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传奇武榜眼
- 中华秦氏网 2012年6月26日 秦仁
——清福建陆军提督秦定三
秦 歌
秦定三(1794一1857),亦名秦定山,族名秦久泰,字占五,号竹坡。湖北省阳新县城关人(原兴国州)。清道光二年(1822年28岁))中武举,清道光六年(1826年32岁)会试中式武进士,清道光九年(1829年35)殿试,赐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授二等侍卫。1836年(42岁)任广西桂林营游击,次年迁升广西抚际中军参将。1842年(48岁)提升四川维州协副将。后迁升贵州镇远总兵。1850年(56岁),镇压义军李沅发有功,赏悫勇巴图鲁称号。1852年3月(58岁)秦定三代理都统领军追剿太平军。1854年(60岁)迁升福建陆军提督,1856年(62岁)赏骑都尉世职。1857年l0月,脑后患恶毒,同年12月卒于溧水军中,清廷谥号“恭武”,享年63岁。
一
乾隆59年(公元1794)农历6月20日晚上10点左右,秦定三出生于阳新小县城一个小商人家里。秦定三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受过正规儒教熏陶的清朝太学生,他们深深懂得名字教育是家长对孩子人生教育的第一课,也是贯穿于一个人一生的终身课程。因此从为孩子取名字起就开始在孩子身上倾注心血,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谨慎做人,将来能成为国之栋梁,家之荣耀。
按照秦氏家族的辈分,秦定三兄弟的辈分排列为“久”字,于是秦泽林为大儿子取名久和,学名秦定一,字致中。又据宋代大文豪苏轼《和陈述古拒霜花》“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诗意,取号蓉坡。
又有二子了,秦泽林自然是喜上眉梢。所以他是喜得几天几夜没合眼,也是苦思悯想了几天几夜没合眼。经过半个月的琢磨,终于为二子取好了名字:久泰。泰,安定平和。泰,也是易经八卦中的十二卦。预示着任何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通则畅,畅则和,和则万物兴旺繁盛。万物顺遂和畅就是泰。为儿子取名“久泰”,意义非常明了,也与大儿子“久和”呼应。
在古代占梦术中有“梦有五不占”之说,就是其中梦程不完整不安定,不能反应所谓“天机”的,占也不灵验,不能强占。其次是反应天机非常明显的不必占,强占一样出祸乱。秦泽林为久泰取字为“占五”,就刚好反其意而用之,五不占的主要不占原因就是不安定,占五就是要稳定,如山一样坚定不移,正好和“久泰、久和”相应。学名秦定三,也作定山。“一”和“三”呼应,都可以从周易中去寻找答案。“一”为太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人”为三才之道。
根据郑燮竹石图题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诗意,为儿子取号竹坡,也表达了希望儿子坚持不懈,直至成功的坚定意愿。
两年后秦泽林又为秦定三生了个弟弟,取名久纳,纳者,包容,宽容,兼收并蓄。可惜久纳刚始龀就因病早夭。
从秦泽林对儿子的名字号的选取,可以看出他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以及社会价值观和做人成功的准则。也可以看出秦泽林一生的追求就是希望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致中和、久泰、久纳。可惜秦泽林的一生也是郁郁不得志的一生,没有等到秦定三中举就于1817年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享年才48岁。直到秦定三中榜眼升任福建陆路提督时奏请皇上根据清廷惯例诰封他为振威将军。(明清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之殁者,以皇帝的诰命追赠封号叫诰赠。振威将军为清朝武散官名,从一品。)
秦定三正因为有这样的慈祖严父,在日后从戎几十年里,他的成功之路无不受到祖父和父亲平时言行的深刻影响。
二
秦定三的哥哥秦定一自幼聪颖,好读书,父亲秦泽林很是宠爱,后来一直读到国子监。秦定三到了启蒙时,秦泽林也对他期望很大,秦定三却不像他哥哥那样勤奋好学,而是非常贪玩,上了三年学也没见多少长进,走进教室就昏昏欲睡,每天只是喜欢拿棍弄棒,家里和先生也拿他没办法。
十岁那年,秦定三又迷上了看杂耍,只要得到有地方玩龙玩狮子玩猴子等消息,总要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去看,即使是一个团队的重复表演,他也不厌其烦,在过年过节时常常一路跟踪,很晚才回家。只要有闲空就模仿看到的那些动作,常常在前屋后巷搞得鸡犬不宁。
看到秦定三读书这样不长进,完全没有像他所希望的那样勤奋好学。秦泽林很怄火,有一次逃学被他抓住了,将秦定三狠狠地揍了一顿,可是仍然不凑效,秦定三还是老样子提不起精神来读书写字。秦泽林为此很苦恼。
1806年春节,祖庄有个亲戚到街上秦家拜年,看到秦定三后有些粗旷的样子,建议秦泽林把秦定三送去“学打”,也许能磨磨他的性子,说不准将来可以混个武差事。(当地的习惯把教武术的师傅叫“教打”,学武术叫“学打”)。
秦泽林采纳了这个亲戚的建议,这年过了正月半,就把秦定三送到了祖庄下秦村(现浮屠镇下秦村)“学打”。他开始表现得很不错,师傅说他的悟性很好,超过了他历来教的徒弟。学到第二个月时,师傅和他对练时感觉到秦定三的力气超乎寻常,不像是一个十二三岁孩子可以发出的力量,他不便说出来,但内心感到吃惊。于是尽量安排秦定三自己单练。
秦定三也很勤奋,每天跟师傅和师兄弟一起起早贪晚习武,才学三个多月就基本熟悉了弓、弩、枪、刀、剑、矛、棍等常用招式。到了第四个月在跟师兄弟玩掰手劲时发生争吵,以至后来和三个师兄弟大打出手,并把三个孩子都打伤,师傅教训他不服,赌气跑回家不愿意再去了。
秦泽林一点办法也没有,怕他闹事,也不敢再提学武的话题,只好让他在家里呆着,有时让他帮店里搬运些货物,毕竟还小,天热了,也不强求他,就嘱咐久泰多和他沟通,千万不要出去闯祸。秦定三在家里闲呆了一个多月,觉得很无聊,就告诉哥哥想去找小工做。哥哥说,你又没文化又没技术还这么小,能做什么?秦定三说我块头大,有力气,找个用力的事情做。
秦定一有天没上学就带弟弟一起在阳新县城转悠,还真巧碰到有家豆腐坊需要人挑水,每天把十口水缸装满就可以了。东家开始不相信他这么小一天能挑这么多水,让秦定三面试了一下,竟发现秦定三人小力大,还不需用扁担,只用手提就可以了,东家很惊喜,就说,每天不固定时间,只要把这十口水缸装满,就可以去玩。秦定三很高兴。秦泽林知道了也很支持,这样可以磨练他增长见识。
秦定三挑了几天水就跟哥哥说,挑水不好玩,不想挑了,哥哥说那怎么行,你又不肯读书,总要做点事呀。这挑水又没限制你时间,你做完了就可以去玩,太适合你做了。没办法,秦定三只好硬着头皮每天去挑水。好在他力气很大,不用扁担挑,从水井打水用手提很快,只用半天就能供应东家一天的用水。
有一天挑完水后,秦定三在街上看到有人在那里卖艺,玩刀枪、气功、上刀山等节目,就挤到前面观看,“各位父老乡亲,在下今天来到贵地卖艺,只是为了讨口饭吃,请大家赏脸。”这个卖艺的话音刚完有些观众就向一个孩子伸出的破盆扔铜钱。
节目演完了,秦定三还站在那里,看到卖艺的挑着担子走了,秦定三也跟着他们后面走。到了富川门十字路口旁边,卖艺的又摆开阵势,开始吆喝卖艺乞讨。富川门临近富河码头,是当年阳新县商贸比较繁华的位置,来往的行人不少,不一会就围了一大圈人,尽管秦定三才12岁,和同龄比他要显大三四岁,并且长得虎头虎脑、五大三粗,站在人群中很有点扎眼。他的眼睛直盯着表演者的每一个动作,特别是有两个和他相近年龄的少年,舞刀舞枪时,秦定三就带头鼓掌,大声叫好。卖艺的师傅头,感觉这个孩子不是一般的看客,因为他观察到秦定三在看动作时,有时两只手紧紧握拳,并随着表演者的动作一松一紧。
散场后,秦定三还站在那里没有走的意思。卖艺师傅走近秦定三,问秦定三,怎么还不回家,秦定三说还想看他们表演。师傅说你已经看了两场了,再说天已经快黑了,明天再来看吧,秦定三这才感觉有些饿该回家了。
第二天,秦定三为东家挑满水就一溜烟跑到街上寻找昨天卖艺的一伙人,可是上街下街跑了一圈,也没发现他们的踪迹。秦定三只好地回家。
晚上秦定三跟哥哥说还想去学打,可是秦定一说师傅现在不敢受他,怕他闯祸担当不起。秦定三也不再说话就睡觉了。
转眼一年又过去了一大半,虽然已经是立秋过后,天气还是有些闷热,秦定一发现秦定三每天下午回得很晚,回家时总是全身湿透,秦定一问他每天下午干什么,出这么多汗,秦定三也只说一句“没玩什么,很热”就算回答了。秦泽林发现这些日子秦定三倒还蛮乖的样子,告诉秦定一不要管他,只要他每天去东家挑水就可以了。父亲这样说,秦定一也就只管自己安心读书,不再多问弟弟业余时间玩耍什么。平时秦定三也是那样木讷寡言,秦定一也不在乎和他聊天。
秦泽林发现秦定三乖起来,就把每月的工钱留几文给他买零食吃,秦定三也很高兴。
自从那天在街上看了两场街头卖艺后,秦定三想练武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有一天在回家时看到几个小孩也和他小时候一样在屋巷中你追我赶,舞棍弄棒。使他又想起跟师傅学武的日子,他现在有些后悔当初不该逞强把师兄弟打伤。但事情发生了也没法挽回。忽然他灵机一动,何不自己也找个地方玩一玩?
