。妣生子:箕伯。
2、季重,舜之次子。生于妫汭,以妫为姓。禹封季重于有缗,侯爵,后居蒲阪(今永济蒲州)。
第三世
箕伯,商均之子,袭侯爵,妣生二子:强余、直柄。
第四世
1、强余,箕伯之长子,袭侯爵,妣生子:虞颉。
2、直柄,箕伯之次子,其裔孙虞遂的一支后裔在夏朝被封于遂国,另一支后裔在商朝被封于陈国(在今河南淮阳)。
第五世
虞颉,强余之子,袭侯爵,妣生二子:虞思、梦熊。
第六世
虞思,虞颉长子,袭侯爵,居虞城,妣生一子:友龙。虞思有贤德,佐夏中兴。舜禅位于禹,禹建立夏王朝,夏禹王传至孙太康,因荒淫无度,威权尽失。太康死,其弟仲康继位,国势衰弱,诸侯不朝。仲康死,子相嗣位,是为夏后相。当时,诸侯有穷国权臣寒浞,篡后羿之位,仍袭用有穷国号,率兵争夺天子之位,于公元前2119年,侵占夏都,自称为王。夏后相战败逃亡途中自刎而死,夏后相娶有仍氏女(名缗)为妃,身怀有孕,只身逃回有仍国,至期生子,取名少康。少康年满二十,相貌英挺,举止深沉,深受有仍国君器重,授官牧正(管理牛羊畜牧业)。寒浞探悉夏后相有遗腹子在有仍国为官,唯恐王位不保,遂命其子浇领兵前往有仍国索取少康性命。有仍国君俱祸,密遣少康逃生。少康逃往虞国,虞国国君虞思封少康为庖正(掌管庖厨饮食),将两个女儿嫁少康为妻,还将方园十里的纶地(虞城县东)封赐给少康。二十年后(公元前2079年),虞思领兵助少康打败寒浞,擒杀寒浞父子三人,夏祚中虚者垂四十年,少康得以复国,延续夏朝四百多年的统治。
第七世
友龙,虞思之子,袭侯爵,妣生一子:寿肸。
第八世
寿肸,友龙之子,袭侯爵,妣生一子:叔仪。
第九世
叔仪,寿肸之子,袭侯爵,妣生二子:康伯、康仲。
第十世
康伯,叔仪长子,袭侯爵,妣生一子:宗石。
康仲,叔仪次子,追谥侯爵,妣生一子:祖妫。
第十一世
宗石,康伯之子,袭侯爵,妣生一子:期。
祖妫,康仲之子,追谥侯爵,妣生一子:发。
第十二世
期,宗石之子,袭侯爵,继父为国君,后因忠谏夏桀被诛,国除。
发,祖妫之子。公元前1766年,商汤灭夏,封发为虞侯,以奉舜祀,并追谥发父祖妫、祖康仲为虞侯。妣生一子:妫方。
第十三世
妫方,发之子,袭侯爵,妣生一子:振。
第十四世
振,妫方之子,袭侯爵,妣生一子:维。
第十五世
维,振之子,袭侯爵,妣生一子:寿固。
第十六世
寿固,维之子,袭侯爵,妣生一子:敖。
第十七世
敖,寿固之子,袭侯爵,妣生一子:胜。
第十八世
胜,敖之子,袭侯爵,妣生一子:元捷。
第十九世
元捷,胜之子,袭侯爵,妣生一子:偃。
第二十世
偃,元捷之子,袭侯爵,妣生一子:姑猛。
第二十一世
姑猛,偃之子,袭侯爵,妣生一子:公允。
第二十二世
公允,姑猛之子,袭侯爵,妣生一子:蔺。
第二十三世
蔺,公允之子,袭侯爵,妣生一子:填叔。
第二十四世
填叔,蔺之子,袭侯爵,妣生一子:野。
第二十五世
野,填叔之子,失爵,国除,妣生一子:无羁。
第二十六世
无羁,野之子,妣生一子:甾。
第二十七世
甾,无羁之子,妣生一子:叔正。
第二十八世
叔正,甾之子,妣生一子:献子。
第二十九世
献子,叔正之子,妣生一子:亚寿。
第三十世
亚寿,献子之子,妣生一子:原寿。
第三十一世
原寿,亚寿之子,妣生一子:梦延。
第三十二世
梦延,原寿之子,妣生一子:遏父。
第三十三世
遏父,梦延之子,姓妫,又名阏父,得舜帝遗传,擅长制陶工艺。商朝末年,与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等投奔西伯侯姬昌(周文王),皆受重用,遏父授官为陶正,管理制陶业。妣生一子:妫满。

第三部 陈国世系
世 系 图
1妫满—2犀侯、(皋羊)—3突—4圉戌—5宁—6孝—7灵—8(悦)、燮—9圉—10鲍、(佗)—11(免、跃、林)、杵臼、(完)—12(御寇、子夏、子仲、子楚、子庆)、款—13朔—14平国、(征舒)—15午—16弱、(招、过、黄)—17偃师、(留、胜)—18吴—19柳—20越
编者按:资料源于《史记•陈杞世家第六》,详见本谱第五卷《陈氏帝王》。
第一世
妫满,字少汤,本妫姓,黄帝43世孙、舜帝34世孙、遏父(阏父)之子,公元前1067年甲戌岁十月十六日生。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封妫满于宛丘(古称陈州,今河南淮阳),国号陈,侯爵,以奉舜祀,其后世遂以陈为氏,妫满成为陈氏受姓始祖。妫满在位35年,卒于公元前1011年庚午岁正月十五日,寿56岁,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葬于宛丘卢山,龟形,在今河南淮阳县城柳湖畔,因护城河水浸蚀墓址,以铁固之,故称铁墓,至今尚存。宋唐曾题铁墓诗:“传闻铁墓柳湖中,满目烟光失旧踪。千载暗流见盤石,一泓冷浸若堂封。闲花继草随风落,疏苇临流带雨冲。舣棹不堪重吊古,楚骚难拟思无穷”。陈胡公祠在南坛湖畔距铁墓不远处,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后曾多次损毁重修,仅存正殿一座。公元1995年,陈氏宗亲联谊总会又集资重修陵园。每年清明节和陈胡公诞辰(十月十六日),来自海内外的胡公裔孙数以千计汇聚淮阳,公祭胡公陵。胡公娶周武王长女太姬为妃,生二子:犀侯、皋羊。
第二世
1、犀侯,满长子,继父胡公立,是为申公。娶周庄王之女姬氏为妃,生太子突;娶龙氏,生公子庚。
2、皋羊,满次子,继兄申公立,是为相公。娶苏氏、宋氏为妃,其后世以满、蒲为氏。
第三世
1、突,犀侯之长子,继叔父相公立,是为孝公,在位二十二年卒。娶宋氏、梁氏、刘氏,生太子圉戌。
2、庚,犀侯之次子,封靖伯,其子孙以袁为氏,袁氏世系图表:靖伯—季子—仲铺、圣伯顺—他父—戴伯、郑叔、郑仲—金父、庄伯—诸(字伯爰)—涛涂(姓袁,称袁涛涂)。
第四世
圉戌,突之长子,继父孝公立,是为慎公,周厉王二十四年丙午岁(公元前855年)卒。取周氏、赵氏、翟氏,生太子宁。
第五世
宁,圉戌之长子,继父慎公立,是为幽公。幽公十四年(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虐民,天下大乱,国人造反,围攻王宫。周厉王避难在外,不久病死。太子靖幼弱,由召公、周公辅佐太子共理国政,称为“共和”,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之始。
幽公在位二十三年,于周共和十年(公元前832年)卒。娶汤氏、吴氏、覃氏、杞氏,生太子孝。
第六世
孝,宁之长子,继父幽公立,是为厘公。在位三十六年,于周宣王三十二年(公元前796年)卒。娶汪氏、鲁氏、刘氏,生太子灵。
第七世
灵,孝之长子,继父厘公立,是为武公,在位十五年,于周幽王元年(公元前781年)卒。娶杨氏、齐氏、朱氏、生太子悦、公子燮、公子繻。
第八世
1、悦,又名说,灵之长子,继父武公立,是为夷公,在位三年,于周幽王四年(公元前778年)卒。娶胡氏生子不详。
2、燮,灵之次子,又名元圭,继兄夷公立,是为平公。平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西周地震,三川竭,岐山崩。太史伯阳父曰:“周将亡矣,祸成矣,无可奈何矣!”周幽王宠褒姒,褒姒好闻裂缯之声,幽王日发缯裂之,以适其意,而不得一笑。盖褒姒一笑嫣然,媚人肠胃,幽王百计诱之而不能得一笑。先王曾置烽火,与诸侯约,有寇至则举火,诸侯各引兵来援。幽王欲使褒姒笑,乃无故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时幽王欲杀太子宜臼,求之于申,申侯不与。幽王伐申,申侯与鄶(古国名,在今河南方城一带)人,召西夷犬戌入寇。幽王举烽火征兵,无一人一骑至者。犬戌遂弑幽王于骊山下。犬戌虏褒姒,并杀郑桓公,尽收周宝赂而去。秦襄公力战却戌,卫武公和、晋文侯仇,将兵救周逐戌。郑世子掘突,收父散兵,从诸侯迎故太子宜臼于申,归即王位,是为周平王。
平公八年、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以国都丰镐(今西安市)逼近犬戌,乃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避之。秦襄公以兵送平王,平王始命秦为诸侯,并赐以岐、丰之地,秦于是始大。命卫侯和为公,赐晋侯仇以河内附庸,而晋始大。西周遂亡,凡十二主,共三百五十二年而东,自周王室东迁,谓之东周,天子微弱,号令不行,政由方伯,始进入春秋时期。
平公在位二十三年,于周平王十六年(公元前755年)卒。娶曹氏、罗氏,生太子圉。
第九世
圉,燮之长子,继父平公立,是为文公。在位十年,于周平王二十六年(公元前745年)卒。娶祁氏生太子鲍,蔡氏生公子佗。
第十世
1、鲍,圉之长子,继父文公立,是为桓公。在位三十八年,于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正月已丑日卒。娶吴氏生太子免,涂氏生公子跃、蔡姬生公子林、公子杵臼。
2、佗,圉之次子,为陈国大夫,执掌国政,桓公死,公子佗弑太子免,自立为君,是为厉公。厉公娶姜氏,于厉公二年、周桓王十五年(公元前705年)生公子完,谥号敬仲。时年,周太史过陈,厉公使卜完,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姓姜(齐国姜姓,姜尚之后裔)。姜姓者,四岳之后也。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也。”
厉公虽得其位,而人心不服,国人逃散,又性好田猎,每微服从禽于郊外,不理国政。在位七年,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00元),蔡侯封人(即蔡姬之兄,公子林和公子杵臼之母舅)遣其弟蔡季(蔡国司马)率兵入陈地界口潜伏,待厉公佗出猎之机而袭杀之,枭其首,祭于桓公之庙,拥立桓公次子跃为君。时年,公子完才五岁。
第十一世
1、免,鲍之长子,已立为太子,被叔父公子佗所弑。
2、跃,鲍之次子,蔡人杀厉公佗,继厉公立,是为利公,在位五个月卒。其子孙不详。
3、林,鲍之三子,继兄利公跃立,是为庄公,在位七年,于周庄王四年戊子岁(公元前693年)四月初九日卒。生子颛孙,先奔齐,后奔鲁,为颛孙氏之祖。
4、杵臼,鲍之四子,继兄庄公立,是为宣公。宣公三年,周庄王七年辛卯(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卒,楚始强。宣公十七年、周惠王元年乙己(公元前676年),周惠王娶宣公之女陈嫣为王后,陈国与周宗主国之关系非同一般,陈国处于兴盛时期,居春秋(鲁、齐、宋、晋、楚、郑、曹、陈、卫、燕、秦、蔡)十二强国之列。宣公二十一年、周惠王五年(公元前672年),宣公杀太子御寇。宣公娶元妃吴氏生太子御寇,嬖姬生公子子夏、子仲、子楚,朱氏生公子子庆,又娶房氏生公子款。房氏善媚得宠,宣公即宠其母,便爱屋及乌,欲将诸侯之位传给款,太子御寇己立,又无劣迹,废之无名,便诬御寇谋反,乃诛之,立款为太子。御寇素爱厉公子完,完惧祸及己,乃奔齐,时年三十三岁。
宣公三十七年,周惠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伐蔡,蔡败。南侵楚,至召陵还,过陈。陈大夫袁涛涂恶其过陈境,诈齐令出东道。东道恶,齐桓公怒,执袁涛涂。宣公遣使纳赂,再三请罪,齐桓公乃赦袁涛涂归国。宣公在位四十五年,于周襄王四年癸酉岁(公元前648年)十二月二日(丁丑)卒。
5、完,谥号敬仲,佗之子。生于周桓王十五年丙子岁(公元前705年),五岁时,父佗被蔡人所杀。侍宣公为大夫,素与太子御寇亲善。宣公杀御寇立款,完俱祸及己,避难奔齐,时年三十三岁。齐桓公欲使完为卿,完曰:“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檐,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桓公使完为工正,并赐采邑于田,完遂改陈为田,成为田氏之始祖。其后世篡齐称王,成为战国七雄之首,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后传至齐王建时,于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所灭。详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第十二世
1、御寇,杵臼之长子,已立为太子,其父宣公宠庶子款,欲立之,于周惠王五年(公元前672年),被父诬杀。
2、子夏,字少西,杵臼之次子,为陈国司马之官,统管全国军事,食采邑于株林,世代袭封,生子御叔。
3、子仲,杵臼之三子,后世以子仲为氏。
4、子楚,杵臼之四子,后世以子楚为氏。
5、子庆,杵臼之五子,后世以子庆为氏。
6、款,杵臼之六子,继父宣公立,是为穆公,在位十六年,周襄王二十年己丑(公元前632年)六月卒。娶郑氏生太子朔。
第十三世
1、御叔,子夏之子,以父字夏为氏,称夏御叔,袭父爵为司马,食采邑于株林。娶郑穆公之女为妻,谓之夏姬,貌极美,蛾眉凤眼,杏脸桃腮,年虽老而有少容,善采补之术,是中国历史上最妖娆的美女,出身王侯之家,生子夏征舒。御叔沉湎夏姬美色,精力耗尽而逝,其子征舒才十二岁。
2、朔,款之子,继父穆公立,是为共公。共公六年(公元前626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而代立,是为楚穆王。共公在位十八年,于周顷王五年丁未(公元前614年)五月壬午日卒。娶赵氏、许氏、生太子平国。
第十四世