利用几个下午的时间,他在城郊松树垴附近找到了一个四周是山,中间空着的小平地,离家不远又很方便,又没人看得见。累了还可以到松树垴凉亭来喝水。
他先是准备了几根七尺长的木棍,按照师傅教他的套路复习散拳、长棍,后来他又想玩大刀,就把平时攒起来的钱,找到一个打铁铺打了一把大刀。为了不让人知道,他要打铁铺把大刀送到松树垴给他。这下他觉得很过瘾,玩一会棍,玩一会大刀,这里又开阔,没人看见,可以龙腾虎跃,尽情挥舞。每次玩累了准备回家时,就把大刀和长棍隐藏在很深的草丛中。
每天上午照样到东家挑水,吃过中饭后,要是家里没什么特殊的事情,秦定三就一个人跑到松树垴这里玩棍玩刀。玩了一个多月也没一个人知道。有一天刚到松树垴凉亭,碰到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少年也在这里休息,这个少年长得也很威武,身边还有一把长剑,秦定三目不转睛的看那少年和长剑,那少年看到秦定三比他更英武,本能地警觉起来,把一边的长剑抓在手上。秦定三实在是想看那剑,就走上前去很真诚的对那少年说话,“大哥,能让我看看你的剑吗?”
“我叫梅安远,13岁,属牛,住在龙港山上。”
“我叫秦久泰,12岁,属虎,住县城。”
同龄人总是容易互相沟通,不一会,秦定三就和梅安远熟悉起来,秦定三就把梅安远带到他玩棍刀的地方,要梅安远玩剑他看。梅安远也不推迟就在那空地左旋右转,上刺下砍起来,秦定三觉得梅安远玩得好,就像看表演一样为梅安远鼓掌叫好。梅安远玩完后,问秦定三怎么在这里玩,他就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了梅安远。梅安远很好奇,就要秦定三玩棍玩刀他看,秦定三从草丛里拿出几根长棍和一把大刀,梅安远很吃惊。秦定三也不客气就随心所欲地玩了起来,尽管秦定三玩得不一定合乎正规的套路招式,但玩得很流畅有力度。梅安远也不断鼓掌叫好。
傍晚回家路上,梅安远告诉秦定三,他也不喜欢读书,在家里很少干活,学了半年武打,他外婆家住在城关附近上钟那边,他外婆病了很久,他妈妈在这里照顾外婆,这两年他经常一个人来外婆家玩。秦定三听梅安远这样说很高兴,说有时间两人一起玩。两人走到岔路口时约定有空就在松树垴见面。这以后,梅安远每到下午就到松树垴等秦定三,他们一起躲在山窝里玩棍刀剑等,两人玩得很高兴。玩了一个月后,他们又自己别出心裁,玩拔桩,就是把不同大小的木桩用石块打进土里,再慢慢拔起来。
因为有了秦定三这样好伙伴,梅安远在外婆家一连住了三个月还舍不得回龙港。
有一天他们两正在松树垴凉亭眉飞色舞地谈天说地时,坐在对面的一个老头子仔细听着他们的对话。老头子发现这两愣头青不一般,他们谈论的都是打鼓说书中的武将军呀大侠客什么的。老头子感到很惊奇,本地还有这样了不起的孩子。他禁不住上前询问了起来,两孩子说得高兴,也忘了隐瞒,就说出了两人的简单家世。
老头子高兴极了,特别是听到秦定三是秦泽林的儿子。因为这次老头子就是专程来找秦泽林商量祖坟山的事情。
“久泰,我也姓秦,按家族辈分,你要喊我爷爷呢,你爸爸我很熟,我今天就是去你家呢。”
“找我父亲买东西是吧。”
“不是买东西,是我们家里人被人欺负了。”
“那找我父亲有么用,他又打不赢一个人。”
“是要人打架吗,我和秦定三去帮你。”梅安远心直口快,不假思索就对老头子说。
“你们?你们能打几个人?”老头子笑了。
“我们都学过打,秦定三的力气可大呢,还会玩棍和大刀。”梅安远接着话说。
“安远。”秦定三想制止安远已经来不及了,
“真的吗?能玩给我看看吗?”老头子继续探寻的问道。
“可以,你跟我们一起去。”梅安远忘了他们先前的约定,脱口而出。“怕什么,听说书时,那些好汉不都这样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吗?”
秦定三也不再说什么,三个人就一起来到平时练武的地方。秦定三从草丛中把大刀和长棍拿了出来,老头很吃惊。
秦定三和安远开始展示他们的刀棍剑术,老头子看得是眼花缭乱。稍事休息一会,老头子又看到两孩子把一排钉在地上的松树桩从小到大的用手拔了起来。
“我们秦家有人了!”老头子像在做梦一般激动得有些站不住了。
等他醒悟过来时,两孩子又用一石块把拔起来的木桩换个位置全钉在土里。
“老爷爷,我们可以帮你打架吗?”梅安远和秦定三走近老头子也坐在草地上。“不用打架,你们听我说是怎么回事。”接着老头子把自己的遭遇说了出来。
老头子住在阳新县龙港钟山岭,由于山高地险,有些子孙长大后就搬迁到山外定居了,留在钟山的人家很少,秦氏在山场守业和田地开发上往往受到人势强盛的邻村的欺侮。去年清明节,秦村人在祭祖时发现邻山的竹子有几根新笋长在秦家的山坡上,就用柴刀砍了。邻山山主知道此事后,纠集了一群人,找到秦家族长家里威协说,“下次你们再砍我们的竹笋,我们就去挖你们的祖坟。我们的竹子长到哪里,我们就管业到那里!”看到他们来势汹汹的样子,秦家族长怕再生是非,只好忍气吞声,但内心上觉得非常屈辱,又一点办法都没有。
今年祭祖时又发现邻山的新笋长到秦家山坡来了,秦家人再也不敢砍伐这些竹子。为了这件事,钟山秦家族长很忧虑,要是不找人去和邻村谈判,那张山场终究又要和邻村发生纠纷。族长把阳新周围各个秦家村的情况仔细盘点了一下,还是觉得找阳新街上秦家比较合适一些,秦家在当地落业也是很早的姓氏,虽然人丁不算很旺盛,还是有一些比较殷实的商人,在当地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让他们出面兴许能圆满解决这件事情。
秋收以后,比较闲了一些,族长就想到街上找秦泽林和秦厚丰出主意。
阳新城郊松树垴有个凉亭,是行人经常休息的地方,周边的村庄很慈善,很早就在这里搭建了一个小凉亭,放置一口大缸和不少竹筒,每天都有人义务送些茶水到这个凉亭供行人享用。
钟山族长在松树垴遇到秦定三和梅安远两少年,着实让老人惊喜万分。特别是见到秦定三人小力气大得惊人时仿佛就像遇到了救星。
听了老人的叙述后,秦定三说,那我把他们的竹子,扯到什么地方,我们秦家就管到那里行吗?