1、平国,朔之子,继父共公立,是为灵公。灵公元年,楚庄王即位。六年,陈与晋为盟,楚与晋争霸,欲使陈、宋归附,楚率郑侵陈、宋,晋使赵盾伐郑,以救陈、宋。十年,陈叛晋附楚,楚伐郑。晋拒楚救郑而伐陈。十一年,晋、卫侵陈,楚伐郑以救陈。
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0年),灵公与大夫孔宁、仪行父君臣三人皆通于夏姬,衷其衣以戏于朝。大夫泄冶谏曰:“君臣淫乱,民何效焉?”灵公告知孔、仪,二人请杀泄冶,灵公不禁,遂将泄冶杀之。灵公十五年,周定王八年壬戌(公元前599年)五月三十日,灵公与孔、仪君臣三人淫于夏姬家。灵公戏二人曰:“征舒似汝。”孔、仪亦戏灵公曰:“征舒似公”。征舒乃夏姬之子,闻而耻之转为怒,征舒己袭父职为司马,遂调兵围之。灵公闻变奔马厩,征舒伏弩于厩门射之,灵公中箭身亡,孔宁、仪行父往狗洞逃出奔楚。灵公娶李氏生太子午,午闻变奔晋,征舒自立为陈侯。(详见《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二回陈灵公袒服戏朝》)
2、夏征舒,字子南,夏御叔之子,夏姬所生,袭父职为司马,执掌兵权,食采邑于株林。因母辱,怒杀陈灵公,自立为君。第二年,周定王九年癸亥(公元前598年)冬,楚庄王率诸侯伐陈,谓陈人曰:“勿惊,吾诛征舒而矣。”楚师入陈,已诛征舒,因县陈而为楚有之,群臣毕贺。申叔时使于齐来还,独不贺。楚庄王问其故,对曰:“鄙语有之,牵牛径人田,田主夺其牛,径则有罪矣,夺其牛,不亦甚乎?今王以征舒为贼弑君,故征兵诸侯,以义伐之,已而取之,以利其地,则后何以令于天下?是以不贺。”楚庄王曰:“善”。乃迎陈灵公太子午于晋而立之。孔子赞楚复陈曰:“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
第十五世
午,平国之子。夏征舒因母辱怒杀陈灵公,午惧祸奔晋。周定王九年(公元前598年)冬,楚庄王率兵伐陈杀征舒,于晋迎午而立之,是为成公。成公八年,楚庄王卒,楚共王即位。二十九年(公元前570年),陈背楚盟。三十年、周灵王三年壬辰岁(公元前569年),楚共王伐陈,同年三月己酉日,成公卒。楚以陈丧,罢兵而去。成公娶晋氏,生四子:太子弱、公子招、过、黄。
第十六世
1、弱,午之长子,继父成公立,是为哀公。哀公三年(公元前566年),楚围陈,复释之。十三年(公元前556年),宋伐陈。二十年(公元前549年),陈与楚盟,楚率陈伐郑。二十一年(公元前548年),郑伐陈。二十二年(公元前547),楚率陈伐郑。二十八年(公元前541年),楚公子围,弑其郏敖,自立为楚灵王。
哀公娶元妃郑姬生太子偃师,次妃生公子留,三妃生公子胜。次妃善媚得宠,即生留,哀公极宠爱,欲立为太子,因偃师已立,废之无名。乃以其弟司徒公子招为留太傅、大夫公子过为留少傅,嘱咐招、过曰:“异日偃师当传位于留。”哀公三十五年,周景王十一年丁卯岁(公元前534年)三月,哀公病废在床,久不视朝。公子招、过与大夫孔奂密谋,弑太子偃师而立留。哀公闻变怒,欲诛招、过,反被招、过发兵围禁。哀公愤恚自缢而死。有诗云:“嫡长宜君国本安,如何宠庶起争端?古今多少偏心父,请把陈哀仔细看。”
2、招,午之次子,官至司徒、太傅,权倾朝野。哀公病,乘机杀太子偃师,逼死哀公,自立为君。公子留惧祸奔郑,公子胜奔楚,哭诉陈变之由。楚灵王正欲寻机灭陈,于周景王十二年(公元前533年)九月,乃遣公子弃疾发兵伐陈,楚灵王御驾亲征。公子招畏罪,嫁祸于公子过,乃杀过,枭其首,献于楚灵王,迎楚师入陈,并劝楚据陈。楚灵王杀弑太子元凶孔奂,与过首同悬于城门示众,将陈氏宗室及文武百官遣归楚国,改陈国为县,命公子弃疾驻守陈地,将公子招发配越地东海为民。司徒公子招的后代以司徒为氏,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如今广东开平、恩平、台山、阴江等地的司徒氏人数逾万。
3、过,午之三子,官至大夫、少傅。哀公病,与兄公子招及大夫孔奂合谋弑太子偃师,逼死其兄陈哀公。楚伐陈,公子招畏罪,嫁祸于过,被公子招所杀。
4、黄,午之四子,官至大夫。其兄公子招、过弑太子偃师,逼死哀公,与公孙胜奔楚,哭诉陈变之由。厥后不详。
第十七世
1、偃师,弱之长子,已立为太子,哀公三十五年三月甲子日,被叔父公子招、过与大夫孔奂合谋所杀,赐谥号悼。娶晋女张氏,生公孙吴。
2、留,弱之次子,以母得宠。哀公病,叔父公子招、过与大夫孔奂合谋弑其兄太子偃师,立留为太子。楚伐陈,惧祸奔郑,厥后不详。
3、胜,弱之三子。公子招、过弑太子偃师而立留,逼死哀公,与叔父公子黄奔楚,哭诉陈变之由,请楚师平叛,厥后不详。
第十八世
吴,偃师之子。周景王十一年,公子招、过弑太子偃师而立留,逼死哀公。公孙吴惧祸奔晋。晋平公问太史赵曰:“陈遂亡乎?”对曰:“陈,颛顼之族,舜帝之裔,若陈亡,陈氏已得政于齐(陈完之后裔)。自黄帝至瞽叟,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至于虞遂,世世守之,及胡公,周赐之陈氏,使祀舜帝,且盛德之后,必百世祀之,虞帝之世未也,其在齐也。”
楚灵王灭陈后,既又灭蔡,又迁许、胡、沈、道、房、申六小国于荆山之地,百姓流离,道路嗟怨,自谓天下唾手可得,日夜宴息于章华之台。谁知后院起火,江山易主。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此时,陈已被楚灭五年。楚公子弃疾,用夏啮(夏征舒之玄孙)为将,弑楚灵王而代立,是为楚平王。楚平王初立,欲和诸侯,乃复陈、蔡,命夏啮于晋求故悼太子偃师之子公孙吴立为陈侯,是为惠公。惠公立,探续哀公卒时年而为纪元,空藉五年矣。
惠公十五年、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吴王僚使公子光伐陈,取胡、沈而去。二十八年、周敬王十四年乙未(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败楚,入郢(今武汉,时为楚国都城)。同年,惠公卒,在位二十八年。娶晋氏、周氏,生太子柳。
第十九世
柳,吴之长子,继父惠公立,是为怀公,亦称悼公。吴破楚后,称霸诸侯,怀公元年,吴在郢召陈侯会盟,怀公欲往,众大臣谏曰:“吴新得意,楚虽败而未亡,与陈有故,不可背楚。”怀公乃以疾谢吴。怀公四年、周敬王十八年己亥(公元前502年),吴复召怀公,怀公恐,入吴。吴怒其前不往,留之,于同年七月戊辰日遇害身亡。娶鲁氏、林氏,生太子越。
第二十世