“你能把竹子扯起来吗?”
“我来试一试,你看。”
秦定三说着走近凉亭傍边随手一抓就把那碗口粗的树连根拔了起来扔到一边。
老人见少年秦定山三竟然有这般功夫,喜不自胜。就对秦定三说,“我们现在去你家,跟你父亲说一下,你就明天跟我一起去钟山吓吓他们好吗?”
“这事不能跟我家说,他们知道准不同意我去闹事,明天我还要去挑水呢,你今天就别去我家了,我说明天跟梅安远一起去龙港玩两天,叫我哥哥晚上去东家请假,我家里也知道我跟梅安远玩得好”。
老头子和梅安远都觉得这个方法好,那约定第二天早晨在这凉亭集合。
秦定三平时都很自由,家里人也不怎么管他,知道他胆大敢为,再说还有梅安远一起。也不耽心就很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要求。
老头子把秦定三带回钟山后,便把村里的长者和青壮年都召集到了家里,讲述了这次和秦定三相遇的经过。并一致同意第二天上祖坟山,并让梅安远去邻村透风,让秦定三拔掉邻山延生在秦氏祖坟山上的新竹子,震慑邻村。
第二天,就在秦家人马刚到祖坟山时,邻山山主人马也气势汹汹的跟了上去。秦定三跟大伙上山后,并没有立即开始拔竹,而是把秦家邻山的三根大竹折断,自己坐在三根竹交叉处,闭目养神,梅安远也靠在他身边。
邻山山主人马,还没到山顶时,就有人大吼着:“看谁敢动老子一根竹毛!”当他们气喘吁吁的上了山顶时,却没有看到人砍竹子,首先入眼的只有一个十几岁的毛小孩坐在三根折断的竹叉上,他们有些纳闷了。但还是有人继续在吼。
“看谁敢砍老子的竹子!”
听到吼声后,秦定三睁开眼睛,从竹叉上跳了下来,走到那个大吼的汉子面前,“不敢砍你们的竹子是吗?我扯可以吗?我扯到哪,我们秦家就管业到哪!”
那大汉从秦定三的话语中感觉到了从未有个的威严,不觉倒退了几步。
“我们扯到那就管到哪!”
这时,秦家的人也来了精神,吆喝起来。
秦定三不慌不忙地走到延伸到秦家山坡上的新竹子前,三下五除二就脱掉了上身的粗布黑短衫,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并且不自觉的往身后退去,所有目光全聚焦到秦定三一双大手上。
只见他稍一弯腰就是一棵新竹子被连根拔起,他也不抬头,好像是在扯地里的杂草一般,一口气便拔起十几根竹子。这时,邻山主的一位老者喘着气跑到秦定三身边一把抱住他的脚,“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不用再拔了。”
其他人也不敢做声,好像被镇住一样,动弹不得。
又听见老者用命令的口气对他们的子侄吼道,“你们这些混蛋,瞎了狗眼,还不快滚回去!”
秦定三见状也不再拔竹,并用双手把老者牵了起来。
秦村长者仍然余气未消,也走上前来,说道,“你们多少年来一直欺负我们秦家没能人,你们看到了吧,要知道楼上有楼天外有天,那以后这山的竹子怎么说?
“好说好说。以后只要长到秦家山里的竹子就是秦家的,我们一律不过问。”
“阿公,我们回去吧。”秦定三见事情已圆满解决,梗在秦村人胸中的一口恶气总算吐了出来。秦定三也不再和他们纠缠,就和秦村的人一起下了山。
这天晚上,邻村族长带着重礼,到钟山秦村族长家再次赔礼道歉,并承诺以后要和秦家世代和睦相处。秦久泰扯竹山报仇的事情不几日也在龙港传开了,“秦家真是藏龙卧虎呀,一个毛小孩都这样厉害,大人就更不用说了,这孩子日后肯定大贵。”一些曾经欺负过钟山秦家人的混混吓得要命,生怕秦定三上门报复,纷纷自动上门赔礼道歉。
秦定三和梅安远在钟山住了两天就要下山,钟山秦村也不好挽留,族长就吩咐亲房准备了一些熏肉和干笋子,并安排两个中年和他自己一起送秦定三回家,秦定三开始坚决不同意,不想让家里知道他在这来闹事的事情。族长说,这件事肯定会传到县里去,要是我们不送你回家,并跟你大人赔礼道歉,你阿公和阿爷会责怪我们。秦定三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也就不再坚持和梅安远一起返城。
秦泽林知道秦定三到钟山扯竹闹事后,心里很是恼怒,但碍于钟山族长的面子,况且也没出事,不好当面发泄,只好原谅了他们的鲁莽。
钟山族长走后,秦泽林和秦厚丰就开始暴跳如雷了,要秦定三下跪认错,并吼叫起来,我们是生意人,一旦斗不过那些人,以后的日子还能过吗?生意还能做吗?既然你们要想习武,就要忍字当头,意气用事就会出事,不是你伤了人家你就会被人家伤害。你又忘了在祖庄的教训吗?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梅安远和秦定一站在一旁不知所措。
“他们还是个孩子,教他们以后不要再犯就是了,这么吼干嘛。”秦定三的母亲和阿婆出来阻止,秦泽林这才罢休。
秦泽林嘱咐久和晚上跟他弟弟沟通一下,免得骂急了,秦定三会想不通做出傻事来。
晚上秦定一跟弟弟谈了很久,要弟弟理解父母的苦衷,这次秦定三还好,也没跟哥哥顶嘴,只是说自己也没做错什么。自己喜欢武打就学武打,在城里也没惹是生非,只是自己一个人在松树垴那里玩。到钟山扯竹也是帮我们秦家亲友,又不是在外地胡闹,再说打鼓说书里也经常赞扬打抱不平。
秦定一也不和弟弟争执,就说以后有事情一定要跟家人说,你要学打是好事,只要你听话,家里会支持,父亲只是害怕你会惹事,所以不敢再找师傅叫你学打。
秦定三在钟山岭扯竹子的事情被一些好事者添油加醋在全县传播起来,经常有人当面寻问秦泽林,秦泽林总是不屑一顾地回答,你听谁说呀,一个小毛孩能有多大能耐,折几根刚出土的小毛竹而已。
秦泽林自从这件事后,怕久泰再出去闹事,就不让他再去挑水,要他在家守摊,好在眼皮下接受监督,但秦泽林的心里也开始不平静,因为他也看出久泰跟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势头,不得不引起重视。一天吃过晚饭后,秦泽林就找父亲秦厚丰专门商量久泰的事情,秦厚丰这段时间也和秦泽林一样在琢磨怎么教育久泰。
父子两谈了几个小时,最后一致打算先去松树垴久泰习武的地方看看,要是感觉确实是个可造之才,就让他到外地远一点的地方学打。秦泽林和父亲秦厚丰在久泰和梅安远的带领下来到松树垴久泰练武的地方。走进那片被踩踏得到处没草的空地,秦泽林问久泰怎么练,练什么,久泰不慌不忙地从草丛中拿出几根长棍和一把大刀,他也不说什么就开始耍弄长棍和大刀,一个人玩一会后,又叫梅安远和他一起剑棍对玩。两长辈看着久泰龙腾虎跃,心里暗暗叫好,这小子还真有两下,最后久泰又把傍边一排木桩全拔了起来。秦泽林和秦厚丰看到久泰在习武上这样有天赋,平时对久泰的不满一扫而光。秦定三的出色表现,终于坚定了秦泽林送他外出继续深造武艺的决定。
无巧不成书,这话一点也不假。正当秦泽林为久泰学艺的事情绞尽脑汁时,秦定三在松树垴凉亭玩耍时偶然被一个山东曹州武师看中,要收为徒。
相传这个曹州武师,武艺高强,经常随身携带一把一百斤大刀,到全国各地以武会友寻觅学徒,因年代久远口传佚名。那天武师从阳新县城路过,正巧也在松树垴歇脚,到茅厕方便时就把大刀靠在凉亭柱子上。当他回到凉亭时,发现有一高大少年正在玩弄他的大刀。
他走近凉亭也不做声,任凭少年玩耍,等到少年放下大刀时,这才鼓起掌来。听到掌声,秦定三明白了,这掌声肯定来自大刀的主人,这大叔的武艺也一定很高强,也许能帮他找个师傅。这武师见这孩子很特别,就仔细地询问了他的家庭情况和学武情况,秦定三很高兴都一一如实回答,武师知道这孩子还知道躲起来练武,感觉很不简单,就要求秦定三带他去秦定三每天练武的地方看看。秦定三和以前一样从草丛中把长棍和大刀来练习。武师看了他的表演后觉得这是个很有造化的后生,心里打算收下这个徒弟。
为了增加秦定三对他的信任,武师也耍起了他的大刀,走近秦定三用来练习拔力的一排木桩时,只见他用刀一拖,便把那排木桩全削掉了一大截,秦定三完全被武师的武艺征服了。
秦定三要求武师收他为徒,武师很耿直,就说去你家看看再说吧。
秦定三把武师带回了家,晚上秦泽林筹备了丰盛的晚餐招待武师,武师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和武馆的情况。他是山东曹州人,是一个武馆的师傅,当地习武成风,到处都是武馆,全国很多爱好者慕名而去,刘邦当年登基、曹操成就霸业、黄巾起义、宋江聚义都是在曹州,很多武侠之士和武举都在曹州习过武。
武师说,他跑了很多地方,像秦定三这么好天赋的孩子还没遇到过,小小年纪力气超人,还胆识过人,自古英雄出少年,要是秦定三能受到很好的训练,将来一定能成大器。秦泽林听了很高兴,就请求武师做秦定三的师傅,酒过三巡后,武师也很爽快,就答应正式收秦定三为徒,秦定三即刻向武师行了拜师礼。武师和秦泽林商秦定三天后启程,带秦定三一起回曹州武馆,嘱咐秦定三这三天练习骑马两天,休息一天,以便加快行程。秦泽林满口答应,将家里最好的马匹给秦定三做坐骑。秦家一家人其乐融融,都为秦定三遇到这个好师傅而充满希望。
三
秦定三要启程出远门学打(习武),秦家人是既高兴也难舍,毕竟孩子才14岁,从来没离开过家。这天早晨,一家人都起得很早,秦定三的母亲早早就起来准备饭菜,嘱咐秦泽林把秦定三常用的衣物都放在马鞍绑好,仔细检查马鞍坐垫是否舒服。秦泽林这种情况下才体现了一个父亲平时难以展现的父爱。绑好马鞍后自己还上去试了一圈,这才将枣马拴在大门口的树上。
吃完饭后,秦泽林就催秦定三和师傅早点起程,秦定三的叔叔大伯都来送行,秦定三从未有过的激动,眼里湿漉漉的,他忍住了没有让眼泪掉下来,他知道那样更会让爷爷奶奶难过。
临行前秦泽林再三要求武师对秦定三严厉一些,千万不要袒护他,嘱咐秦定三一定要听师傅的话,千万不可感情冲动再闯祸。大家跟在两匹马后走了几十米还想往前走,秦定一拦住了大家,说不必再送了,到山东曹州也不是很远,十天多路程就可以到。秦定一走近弟弟催他上马,也嘱咐弟弟此次远行一定要记住自己心中的目标,家里有哥哥他不必担心。秦定三恋恋不舍翻身上马,武师也上了马,武师走几步又回到一家人的身边,请大家不必担心,秦定三是个很优秀的孩子,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马儿似乎也懂得亲人离别的滋味,尽管武师朝马匹股轻轻抽了一鞭,但马儿并没有开始飞奔起来,只是慢慢地向前行走,走过一箭之地后,武师又朝马屁股抽了一鞭,马儿这才开始加速飞奔,秦定三回望了一眼家乡,也朝马屁股后猛抽一鞭随着师傅飞奔起来,大道扬起一路黄尘。
师徒两从阳新富池口过江,出湖北黄梅经安徽宿松、安庆、桐城、舒城、合肥、长丰、淮南、蚌埠、宿州、淮北、徐州,历时11天,终于到达了山东曹州。一路上,秦定三很兴奋,一点也不感觉累,师傅每天晚上有闲时候,就跟他讲解一些社会上的所见所闻,以增加秦定三的阅历。师徒两也不怎么急于赶路,师傅经常带他从一些行马比较方便的街市上经过,路上还带着他拜访了几个武馆的朋友。虽然只是几天行程,大大增强了秦定三追求心中理想的决心和信心。
到了武馆后,师傅就吩咐生活主管安排好秦定三的食宿,并特别强调以后要优待秦定三。
来到新的环境仿佛到了一个新的世界,秦定三看到很多师兄弟都来自全国各地,心情放松了许多。也让他真正体会到了山外有山的哲理含义,自己以前深藏在心底那点傲气荡然无存,自己那点所谓的功夫在这里显得非常微弱,在师傅的启发下,他不仅悟到了很多武术精髓的灵活运用,也慢慢明白了很多做人成功的道理。身边有这么多优秀者为他做榜样,更加坚定了他追求成功的信念。
这个武馆非常有特色,不仅师傅都是资深的武林高手,还有历届武进士经常来馆献艺,为学徒做示范,武馆所教的武艺也和当朝武举科目相近。为了减轻家道贫寒武艺超群的学徒的家庭负担,武馆还组建了以师傅为领队的保镖队,承接一些普通保镖业务,获得的薪酬列支一部分用来减免有特殊成绩的学徒的学费。秦定三来到这里真是如鱼得水,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各科学习中。师傅很高兴,帮他把计划修订得更合理,做到主次分明,博专结合。
光阴如水,寒暑易往。一转眼,秦定三在曹州呆了5年,从一个未脱稚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威武高大的青年,他的武艺也有了显著的长进,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锏、镐、棍、叉、耙头、锦绳套索、白打等十八般武艺都有了相当的功力。师傅为了减轻秦定三家人的负担,让秦定三也加入了武馆组成的镖队。
正当秦定三踌躇满志的时候,家里却发生了变故。他收到了哥哥秦定一的信件,说父亲的咳嗽日益严重,有时还咳血,现在才9月,估计等不到秦定三12月放寒假,希望秦定三收到信后迅速回家看望父亲。秦定三见此情况,只好跟师傅商量,师傅同意他回家看望父亲。临行前,师傅和每次放寒假一样再三嘱咐,不要太匆忙,晚上一定喂好坐骑,在以前投宿的老客栈歇脚,少走山路,多走大路,路上不要多管闲事以免节外生枝,影响行程。秦定三唯唯诺诺,对师傅就像对父亲一样充满感激之情。
秦定三快马加鞭,遵照师傅的嘱咐路上很顺利,只用7天就回到了老家。看到父亲骨瘦如柴的样子,秦定三泪流满面。秦泽林看到高大威武的儿子顺利回家,黑黄的脸上也泛起了红润。秦泽林反而安慰秦定三不要着急,说他这病是这个样子,天冷了就会发作,暖爽了就会好一些,不会有事。他责怪秦定一不该写信,还没放寒假就让秦定三耽误功课。
秦定三陪父亲坐了一会后,秦泽林叫秦定三去看望爷爷,告诉他爷爷近来身体也很差。
秦厚丰听到秦定三喊他时还以为是做梦,一直在眼前摸到秦定三的手时,才明白这是真的。爷爷才67岁,这次回家秦定三三发现爷爷真的很苍老。爷爷对秦定三说,你父亲身体这样差,估计也难以长久,你也有21岁了,该成家了,这样也好让你父亲放心。秦定三说他还不想成家,还想跟师傅一起深造自己的武艺,爷爷又说自己也不行了,也希望看到秦定三成家,并且说他已经看中了本县陈姓的一个女孩。秦定三也不好再说什么,就说这事也应该告诉师傅吧,师傅对他就像对待儿子一样。爷爷知道孙子的内心也没再说下去。
秦定三看到家里爷爷和父亲都病成这个样子,心里也不平静起来,不知道如何是好。他找到经常为父亲和爷爷看病的郎中,郎中说,估计两人都活不了多久,最多熬一两年。听了郎中的话,秦定三很失望。
晚上秦定三悄悄跟哥哥说,他不想在曹州习武了。秦定一反对他的想法,说父母都期望很大,不可以半途而废。秦定三说,通过这几年的磨砺,他也知道要把武功练到百里挑一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事情,自古都是父母在不远游,何况现在爷爷和父亲都病得不成样子,武艺可以慢慢练,但爷爷和父亲走了就永远没有了。秦定三说过几天就回曹州跟师傅商量这件事,嘱咐哥哥跟爷爷和父亲千万不要说明,见弟弟态度坚决,秦定一也只好答应了弟弟的要求。