越,柳之子,继父怀公立,是为闵公(一作湣公)。闵公六年(公元前496年),孔子适陈。吴王夫差伐陈,取三邑而去。十三年(公元前490年),吴复伐陈,陈告急于楚,楚昭王救陈,军于城父,吴师去。同年,楚昭王卒于城父。时孔子在陈。十五年,宋灭曹。十六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伐齐,败之艾陵,使人召陈闵公。闵公恐,背楚入吴,楚伐陈。二十一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立其弟骜,是为平公,田常为相,专国权。二十三年,楚之白公胜杀令尹子西、子綦,袭楚惠王(亦称楚悼公)。叶公攻败白公,白公自杀。楚惠王复国,收复失地,楚始强。闵公二十四年、周敬王四十二年癸亥(公元前478年),楚惠王率兵伐陈,激战三个多月,闵公被杀,陈亡。闵娶王氏生太子衍,避居阳武,公子全温避难奔晋(今山西),陈氏宗室遍避四方。
陈国自始祖胡公满于公元前1046年受封立国,至闵公越于公元前478年失国,历时568年,传二十世、二十六君,平均传代年数为28.4年。
第四部 田齐世系
世 系 图
1完—2夷—3庄—4须无—5无宇—6开—7乞—8常—9盘—10白—11和—12午—13因齐—14辟疆—15地—16法章—17建—18(升、桓)、良(轸)—19婴—20余—21轨—22审—23桉—24接—25普—26通—27黎—28民—29恒—30愿—31清—32源—33实(嗣子)
编者按:1、陈完至田建世系源于《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2、田建以后的世系录于其他《义门陈氏宗谱》。3、有谱载田建三子良,于公元前221年,秦灭齐,避秦害奔大梁,复陈姓归宗,生子婴。也有谱载,田建三子轸,复陈姓归宗,仕楚为大夫,封颖川侯,为颍川派始祖,其后裔陈实,为太丘长。据查,陈轸应是辟疆同时代人,与田建之子相距一百年,非同一时代人!笔者认为有误,待考。
第一世(即陈胡公第11世,下略)
完,谥号敬仲,陈厉公(陈佗)之子,周桓王十五年、厉公二年(前705)生。同年,周太史过陈,厉公使卜完,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姓姜。姜姓者,四岳之后也。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也。”
厉公者,陈文公少子也,其母蔡女。文公卒,厉公兄鲍立,是为桓公。桓公与厉公异母。桓公三十八年(前707年),桓公病,厉公佗杀桓公鲍及太子免而自立为君,是为厉公,在位七年,厉公所杀太子免之三弟跃、林、杵臼,怨恨厉公杀其父与兄,令蔡人杀厉公而立跃,是为利公。利公在位五个月卒,中弟林立,是为庄公。庄公在位七年卒,少弟杵臼立,是为宣公。宣公二十一年(前672),宣公后有嬖姬生子款,欲立之,乃杀太子御寇而立款。御寇素爱厉公子陈完,陈完惧祸及己,乃奔齐,改陈为田氏,成为田氏之始祖。齐桓公欲使陈完为卿,完辞曰:“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檐,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于是,齐桓公使完为工正(官名)。齐懿仲欲使女嫁陈完为妻,乃以《周易》占卜,卦曰:“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陈)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无人相比)。”遂将其女嫁陈完为妻,生子夷。其后果如占卜预言,五世其昌为正卿,八世之后篡齐称王,无人相比。
第二世(12世)
夷,谥稚孟,完之子,生子:庄。
第三世(13世)
庄,谥湣孟,夷之子,生子:须无。
第四世(14世)
须无,谥文子,庄之子,仕齐庄公为大夫。晋国大夫栾逞在晋国作乱,避难投奔齐国,齐庄公将他视为上宾优待。须无与晏婴劝谏庄公,庄公不听。生子:无宇。
第五世(15世)
无宇,谥桓子,须无之子,侍齐景公为大夫,封邑乐安。生子:开、武。
第六世(16世)
1、开,谥武子,无宇之子,侍齐景公为大夫。生子:乞。
2、武,无宇之子,字长卿,赐孙氏,称孙武,为孙氏之始祖。
第七世(17世)
乞,谥厘子,一作僖子,开之子。侍齐景公为大夫,向百姓征收赋税用小斗进,借给百姓粮食用大斗出,暗中向百姓施恩德,而景公不加禁止。由此田氏深得齐国民心,田氏宗族日益强盛。晏子多次劝谏景公,景公不听。不久,晏子出使晋国,与叔向私语曰:“齐国之政其卒归于田氏矣。”齐景公卒,齐相高昌子和国惠子立景公宠姬生子宴孺子,田乞与景公他子阳生友善,宴孺子即立,阳生奔鲁。田乞伪侍二相,以计离间诸大夫,逼国惠子奔莒,返杀高昌子,晏孺子奔鲁。田乞使人至鲁国迎回阳生即位,是为齐悼公。田乞为相,专齐政,四年而卒,子常袭职。
第八世(18世)
常,谥成子,乞之子,袭父职为齐相。齐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田常杀简公而立其弟骜,是为齐平公。齐国之政尽归田常。并将齐国安平以东至琅邪之地作为封邑,其封地大于齐平公食地数倍。又选身高七尺的美女数百为姬妾,生子七十多,元妃生子盘。
第九世(19世)
盘,谥襄子,常之子,袭父职为齐相,侍齐宣公。田盘使其兄弟宗人亲属尽为齐国各城邑大夫,又和韩、赵、魏三晋互通使节。生子:白。
第十世(20世)
白,谥庄子,盘之长子,袭父职为齐相。齐宣公四十三年,伐晋,摧毁黄城,围攻阳狐。第二年,攻鲁城、葛邑及安陵。第三年,攻占鲁国一城。同年卒。生子:和。
第十一世(21世)
和,谥太公,白之子,袭父职为齐相。齐宣公四十八年,攻占鲁国五城。宣公在位五十一年,于周威王二十一年(公元前405年)卒,子贷立,是为齐康公。康公在位十四年,田和于周安王十一年(公元前391年)将齐康公放逐到海边,给一城作食邑。周安王十四年(公元前388年),田和会魏文侯于浊泽,魏文侯请命周安王封田和为诸侯,列名于周室,田氏开始用元年纪事。田和为诸侯方两年,于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卒,长子剡继位。
第十二世(22世)
剡,太公和之长子,继父立,是为齐侯。齐侯七年,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故齐康公卒,绝无后,奉邑皆入田氏,田氏并齐,史称田齐。齐国原为姜太公子牙之封国,自姜太公于公元前1046年受封立国至齐康公亡国,历时668年。同年,齐侯剡卒,其弟桓公午立。
午,太公和之次子,继兄剡立,是为桓公。桓公三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四年,韩灭郑。五年,秦、魏攻韩,韩求救于齐,齐乘机起兵袭燕国,取桑丘。桓公在位二十二年,于周显王十二年(公元前357年)卒,其子因齐继位。
第十三世(23世)