江南的九月之夜,虽然寒意不重,秦泽林还是咳嗽不断,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入耳,秦定三仿佛就像听到一个个惊雷在头顶盘旋。他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本想发奋图强,出人头地,让家里过上好日子,没想到现在功名未成,父亲才40多岁就劳累过度积成顽疾。想着想着不禁眼眶发热,一股热流漫过眼帘。他暗暗在心里发誓,一定要继续努力,不管发生什么变故都要坚持下去,为父母争光。
昼夜循环,无穷无尽。黑夜的伤感还余味犹在,眼前却是一轮暖阳高挂,秦定三起床时发现父亲坐在门口晒太阳,咳嗽很轻微,心情轻松了许多。吃饭后,秦泽林跟秦定三说,只要天气好,他就会气顺好多了,没什么大碍的,催秦定三早点回曹州。秦定三也正好顺着父亲的意思答应过两天就启程,不露破绽。
秦定三回到曹州后,跟他师傅汇报了家中的事情,师傅感觉很无奈,在秦定三的师兄弟中,秦定三也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个,师傅们都寄予希望,预计将来一定会中武举。现在家里出现危机,师傅也是个孝子,完全能理解秦定三的一片孝心。所以师傅没有过于阻拦,只是提醒秦定三自己要深思,秦定三也跟师傅谈了自己的想法,师傅多年来对他的培养他会永志不忘,就是回家了也不会放弃对武术的追求,一定会坚持不懈。希望师傅外出游历时,一定去兴国州指教。临行前师傅跟他畅谈了几个时辰,嘱咐他回家以后在修炼武艺的基础上更要注意修炼武德,要沉得住气,不要和人争雄,千万要记住自己的目标是追求一代武将,而不是一介武夫。晚上,平时交往甚密的师兄弟也都来陪伴,大家相叙了很久才散。
再见了,师傅们!再见了,师兄弟们!再见了,曹州!我们后会有期!
四
秦定三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生活6年的曹州。回到家里时,秦泽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刚去几天就回家了,是不是又在那边闯祸了,秦定三怕父亲更加担忧,就只好如实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了,秦泽林狠狠地发了一顿脾气,大骂定一不跟他说明情况,就这样毁了定三的前程,定一说都是大人了,都有主张,再说弟弟也是出于一片孝心。秦厚丰当初只是想定三早些成家,也没想到他会突然弃学回家。定三知道爷爷和父亲会不同意他的做法,就把自己的想法说是师傅同意了的,师傅每年会抽时间来兴国州。他回家了也不会放弃习武,一定会坚持下去。
秦定三少年时期在钟山岭拔竹子的故事在兴国州一直流传着不同版本,有的把秦家的大力士说得神乎其神。秦定三在曹州习武六年回家了,大家更是众说纷纭。秦定三也不管街谈巷议,只管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勇往直前。家里也完全支持他,为了便于他练武,把自家的后院重新休整了一次,地面增加了新沙,残缺的院墙都用新砖砌好。还买了常用的习武兵器。跑马射箭在院里不适合,秦定三觉得他少年曾在那里练武的空地非常好。父亲说那块地是秦家五株林老屋的,平时也没人去那里开垦,只要过去跟族长说一声就行了,定三很高兴,就决定把那块空地定为跑马射箭的练武场。
全家为秦定三练武的事情忙了一个多月,总算达到了秦定三的要求。秦定三根据在曹州的作息时间结合家里的特殊情况,重新做了个作息时间表,早晨在后院练短器,上午帮哥哥打理生意,下午去松树垴练跑马射箭。秦定一看到弟弟这么刻苦勤奋,估计将来一定能成大器,就又跟定三建议,每天抽几个时辰读书,这样更有利于日后为国效劳,为民造福,哥哥可以辅导他,还有爷爷和父亲都是饱学之士。定三觉得哥哥说得有道理,就同意了,让哥哥教他读《孙子》、《吴子》、《司马法》《论语》、《孟子》等书。其实在曹州时师傅也经常拿些兵书之类讲解他们听,但没人教文科,自己起点太低,只是明白那些浅显的道理,不能深解。现在家里有现成的文科老师,也是个提高自己的好机会,于是定一就循序渐进地从教弟弟识字开始读常用杂字、经书和兵书。秦泽林看到两儿子这么和睦心里很欣慰,天气好时也跟定三讲解一些古代武将的成功历程。
转眼又是一年春节,秦泽林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秦定三到处寻访郎中都没能解决他父亲的胸闷和咳喘。秦定三的奶奶和母亲去求巫师,巫师说用冲喜也许可以让秦泽林病愈。秦厚丰和秦泽林考虑到秦定三喜武少文,就想找个书香门第的姑娘,秦厚丰同意将当地读书人皇清太学生陈汝钟的长女娶来做孙媳,秦泽林也同意,因为陈汝钟和他是同学,对他家姑娘也比较熟悉,是个很娴淑又能读女儿经和诗书的聪明姑娘。秦定三有点不乐意,因为陈姑娘比秦定三大一岁,可是当时又没遇到更合适的女孩,苦于父亲的病情秦定三最后还是答应了这门亲事。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二月十五花朝之日,二十二岁的秦定三奉父母之命与陈氏姑娘成婚。1817年3月16日农历正月二十九日,陈姑娘为秦家生育一对双龙胎,秦家喜气盈门。都感觉这是冲喜得来的,秦定三的心头也增加了对陈氏的宠爱,练武读书更加精心和勤奋。
正是好景不常在,秦厚丰和秦泽林的病情并没有因为冲喜而改变,一年过后,父子两都卧床不起,每天吃中药,连续三个月依然不见一点好转。
1818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初十日)也就是白露后的第二天,皇清太学生秦厚丰带着很多遗憾走完了70个年头的最后一程。父亲走了,秦泽林心中也很悲伤,因为父亲对他曾充满期望,现在还身染顽疾,本想儿子定一和定三能为他争气,在他和父亲的有生之年能有所作为,现在看来也是世事难料。唯一能让秦泽林欣慰的是家庭和顺,定三和定一非常和睦,两儿媳也很贤惠,四个孙子充满活力。定一也非常能干,把家里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家人还能衣食无忧。
秦定三除了帮哥哥打理生意外,还是潜心习武和读书。从曹州回来将近三年了,他自己觉得进步不是很大,甚至没有一点根本性的突破。每当夜深人静他自己独处是,甚至有些想放弃。但只要听到父亲的咳嗽时,心情又会昂奋起来。
1819年农历正月十六是秦定三二侄子文适的四周岁生日,正月二十八日是堂弟久熙五周岁生日,正月二十九日,是秦定三双胞胎儿子的两周岁生日,正月初拜完年后,秦定三就打算跟哥哥商量,把这四个孩子的生日合起来过,因为父亲身体每况愈下,只要有机会就想给父亲多享受一点天伦之乐。奶奶、大伯、母亲都同意定三的建议。全家人说正月头还是比较忙于应酬,就定在正月二十九这天,两孩子都同在这一天出生,也取久久吉祥之意。
正月二十日是传统的补天节,相传这一天早餐都要煎米粑吃,还不能用筷子戳穿,要是戳穿了吃在以后出门的日子就会经常遇到雨天。也有说是王母娘娘捡柴的日子,要是这天不下雨,王母娘娘捡足了柴火,以后的日子就会经常下雨,要是这天下雨了,王母娘娘不能捡柴火,以后的日子就会经常晴朗。
这天早晨,秦定三的母亲也照惯例将具有阳新特色的印花米吧煎了几大碗,还特地为秦泽林煎了一小碗糯米耙,平常吃的很少的秦泽林,这天竟然将一碗糯米粑全吃完了,他说还想喝点汤水,秦定三的母亲又帮他热了一碗骨头汤,秦泽林也喝完了。每次只要发现秦泽林吃喝正常一家人就很高兴。