因齐,桓公午之子,继父立,是为威王。威王六年,鲁伐齐,至阳关。晋伐齐,至博陵。七年,卫伐齐,取薛陵。九年,赵伐齐,取甄城。威王初,委政于卿大夫,九年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于是,威王励精图治,起兵西击赵、卫,败魏于浊泽而围魏惠王,惠王请献观泽以和解,赵国归还长城。诸侯闻之,不敢致兵于齐二十余年。诸侯相继与齐通好,威王二十三年,与赵王会于平陆。二十四年,与魏王会于田郊,斗宝而胜。二十六年,围魏救赵,大败魏军于桂陵。威王在位三十六年,于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卒。有子四十多个,长子辟疆继位。
第十四世(24世)
辟疆,威王因齐之子,继父立,是为宣王。宣王元年,秦用商鞅,周致伯于秦孝公。二年,魏伐赵,赵与韩亲,共击魏,赵不利,战于南梁。韩五战不胜,请救于齐。齐因起兵,召田忌复故位,与田婴为将,孙子为军师,救韩、赵以击魏,大败魏军于马陵,杀其魏将庞涓,虏魏太子申。其后,韩、赵、魏三晋之王,皆通过田忌、田婴朝拜宣王于博望,结盟而去。七年,与魏王会平阿南。八年,复会于甄城。魏惠王卒。九年,与魏襄王会徐州,诸侯相王也。十年,楚围齐国徐州。十一年,与魏伐赵,赵决河水灌齐、魏,兵罢。十二年,攻魏。楚围雍氏,秦败楚将屈丐。秦惠王欲伐齐,患楚与从,使张仪说楚绝齐,献商于之地六百里,秦女侍之。楚大夫陈轸谏曰:“绝齐则楚孤,秦以孤国与六百里哉?齐秦合交两兵至矣。”楚王不听,遂绝齐,而秦不与地。楚王欲攻之,轸曰:“可”。乃攻焉,斩首八万。宣王在位十九年,于周赧王十三年(公元302年)卒,其子湣王地继位。
第十五世(25世)
地,宣王辟疆之子,继父立,是为湣王。湣王恃强而骄,在位十八年间,南侵楚,西伐燕、韩、赵、魏。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五国精锐之师,大败齐军于济水西岸,乐毅遂入齐国都城临淄,尽取齐国宝器。湣王逃至莒城,楚派大将淖齿率兵救齐,湣王用淖齿为相,淖齿遂杀湣王而与燕国瓜分战领齐国之地。湣王太子法章,避难于莒城太史敫家。
第十六世(26世)
法章,湣王地之子,继父立,是为襄王。湣王遇害,其子法章改名变姓为莒太史敫家奴。太史敫女名凤娇,奇法章状貌,以为非恒人,怜而常窃衣食之,而与私通焉。齐将公子贾率兵袭杀淖齿,与莒人及齐亡臣相聚求湣王子,欲立之。法章惧其诛己,久之,乃敢自言“我湣王子也。”于是莒人共立法章,是为襄王。以保莒城而布告齐国中:“王己立在莒矣。”襄王既立,立太史氏女凤娇为王后,是为君王后,生子建。太史敫曰:“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种也,污吾世。”终身不睹君王后。君王后贤,不以不睹故失人子之礼。襄王在莒五年,田单以即墨军民攻破燕军,收复齐国全部失地,至莒城迎襄王入临淄。襄王封田单为安平君。襄王在位十九年,于周赧王五十年(公元前265年)卒。子齐王建继位。
第十七世(27世)
建,襄王法章之子,继父立,史称齐王建,或末王建。齐王建立六年,秦攻赵,齐、楚救之。赵无食,向齐借粮,齐不给。秦破赵于长平四十万,遂围邯郸。十六年,秦灭周,君王后卒。二十三年,秦置东郡。二十八年,齐王建朝拜秦王,秦王政置酒咸阳。三十五年,秦灭韩。三十七年,秦灭赵。三十八年,燕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杀荆轲。三十九年,秦破燕,燕王奔辽东。四十年,秦灭魏,秦兵次于历下。四十二年,秦灭楚。四十三年,虏代王嘉,灭燕王喜。四十四年(公元前221年),秦兵击齐。齐王建听齐相后胜之计,不战,以兵降秦。秦虏齐王建,迁之共邑,遂灭齐为郡。天下并于秦,秦王政立,号为始皇帝。
初,君王后贤,余事秦谨,与诸侯相交守信用,齐国地处东部海滨,秦日夜攻打韩、赵、魏、燕、楚,五国面对秦军的进攻忙于自救,因此齐王建在位四十多年未遭战祸。君王后死后,后胜任齐国丞相,多受秦国间谍贿赂,多使宾客入秦,秦又多给贿金,宾客回乡为反间,劝齐王建放弃与五国合纵抗秦而朝拜秦王,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五国已亡,秦兵入临淄,军民不敢格斗,齐王建遂降,迁于共邑。悔恨误听奸言而亡国,不数日哀极而卒。齐王建有三子,为避秦害,改为王氏隐居。长子田升、生子田安,后自立为济北王,即汉代新朝王莽之始祖,称元城王氏。次子田桓,成为北海王氏之始祖。三子良,奔大梁,复陈氏归宗。
田齐本陈氏,陈厉公佗之子完奔齐,改姓田氏,侍齐桓公为工正,至太公和代齐,周安王命为诸侯,共传十七世,五世为相、八位君王,至齐王建为秦所灭,田齐历时168年。
周太史为陈完占卜,能算到十代以后,至陈完奔齐,改陈为田氏,懿仲为陈完占卜算到五世齐昌为正卿,八世以后称王无人相比。田乞、田常之所以接连杀害两位国君,独专齐政,田和代齐为诸侯,并非形势发展造成,大概是遵循冥冥意志,符合占卜之预言。(详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第十八世(28世)
良,齐王建之三子,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奔大梁,复陈姓归宗。生子:婴。有谱载建之三子为陈轸,为楚大夫。(非楚大夫陈轸也。据《史记》、《战国策》、《唐宰相世系》载,别有游士陈轸为楚大夫,系齐湣王时代人,相距一百年,年代不符,当非齐王建之子。)
第十九世(29世)
婴,良之子。秦二世时为东阳令史。励修德行,备受乡人景仰。陈胜兵起,杀县令,立婴为长帅,从之者二万余人,又欲立婴为王。其母曰:“暴得大贵不祥,不如以兵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败则易以亡,可无为人所指名也。”其母的意思是:“不可以,自我嫁到陈家当媳妇,一向都是过贫穷生活,一旦突然享有富贵,不是吉祥之事。”婴从之,以兵属项梁,为上柱国。后归汉,封堂邑侯,卒后谥安。生二子:余、禄。
第二十世(30世)
余,婴之长子。好儒术,与张耳为刎颈之交。陈胜兵起,耳、余立陈人武臣为赵王而侍之,赵王以余为代王。后张耳降汉,与韩信破赵于井径,斩余于抵水。娶余氏生子:轨。
禄,婴之次子,封嗣侯,生子:午。
第二十一世(31世)
轨,余之子,娶郭氏生子:审。
午,禄之子,袭嗣侯,娶汉武帝刘彻之姑姑长公主刘嫖为妻,生子学须,生女阿娇。汉武帝年幼时,其姑姑指着阿娇问他:“好否?”刘彻笑着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西汉建元一年(公元前140年),刘彻即位,时年十六岁,立阿娇为皇后。“金屋藏娇”之成语,即出于此。
第二十二世(32世)
审,轨之子,娶杨氏生子:桉。
第二十三世(33世)
桉,审之子,生子:接。
第二十四世(34世)
接,桉之子,生子:普。
第二十五世(35世)
普,接之子,生子:通。