吃饭过后,天空又开始下起毛毛雨,秦泽林吩咐定三去书房帮他整理书柜,他说想把一些有关武艺兵事的书籍全清理出来,搬到定三的房里,定三看起来方便。定三帮父亲把书柜的书一摞摞搬出来,秦泽林则一摞摞的挑选,有时也会翻开一本书看上半个时辰。有时会的将某本书概括起来说给定三听。定三看到父亲精神好很高兴,又怕累了他,就把哥哥喊了过来帮忙,父子三人在书房倒腾了一上午,最后秦泽林跟定三挑选的也无非是一些隋唐演义、三国演义、薛仁贵征东征西、罗通扫北之类的传奇故事。他说定三识字虽然有进步,一些深奥的书籍还是很难读懂,只有这种故事类的能促进他通过故事情节领会一些字词的含义,同时也能学到一些兵法之类的知识。定三从心里越来越佩服父亲的睿智和博学。
晚饭时,秦泽林又跟定三说,要是天气晴朗了,他想去钟山岭看看那里的乡亲。定三和定一都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去钟山岭,那里的秦氏本家和秦泽林家世系相隔很远,那次定三的鲁莽行侠,还遭到父亲的严厉斥责。只知道父亲以前也和一些文友一起去钟山岭游览钟繇洞和墨池,既然父亲高兴想出去走走,定三也很乐意陪同。
正月二十二日,天气晴朗得很好,秦泽林就吩咐定三骑马陪他去龙港钟山岭。到了钟山岭山脚下,定三怕马受累就下了马,就让父亲一个人骑,定三牵着马走在前面。在山路上,秦泽林跟秦定三讲起钟山的来历。
相传,三国时期,曹操经过“赤壁之战”后,元气大伤,只率领残兵败将仓皇北遁。钟繇看到战火无情,生灵涂炭,于是心生灰念,便带领一部分将士离开了曹操的队伍,路过兴国州龙港西山时发现山青毓秀,风光宜人,就在这里停留了下来,并开垦田地,修建房宅,创立基业。他精于医术,能医百病,为百姓治病从不收钱,深受当地百姓敬仰。钟繇很早就开始练习书法,来到山里也从不停止。当年在山中间有口常年不涸的深水池,钟繇练完字后常常在池中洗笔,每次洗了笔后,清澈的池水就变成墨绿色,当地有个墨池贩就是因此得名。后来钟繇成了大书法家,和大书法家王羲之并列齐名。
午饭时候,秦泽林父子就到了钟山岭秦村,父老乡亲很惊喜,都自觉到族长家看望,有的还送来腊肉、熏肉、野味、干笋等,梅安远也知道了就赶紧过来和老朋友相会。午饭后,秦泽林要求族长和他一起去祖坟山定三扯竹的地方看看,族长就派人带着柴刀护他上山,秦泽林骑在马上,定三牵着马在山间慢慢穿越。祖坟山就在村后不远,半个时辰就到了,秦泽林坐在马上四处环顾,发现邻村竹山的竹子已经繁殖到秦家祖坟山有七八丈远了,奇怪的是,长在秦家山上的新竹都比邻山竹子粗壮高大,秦泽林隐约感受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在牵引着他。他对族长说,这山是个好地方,最好是把邻山买下来,免得两家发生纠葛。族长说,他们人丁旺盛,哪里愿意把山卖给我们。秦泽林又说,不卖也没关系,一切都会有天意。族长听不懂秦泽林的话,也不便细问。
过了一会,秦泽林说想去墨池和钟繇洞看看,族长就让其他人回家,自己和定三陪着他。
秦泽林在青年时期和那些文友也多次来过钟繇洞和墨池。路径很熟,就自己驭马走在前面,定三和族长跟在后面。到了栗子坪,秦泽林停了下来,他环顾四周,但见该山栗树苍翠,密不透风,远望去像是有巨手修剪过,整座山状如巨蟹,体微下俯,山前和左右几径小山岔形如一只巨蟹的前螯和蟹脚。螯足稍张形如御敌之态。秦泽林翻身下马,侧耳倾听,有潺潺流水之声,就像从巨蟹的嘴里流出。
“好地好地!”秦泽林忽然脱口而出。这时族长才明白了秦泽林说话的意思。秦泽林又把这座山仔细观赏了好久,就对族长说。要是他百年以后可以安葬在这里吗?族长说,贤侄说哪里话,日子还长着呢,这是秦家的山,只要贤侄看得中,来日再说。秦泽林又在栗子坪前转悠了半个多时辰,并让族长和定三记住他选定的具体位置和朝向。
“我们回去吧,父亲。”定三见秦泽林坐在在一块石头上喘气建议说。
“今天是有点累了,以后你有时间去看吧。”秦泽林望了一眼钟繇洞的方向说。
三个人在栗子坪前休息了一会,就回到了秦村。晚上族长还有村里的长者都来陪秦泽林和定三,都想挽留他们多住几日,但秦泽林说说家里忙,不能耽误定三习文练武。大家见不好再挽留就把各家送来的山珍野味用篾篓子装好绑在马鞍上。第二天吃过早饭,族长就派人把两人一直送到山下大道上才返回。
定三回到家后就把父亲在钟山选墓地的事情告诉了哥哥和母亲。定一说,父亲选中的地方,他百年时我们照办就是了。但定一心里感觉很奇怪,难道父亲这次钟山之行就是鬼使神差?定一暗示定三这段时间多注意父亲。
为了把四个孩子的临时生日当做不平常的生日来办,定一在正月二十七日就去街上糕饼坊定好了特制的蛋糕,还买了孩子喜欢的糖葫芦、不同颜色的糖果,还有老人吃的酥糖、绿豆沙等糕点。1819年的正月二十九日就是八九的第一天,俗话说,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脱衣衫;八九七十二,柳絮飘满地。天气暖爽是秦家最期望的事情。
正月二十九这一天,艳阳高照,早晨就就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秦泽林的弟弟秦泽彬吃早饭后就吩咐三个儿子久照久烈久熙先去问候奶奶和大伯,自己和夫人刘氏先去小百货店里打理一下。老太太看到孙子都很活泼可爱,非常高兴,每人赏给他们几粒糖果。并叫他们去问候大伯秦泽林。秦泽林看到三个侄儿过来问候他,心情也是格外的开心,叫他们去找大哥那糖果吃。定一看到三个小兄弟早早过来了,就给他们每人一个糖葫芦,叫他们先去后院看哥哥练武打。三个孩子也喜欢看定三习武,久烈是定三的堂四弟,当时只有7岁,却经常喜欢模仿二哥拿棍弄棒的,从他身上,定三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开心时定三也会教他几招。
秦定三刚收拾好习武兵器,叔叔秦泽彬和婶子也到后院来了,秦定三就走上前去跟他们打招呼,并顺手把5岁的小堂弟久熙抱了起来,开玩笑说,“久熙,生日快乐。”久熙也鹦鹉学舌,“大哥哥,生日快乐。”秦泽林和夫人以及两个大孩子都笑了起来。秦泽彬从秦定三手中接过久熙,并告诉久熙你应该说,侄儿文叔文物生日快乐。久熙又学了一遍。久熙有点口吃,大家又笑了起来。
尽管外面艳阳高照,室内还是寒意袭人,秦定一在堂屋用干木棍烧起了柴火,秦泽林兄弟和母亲以及孙子们都围在火塘,孩子们都在啃糖果,大人在一边磕瓜子花生一边聊天,秦泽林的夫人卢氏帮二媳妇陈氏给双胞胎孙子文叔和文物喂米糊。一边喂还一边说笑,生日快乐生日快乐。
“长素面来了!”秦定一和媳妇刘氏端着四碗热腾腾的面条从厨房来到堂屋,老太太就催泽彬带孩子上桌去吃,孩子们也不退让走上桌端起碗来就吃。随即秦定三也端来了两碗,一碗给了奶奶,一碗送给父亲。老太太走近曾孙文达和文物,用筷子把一根长面条卷起来塞给文达嘴里,文达也很乖,把嘴张得很大,文物也和哥哥一样吃了几根,老太太一边喂一边说,吃了长素面,我的宝贝都会长命百岁。
吃完面,久照就约久烈上街去玩,久烈不同意,久烈说,今天不上学,想去看哥哥骑马射箭。久烈的提议马上得到了老太太的赞同,老太太说也还没看过秦定三骑马射箭呢。老太太的话一说出就算是定了下来。秦泽林也赞成,也想一起去外面活动一下。秦定一就开始安排马车,秦泽彬也驾一乘,两乘马车二个人,泽彬的夫人和秦定一的媳妇留在家里看屋和准备午饭。久烈不肯坐马车,要和秦定三哥哥一起骑马。秦定三见这孩子着实可爱就让他坐在自己的前面。