第二十六世(36世)
通,普之子,生子:黎。
第二十七世(37世)
黎,通之子,生子:民。
第二十八世(38世)
民,黎之子,生子:恒。
第二十九世(39世)
恒,民之子,生子:愿。
第三十世(40世)
愿,恒之子,迁居颍川(今河南长葛市老城东古桥乡陈故村),生四子:清、察、尚、齐。
第三十一世(41世)
清,愿之长子,生子:源。
第三十二世(42世)
源:清之子,无子,以翔之三子实为嗣子。

第五部 户牖世系
世 系 图

1衍、(全温)—2琏、(玙)—3履辉—4周昌—5裔—6(伯丞)、仲丕—7从善、(从吉)—8(献章)、德绍—9述—10(伯)、平—11买、(贾)—12恢、(惺)—13(河)、澄—14(掌)、与京—15考—16汤—17冯—18晟—19会可—20珍—21嗣—22翔—23(窬、邃)、实
第一世(即陈胡公第21世,下略)
1、衍,原名剑,陈闵公(陈越)长子,已立为陈国太子。公元前478年,楚伐陈,闵公被杀,陈亡,陈氏宗室遍避四方。陈剑改名陈衍,隐居阳武(今河南原阳县)户牖乡(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陈村),易国而家,成为户牖派始祖,于周考王六年丙午岁(前435)卒。妃朱氏,生二子:琏、玙。
2、全温,越次子。楚灭陈,全温奔晋(今山西),后仕魏为大夫,食采邑于浚仪(今陈留),传爵七世,为陈留、固始陈氏之祖。生子班。
第二世(22世)
琏,衍长子,侍齐为令尹(齐国最高行政长官之一,辅佐君王掌管全国军政事务。)田盘得政于齐,尽官其兄弟宗人,齐国田氏出自厉公佗之子陈完,陈田异流同源,故琏、玙皆得政于齐。其父衍,于公元前435年卒,琏返家赴丧,归奉宗祀。妣穆氏生子:履辉。
玙,衍之次子,字汝清,侍齐为大夫,妣生子:登,以胡为氏,成为胡氏之祖。
班,全温之子,谥武子,生子:悟。
第三世(23世)
履辉,琏之子,仕齐为上大夫。妣曾氏、杨氏,生子:周昌。
悟,班之子,谥成子,生子:琛。
第四世(24世)
周昌,履辉之子,袭父职为上大夫,为官三年,民和事治,齐威王倚之,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周昌复仕齐,于周显王二十三年甲戌(公元前347年)卒,妣钱氏生子:裔。
第五世(25世)
裔,周昌之子,妣房氏生二子:伯丞、仲丕。
第六世(26世)
伯丞,裔之长子,一作伯成,妣范氏。
仲丕,裔之次子,仕齐为上大夫,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壬寅(公元前259年)卒,妣花氏、邓氏,生二子:从善、从吉。
第七世(27世)
从善,仲丕之长子,袭父职为上大夫,妣洪氏、邹氏,生二子:献章、德绍。
第八世(28世)
德绍,从善次子,妣王氏生子:述。
第九世(29世)
述,德绍之子,负大识量,清白传家,周亡秦兴之际,聚士讲学,结纳豪杰,人不敢犯,众皆景仰。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壬午(即秦统一六国后三年,公元前219年)卒,妣樊氏、吴氏,生二子:伯、平。
第十世(30世)
伯,述之长子,性极孝友,独自躬耕,纵弟遊学,因之成功名,封侯拜相,剖符锡壤,与世无穷,皆伯之贤也。妣袁氏,厥后不详。
平,述之次子,字敬孚,小字孺子,好读书,善奇谋,侍汉,六出奇计,佐汉高祖灭秦破楚定天下,初为都尉、护军、参军、郎中令,封户牖侯,后更封曲逆侯,食邑三万户,历任惠帝、吕后、文帝三朝丞相。于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卒,与夫人张氏合葬曲逆县羊角山子山午向,谥献侯,子孙世袭侯爵列藩府。妣张氏生二子:买(原仁)、贾(原胜)。详见《史记•陈丞相世家》、《资治通鉴》。
第十一世(31世)
买,字原仁,平之长子,袭爵曲逆侯,于汉文帝四年乙丑(公元前176年)卒,谥恭侯。妣胡氏、柳氏,生二子:恢(子远)、惺(子逸)。
第十二世(32世)
恢,字子远,买之长子,袭爵曲逆侯,汉景帝四年戊子(公元前153年)卒,谥简侯。妣谢氏、庄氏,生二子:河、澄。
第十三世(33世)
1、河,一作何,恢之长子,袭爵曲逆侯,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因略人妻,坐法弃市,侯爵夺封,国除。妣生子:掌。
2、澄,恢之次子,官至朝散大夫,妣胡氏生子:与京。
第十四世(34世)
1、掌,河之子,为太子詹事,娶卫子夫姐卫少儿为妻,虽是汉武帝刘彻的姨姐夫,因陈皇后(陈阿娇)失宠被废,侯爵终未复封。
2、与京,澄之子,汉宣帝本始元年戊申(公元前73年)拜员外郎,长于谋略有胆识,助汉宣帝诛权贵,声名大振。于汉宣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卒。妣皮氏、余氏,生子:考。
第十五世(35世)
考,与京之子,仕汉宣帝为御史大夫,汉宣帝与父与京相继同年去逝,汉元帝即位。汉元帝二年甲戌(公元前47年),权贵复辟,丞相石显上疏复议先朝臣子功罪,将其父与京之过罪及于考,考遭收捕,家计因之一空,考幸免逃脱,携家隐居山阳瑕丘庄(今山东滋阳县,山东济宁,亦说在今江苏淮安)。妣廖氏生子:汤。
第十六世(36世)
汤,考之子,字子公。精武艺,善奇谋,文武兼备,身历三朝。汉元帝建昭二年甲申(公元前37年),得富平侯张勃赏识,推荐为郎,后迁西域副校尉。匈奴作乱,杀汉使者,西走康居,陈汤矫制发兵,与都护甘延寿袭击匈奴郅支单于于康居,斩郅支单于及王室千余人,传首京都。匈奴呼韩邪单于闻郅支既诛,入朝臣服于汉,愿婿汉氏以自亲,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女王昭君赐之,单于称谢而归。陈汤与甘延寿至京都,将论功行赏,丞相石显加以娇制擅兴师之罪。刘向上书力辩,乃赦其罪而录其功,封陈汤为关内侯,封妣余氏为关内夫人,封汤长子冯为破胡侯,次子勋为讨狄侯。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丞相匡衡与汤不和,诬汤征讨匈奴时盗取在康居缴获匈奴的财物而坐法免官。沦落数年,大将军王凤因汤明足察几而格外器重,特保奏汉成帝启用为给事中郎,引入幕府参决军机。后来复因受赃犯罪,免为庶人。汉哀帝时得以赦免,诏自燉煌还长安,官复原职。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卒于长安,谥壮侯。
第十七世(37世)
冯,汤之长子,封破胡侯,侍汉为荆州剌史。妣胡氏生子:晟。
勋,汤之次子,封讨狄侯。
第十八世(38世)
晟,冯之子,仕汉为豫章(南昌)太守。妣灵氏生子:会可。
第十九世(39世)
会可,晟之子,袭父职为豫章太守。妣雷氏生二子:珍、琛。
第二十世(40世)