一家人四代同堂,老太太高兴地合不拢嘴,秦泽林穿着厚实的棉大衣紧挨着母亲,也非常欣慰。
正当他们快到松树垴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原来是梅安远来了。秦定三很高兴,问梅安远怎么知道他来松树垴了,梅安远说刚才去秦府了,大嫂告诉他的。
兴国州县城到华容道的官道正好从松树垴经过,一家人坐着马车半个时辰就到松树垴凉亭。凉亭到秦定三跑马射箭的靶场都是湖地,草木刚发芽,马车也能直达。秦定三和梅安远骑马带头,秦定一和秦泽彬牵着马跟随,不到一刻时间大家就到了靶场。久烈一下马就去摆弄秦定三的弓箭,梅安远帮秦定三把箭靶插在比较远的地方。箭靶插好了,秦定三并没有马上开始跑马射击,因为他知道这几天父亲的气色看来比较好,但能和一家人来到这里看他习武实属难得,因此他也带来了其他的兵器,准备在奶奶、父亲、母亲、叔叔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主要武艺科目,也算多年来对家里的一次成绩汇报。
秦定三将带来的弓、弩、枪、刀、剑、锏、棍等主要兵器一一展开开始操练。梅安远则佩着长剑站在一旁观赏,一家人看得是眼花缭乱,目不暇给。精彩处梅安远带头鼓掌叫好。
开始跑马射箭了,只见秦定三先翻身上马,两脚一夹,枣红马就开始加速,一眨眼功夫,枣红马就在空地上飞奔起来,秦定三左手握弓右手拉弦,说时迟那时快,秦定三身体向后一倾,一支飞箭就向箭靶飞去,中了耙边,久烈蹦跳着直喊:“中了中了!!”秦定三又在空地跑了几圈,连续发射了十支飞箭,总计中了5支,有一支中了靶心稍偏。虽说秦定三此时的武艺还没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地,凭秦泽林的见识,他已经感觉到儿子的武艺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非一般人能及。秦泽林的心中又充满了希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秦泽林也看得很高兴,就说以后也让儿子们跟定三学武。秦定三的奶奶和母亲也高兴得不得了,口念“阿弥陀佛”,说好像在听打鼓说书。大家看秦定三操练了将近一个时辰,秦定一就提醒弟弟,大家该回家了。几个小孩还吵着要定三跑马射箭,定一就说,二哥哥累了,以后再跑给你们看。
回到家里,定一的媳妇和二婶已经把饭菜都做好了,梅安远的到来又给这个聚会增加了喜庆。席间梅安远依次向老太太、秦泽林、秦泽彬长辈敬酒祝福,也向小寿星们敬酒祝福,老太太和秦泽林不能喝酒就以汤代酒。秦定一和秦定三也依次向长辈敬酒,最后梅安远和秦定三哥两好轮番互敬,一餐饭吃了一个多时辰,老太太和秦泽林没等大家吃完就提前下席回房休息了。
中饭后,定一就去店里开门照常营业,定三和梅安远两人酒后很兴奋,一起到后院操练兵器谈天说地。直到旁晚时分两人才感觉酒醒,梅安远执着要回外婆家,秦定三也不好强留就送他出门道别。
晚饭时候,秦定一去喊父亲吃饭,父亲声音很微弱,答应不想吃,定一也就不强求,因为中午吃席吃得比较晚,就说那你好好睡。定一就关好房门出去了。
正当大家在吃饭时,忽然听到秦泽林剧烈地连续咳嗽。平时秦泽林也经常这样咳嗽,今天听了也不足为奇,大家照样吃饭。秦定三的母亲吃完饭后就回到房里,喊了几声“泽林,泽林”却没人答应,只听到秦泽林在很艰难地喘气,就紧张起来,赶紧喊定一把灯拿来。听到母亲有些紧张的叫喊,定一就赶紧把灯点亮跑到父亲的房来,母亲掀开泽林的被子发现床头全是血,定一轻声喊着父亲,可是泽林仍然不答应。母子两慌了,定一赶忙大声喊定三过来。
定三听到哥哥大声叫喊就三步当着两步走,飞也似地来到父亲的床前。也轻声的不断叫喊父亲。父亲还是不回答,只是轻微地喘着气,母亲用手轻轻拍打着泽林的后背,定一轻声跟妈妈说,赶紧去找郎中来,这时秦泽林慢慢地伸出手来抓住夫人的手,并且从牙缝里挤出“不—要”两个字,接着积极困难地从牙缝里挤出微弱的气息,“我—不—行—了——听——我——说——久——久和久——久——泰——久——”。秦泽林就这样一句话也没说完就在两晚孙两周岁的俄特殊日子,永远闭上了眼睛。
父亲去世后,秦定三兄弟就根据前几天父亲在钟山岭选择的地方螃蟹垂涎埋葬了秦泽林。不到一年时间,爷爷和父亲都相继去世,秦定三在精神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父亲满七七后,秦定三就跟哥哥商量,他想重回曹州跟师傅习武,秦定一深知弟弟的心中还想实现父亲的遗愿,就爽快地答应了弟弟的要求。
这年清明过后,秦定三又重返曹州武馆开始继续深造武举科目。
五
有事者事竟成,秦定三在曹州又苦心操练了两年多,终于在一八二二年(清光绪二年)乡试中中式武举人,接着又在一八二六年(清光绪六年)会试中式武进士,一八二九年(清光绪九年)殿试钦点武进士一甲第二名,赐榜眼及第。授三品二等侍卫职,从此,秦定三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秦定三这次殿试还留下了一个“金钩挂月”为世人传颂的佳话。
清朝武举考试与明代相似,分一、二、三场进行。一、二场试弓马技勇,称为“外场”;三场试策论武经,称“内场”。
一场试马上箭法,驰马三趟,发箭九枝,三箭中靶为合格,达不到三箭者不准参加二场。乾隆年间,一场又增加了马射“地球”,俗称“拾帽子”,专为考察伏射能力。
二场考步射、技勇。步射九发三中为合格。所谓“技勇”,实际上主要是检测膂力。技勇包含三项内容,头项为拉硬弓,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三号,另备有十二力以上的出号弓。应试者弓号自选,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满为准;二项舞大刀,刀分一百二十斤、一百斤、八十斤三号,试刀者应先成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舞花等动作。刀号自选,一次完成为准;第三项是拿石礩子,即专为考试而备的石块,长方型,两边各有可以用手指头抠住的地方,但并不深。也分为三号,头号三百斤,二号二百五十斤,三号二百斤。考场还备有三百斤以上的出号石礩。应试者石号自选,要求将石礩提至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将石礩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献印”,一次完成为合格。凡应试者,弓、刀、石三项必有两项为头号和二号成绩,三号成绩超过两项者为不合格,取消第三场考试资格。
殿试这一天,秦定三非常自信,每一项都是直接选取最难的。在第一场“马上箭法”、“拾帽子”,第二场步射、拉硬弓时都赢得全场喝彩,可是在第二场舞大刀时也许是紧张或者过于用劲,竟然不慎将120斤大刀失落了,说时迟那时快,秦定三在这危急时刻十分沉着,巧妙地用脚勾了起来,并顺利地过渡到其它常规招式,一气呵成完成舞刀。
皇上看到这一招有些不解,因为他从来没有看到有人这样舞刀,皇上问道:“秦进士,这一招叫什么?”