珍,又名玺,会可长子,仕汉为司隶校尉。迁居颍川(今河南省长葛市老城东古桥乡陈故村),于东汉安帝延光二年癸亥(公元123年)卒,妣鲍氏生子:嗣。
第二十一世(41世)
嗣,珍之子,迁汝南邵陵(今河南郾城县东),妣卢氏、何氏,生子:翔。
第二十二世(42世)
翔,嗣之子,字子麟,复迁颍川故地。仕东汉为议郎、定襄太守、扬州剌史、御史中丞。以孝义闻名,德高望重,居“江南八贤”之首。曾遭党锢之祸返乡,于汉桓帝延熹元年戊戌(158年)卒,与夫人金氏合葬古桥下,午子向。妣邱氏生二子:窬、邃,金氏一子:实。

第六部 颍川世系
世 系 图
1实—2(纪、政、洽)、谌、(信、光)—3(群、佑、唐)、忠、(谈、缔)—4(泰、漾、闰)、佐、(坦)—5(奕、恂、温、谭)、准—6(眕)、匡、(规)—7(逵)、达、(述)
第一世(43世)
实,字仲弓,号太丘,谥号文范先生,翔三子,生于汉和帝永元十六年甲辰岁(104),颍川(今河南)长葛县古桥镇陈故村人。少时爱读书,曾入太学深造。初为县吏,继任郡督邮、郡西门亭长、郡府功曹。汉桓帝元嘉元年(151)辟为司空府掾属,后任闻喜长、太丘长(今河南永城)。德修政简,百姓安康。永寿四年(158)复任司空府掾属。延熹九年(166),第一次党锢之祸,被囚一年,遇赦得免,被大将军窦武征辟为大将军府掾属,谋诛宦官。不久,窦武反被宦官所杀,第二次党锢之祸又遭株连,幸免于难,弃官隐居家乡紫荆山下张史保村,耕读自娱,以终余年。大将军何进辅政,引用天下名士,征实为参军,实以老病,不就。朝中三公之位一旦有空缺,朝廷就有多位大臣联名举荐,陈实总是婉言谢绝。实居乡里,平心率物,德冠当时,为远近之宗师,与其子纪、谌名重于世,父子三人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命,率皆同时,羔雁成群,丞掾交至,豫州百城皆图画实、纪、谌父子三人形象。实与同郡名士钟皓、荀淑、韩韶为颍川四长。实与纪、谌二子及纪子长文、谌子孝先,祖孙三代曾游于荀淑家,与荀淑八子(号称八龙)品题论文,长文、孝先尚年幼,聪明好学,各论其父之功德咨于祖,实赞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即二人难分高下之意),难兄难弟之典故即出于此。是夜德星聚。次日,太史官上朝奏曰:“五百里内有贤人聚。”(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从观测德星,即木星的旧称,主祥瑞之星的出现而看出)汉灵帝敕建“德星亭”。其后,陈实的子孙及荀氏八子皆登高位,颍川陈氏遂以“德星、聚星、德聚”为堂号,成为中华一大名门望族。汉灵帝中平四年丁卯(公元187年)八月丙子日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葬于郎城。致悼会葬者三万余人,车数千乘,司空荀爽、太仆令韩融等披麻戴孝执子孙礼者以千计。蔡中郎撰碑铭,大将军何进遣使致悼词,谥曰:“征士陈君文范先生,先生行成于前,声施于后,文为德表,范为士则,存晦殁号,不两宜乎。”后十九世孙陈文帝于天嘉五年追封康乐侯,又于太建元年加封颍川郡公,后世尊为颍川陈氏之始祖。妣钟氏、荀氏生六子:纪、政、洽、谌、信、光。
第二世(44世)
1、纪,字元方,实之长子,生于汉顺帝永建三年戊辰(公元128年),性极孝友,德高望重,与父实、弟谌齐名,时号三君。侍汉为太仆、尚书,亦遭党锢之祸,在家著书数十篇,世谓《陈子》,党锢解禁,朝廷多次征召,不就。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去世,献帝即位,大将军何进再次谋除宦官,征纪为五官中郎将,纪应召至京都洛阳时,时局逆转,何进在与宦官的斗争中被杀,长期专权的宦官也被剪除,政权落入奉召领兵入京都的凉州军阀董卓手中。相国董卓大量引用党人名士,征纪为五官中郎将、侍中,继任司徒、尚书令。董卓欲挟持汉献帝徙都长安,纪力谏董卓应顾全大局,谦远朝政,专精外任,不可擅意徙都,董卓不听。纪见天下已乱,乃请出为平原相,立即赴任,后拜大鸿胪寺卿。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卒,享年七十一岁。妣温氏、张氏、杨氏,生子:群。
2、政,又名燮,字时方,实之次子,妣周氏生子:佑。
3、洽,字仲方,实之三子,侍汉为大理寺卿,妣李氏、吴氏,生子:唐。
4、谌,字季方,实之四子,仕汉为司空掾,性极孝友,德高望重,与父实、兄纪齐名,时号三君。后因居丧过哀,呕血身亡。谥文悼季方英年早逝曰:“才识博大,司空掾心,连征不就,立言垂训,倔丧俞制,哀毁垂陨,剌史表于朝都,邑皆为之激劝。”妣班氏、张氏,生子:忠。
5、信,又名休,字大方,实之五子,妣章氏生子:谈。
6、光,字贵方,实之六子,妣孔氏生子:缔。
第三世(45世)
1、群,字长文,纪之子,实之长孙。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谓宗人父老曰:“此儿必兴吾宗。”鲁国孔融高才居傲,年纪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汉丞相曹操破吕布,辟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后以司徒掾举高第,为治书侍御史,转参丞相军,与荀或、荀攸、钟繇、郭嘉、司马懿等并为曹操帐下谋士。魏国既建,迁为御史中丞,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魏文帝(曹丕)在东宫,深敬器焉,待以交友之礼,常叹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以亲。”及即王位,封群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及践阼称帝,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丞相),进爵颍乡侯。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文帝征孙权,至广陵,使群领中领军。文帝还,假节,都督水军。还许昌,以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文帝驾崩,群与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司马懿)、征东大将军曹休,并受遗诏辅政。魏明帝即位,进封颍阴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三百户,与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并为开府。顷之,为司空,故录尚书事。魏明帝青龙四年丙辰(公元236年)十二月癸己日卒,谥靖侯,群子泰嗣位。明帝追思群之功德,分群户邑,封子漾为列侯。娶荀或之女为妻,生二子:泰、漾。详见《资志通鉴》、《三国志》。
2、佑,字景叔,政之子,仕魏为司空。佑长子飞,迁广州高平。佑次子朔,朔子允,迁徐州广陵。
3、唐,洽之子,唐长子相,仕吴。相子升(声),字德冀,亦仕吴。唐次子直,迁扬州。
4、忠,字孝先,号少文,谌之子,仕魏为青州剌史。娶谒氏、袁氏,生三子:闰、佐、坦。
5、谈,信之子,妣生子:和。
6、缔,光之子,妣生子:岩。
第四世(46世)
泰,字元伯(一作玄伯),群之长子,袭父爵颍阴侯。侍魏,青龙中,除散骑侍郎。正始中,徙游击将军,并州剌史,加振威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怀柔夷民,甚有威惠。嘉平初,代郭淮为雍州剌史,加奋威将军。郭淮死,代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军事。蜀大将军姜维率众寇逼诸郡。泰率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等进兵击之,数战皆捷。司马文王(司马昭)语荀頠曰:“玄伯沉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事,必能办贼故也。都督大将,不当尔邪!”后征泰为尚书右仆射,典选举,加侍中光禄大夫。吴大将孙峻出淮、泗,以泰为镇军将军,假节,都督淮北诸军事,诏徐州监军以下受泰节度。孙峻兵败而退,泰班师回朝,转为尚书左仆射。诸葛诞作乱寿春,司马文王率六军军丘头,泰总署行台。司马景王、司马文王皆与泰亲友,及沛国武陔亦与泰善。大将军司马文王(司马昭)问陔曰:“玄伯何如其父司空也?” 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练简至,建功立业,过之。”泰前后以功增邑二千六百户,赐子弟一人亭侯,二人关内侯。甘露五年庚辰(公元260年)五月己丑日,魏帝曹髦(高贵乡公)被司马昭亲信贾充的部下所弑,泰与太傅司马孚枕帝尸于股,号哭尽哀。时司马昭入于禁中,见泰悲恸,谓之曰:“玄伯,其如我何?”泰曰“独有斩贾充,方可谢天下耳。”司马昭久之曰:“卿更思其次。”泰曰:“岂可使泰复发后言!”遂呕血而亡。追赠司空,谥穆侯,子恂袭爵颍阴侯,恂殁,无嗣,弟温绍封。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公元265年),以泰著勋于前朝,改封温为慎子。其后,陈泰这一支系名位逐渐衰微。妣生三子:奕、恂、温。详见《资志通鉴》、《三国志》。
2、漾,字和伯,群之次子,仕魏为大司马,封列侯。
3、闰,字文清,忠之长子,仕魏为高原太守,妣生子:谭。
4、佐,忠之次子,仕魏为青州剌史,妣生三子:准、戴、徽。
5、坦,忠之三子,仕魏为廷尉,妣生子:堪。
第五世(47世)
1、奕,泰之长子,仕魏为中书,封亭侯,先于父卒,无子,以准之次子匡为嗣。
2、恂,泰之次子,袭父爵颍阴侯,无嗣。
3、温,泰之三子,兄恂殁无嗣,绍封颍阴侯,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265),因父泰著勋于前朝,改封慎子。
4、谭,闰之子。谭生四子:长子授,迁东塘。次子豹。三子雍,字希文,迁延平。四子虎,迁竹场。豹生六子:长子琅,迁福场。次子始,迁濑下。三子远,迁湖州。四子绩,迁龙康。五子迈,仕晋为福州兵马节度使,迁莆田。六子率,率子思远,思远子高。
5、准,字道基,佐之长子。晋惠帝司马衷元康五年乙卯(公元295年)为中书令。惠帝痴愚,皇后贾南风擅权,元康六年至九年,氐人齐万年反叛,关中震荡。陈准举荐孟观为将征讨,贾后不听,而以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彤为将,周处为先锋。梁王因私隙只给周处少数兵马,又断其后援,致使周处力战而死,全军溃败。后来朝廷接受陈准举荐,以孟观为将督师征讨,得以平息叛乱。永康元年庚申(公元300元),陈准助赵王司马伦剪除贾后及其亲党,封海陵公。不久,赵王与淮南王司马允因权位之争,赵王被淮南王围困在相国府。陈准取得晋惠帝督战令旗白虎幡,助赵王诱杀淮南王,徙为太尉、录尚书事,改封广陵公。同年,病殁,赐谥号为元。妣于氏生子:眕,汤氏生子:匡,唐氏生子:规。
6、戴,佐之次子,仕晋为太保掾,国子助教。
7、徽,佐之三子,仕晋为太子左卫率(保卫东宫的武官)。
第六世(48世)
1、眕,字定用,准之长子,善文。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贾后专权,贾后外甥贾谧受宠,陈眕与贾谧、石崇、潘岳、陆机、刘琨、左思等为二十四名人,彼此相交甚密,各有才气,时称文坛“二十四友”。陈眕初为凉州参军,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为左卫将军。贾后被赵王剪除后,成都王司马颖在邺城以皇太弟、丞相之权位遥控朝政,东海王司马越使陈眕奏请晋惠帝免除成都王颖的皇太弟之位,复立惠帝养子司马覃为皇太子。成都王不服,兴兵造反。陈眕随惠帝御驾北征,讨伐成都王,在荡阴(今河南汤阴)被成都王击败,惠帝被扣邺城,东海王溃退东海,陈眕保护太子退守洛阳。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以后,战乱频繁,胡族刘渊、石勒势力兴起,天下大乱。石勒先后攻陷新蔡、许昌、洛阳,晋军无力抵抗,一败涂地。陈眕也败退江东,于晋愍帝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渡江,迁居曲阿(今江苏丹阳)新丰湖。晋室南迁后,东晋元帝、明帝两朝为尚书,镇东将军、幽州剌史、都督幽平二州诸军事。妣生一子:逊(世逊)。
2、匡,又名钜,字正之,准之次子,奕之嗣子。晋惠帝元康年间(291—299)为东宫(太子司马遹)侍读。后拜龙图阁大学士。妣张氏生子:逵(世逵)、闵氏生子:达(世达)。
3、规,准之三子,妣生一子:述(世述)。
颍川陈氏由汉末入于魏晋,历十余世显贵,家族地位历三百年而不衰,是汉末魏晋时期最著名的世家大族,虽然颍川陈氏主支随晋室南迁,但在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定士族,在历史上首次以朝廷的权威、法律的形式明确制定门阀序列,陈氏仍然列为颍川首姓。
 


分享按钮>>义门陈氏宗谱第八卷研究与考辩
>>义门陈氏宗谱第十卷长城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