秦定三灵机一动答曰:“启禀皇上,这一招叫金钩挂月。”
“好功夫!”皇上见秦定三对答自如、合情合理,也情不自禁地脱口赞叹。尽管有一些人看出了其中奥妙,但这一问一答,还是赢来了全场一阵喝彩。
道光六年丙戌武科全国总共中式武进士有36名,都是全国顶端级别的武艺高手,要取得皇上恩赐一甲实在难得。殿试结束后,皇上也知道秦定三有破绽,但看到秦定三能在这种危机之中化险为夷并且行云流水,足见他的心理素质和临危不乱的处事能力以及深厚的武艺功底,是个难得的帅才。因此果断地赐封他为一甲第二名,二等侍卫。
这一关总算顺利闯过了,秦定三却不知道另一个危机在等着他。原来这次和他一起殿试的有个山东姓张的进士,看到秦定三舞大刀有破绽还被皇上赐封为一甲第二名,而他却只进了二甲,很是不服气,又不能公开表现出来,于是在会试宴上,趁皇上高兴时启奏皇上说,想择吉日跟秦榜眼学那招金钩挂月,并敬请皇上御驾。皇上也是个好武之人,即刻就应允了。
秦定三深知这个张进士的用意,皇上既然赐封了,也不怕他怎么着,也爽快的答应了。
约莫过了半月,道光皇帝就传下御旨,安排秦榜眼和张进士校场比武取乐。比武模式还是和殿试一模一样,但只准选择最高级别,同时把步射箭靶换成十八个宫女,在宫女凤冠一尺上悬挂一粒杏子大小的玻璃珠,射下珠子为中。
约定日子的前一个晚上,秦定三和自己的亲信幕僚仔细商量了比武事宜,虽然只是一次娱乐性比武,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更不能失了皇上的面子,说不准皇上一不高兴,就被革职。
比武这一天,秦定三早早起来做好了各项准备,因为是娱乐性表演,思想上和精神上都很放松,信心十足。
道光皇帝端坐在校场上观武台的龙椅上,几十个贴身御前侍卫护在皇上两边,文武大臣观摩者不少于一百。观武台台阶下两尊石雕石狮子两眼闪耀出威武不可侵犯的冷光。
比武开始了,先由张进士出场,殿试那天也许有其他原因致使他的武艺未能发挥到极致,这次单独比武就是想弥补那天的遗憾,获得皇上的恩赐,为日后晋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张进士果然不凡,比殿试那天出色多了,在步射时竟然九箭五中,不断获得观摩者的喝彩。在最后“玩石头”时,他没有去玩平时比武专用的石块,却将目光落在那两尊足有四五百斤的石狮子上。张进士走向石狮子,做了个两手弯拳运气的动作,身体下沉,双手抓紧石狮子的凹处,一运气就把石狮子端起,并慢慢举在头顶上,皇帝和侍从都鼓起掌来,秦定三也不禁脱口称赞叫好起来,因为他早就知道每个狮子有500斤。张进士见大家喝彩,越发神气十足,举起石狮子沿校场转圈,秦定三站在观武台下面,视线跟随张进士不断移动,就在张进士快转两圈返回原点时,将石狮子重重的向秦定三砸去,说时迟那时快,秦定三在张进士一出手时就已明白做了防范,石狮子砸过来时,他就伸出双手接住了石狮子,并大吼一声“好功夫”,随即轻轻地将石狮子放在原地上。
校场顿时紧张起来,皇帝见状也大惊,厉声问道:“张进士,这是那一招?”张进士慌忙跪下:“启禀皇上,这叫狮子抛绣球。”全场寂静,皇上见秦定三安然无事,忽然也鼓起掌来,“好,好!”校场的空气这才轻松起来。
秦定三虽然没预料到张进士想让他当场出丑甚至丧命这一险招,但当张进士走近石狮子时,他也很坦然,他在跟随师父练武时早已和石狮子有了深交。
轮到秦定三出场了,他先跪下向皇上致礼,平身后又双手抱拳向整个校场致礼。这才轻捷地翻身上马,开始按程序展示才艺,张进士的举动虽然激怒了他,但他考虑到皇上的恩赐,就满不在乎张进士的挑衅了,就像在无人的练武场上一样,从横驰骋,得心应手,在步射时他竟然连中7珠,喝彩声接连不断。最后也该他玩石头了,既然张进士选择了石狮子,他也就没有改变的理由。
秦定三走向另外一个石狮子,伸展了一下身体,深呼吸,弯腰,双手抱起石狮子,举起,校场的所有眼睛都集中在秦定三的一举一动上。秦定三也像张进士一样,沿着校场转圈行走起来,秦定三走得比张进士快,“好,好”大家喝彩起来。快到两圈时,秦定三停了下来,双眼盯着张进士,张进士浑身有些颤抖,校场的所有人也都屏住了呼吸,感觉有事情就要发生。秦定三却只停留了一会又开始快速行走起来。
“好,好!”接二连三的喝彩声此起彼伏。秦定三在将要转完第三圈经过张进士身傍时,没有再停下来,而是直接走到石狮子的原位置,深呼吸,轻轻放下。“好,好,好!”皇上也和大家一起鼓掌喝彩。张进士的脸色一时青一时白,喝彩声也唤醒了他,他也不得不勉强地使劲鼓掌。
秦定三走近观武台中央,双膝着地,“吾皇万岁,万万岁!”
“秦榜眼,平身。”
“秦榜眼,你怎么不把绣球也抛给你的同窗呢?
“启禀皇上,张进士也乃国家一栋梁之才,臣只怕略有闪失会砸伤张进士,从而使国家丧失一个将帅之才。”
听到秦定三的回答,皇上非常高兴。
“秦榜眼,那你这一招又叫什么呢?”
“启禀皇上,这一招,叫班师回朝。”
“好,好招式,班师回朝。”
这次比武上秦定三表现出来的武艺高强、品德高尚和足智多谋让皇上十分满意,也为秦定三日后得到皇上器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御前侍卫是清太祖时期初建的侍卫制度,皇帝侍卫的待遇很高,地位也非常尊贵。侍卫以天子侍从身份而得以使用,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待遇。还有更重要的是侍卫的升迁调补途径比其他人员要宽得多。正是因为侍卫制度的特殊性和优厚待遇,又能经常接近皇帝,对于王公大臣来说,意义显然无比重要。一等侍卫,称“头等侍卫”,正三品;二等侍卫,正四品;三等侍卫,正五品;蓝翎侍卫,正六品。
这种职位一般都是满洲旗人才能获得的特殊岗位,秦定三作为汉人在当时能获此殊荣实在难得,也足以可见他的综合实力。
六
秦定三中了武榜眼,不仅对秦家来说是头等大事,对于兴国州来说也是一件大喜事。这是有史以来兴国州第一个武榜眼。皇朝为此特拨专款在兴国州城里为秦定三建造榜眼府。
榜眼府一进九重,宽度200多米,深度100余米。雕栋画粱,金碧辉煌。解放前被日本轰炸,土地改革后政府将旧址留一部分秦家建房外,其余空地坐了其它安排,现在的佘家乡巷一部分居户和纺织品大楼、王码鞋城门面都是原来的榜眼府基地。
由于秦定三不仅武艺高强,同时为人忠心赤胆,为皇上侍卫了7年,皇上舍不得调离身边,直到1836年(清道光十六年)(42岁)广西以及一些地方频频发生匪乱和农民义军起事,这才任命秦定三为广西桂林营游击,第二年就迁升为广西抚际中军参将。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吓破了胆,昏庸无能的道光帝,不分青红皂白将抗战派林则徐革职,代之以力持妥协投降的琦善,并由他主持广东军务。琦善为讨好侵略者,将广州的海防设施全部撤掉,解散招募来的渔民丁勇。由于琦善的投降卖国,更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英军乘机向我国发动了新的进攻。琦善的卖国行为,引起全国爱国人士的强烈不满,一些抗战派官员纷纷向道光帝上奏弹劾。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 1月27日,清政府在社会舆论的迫使下不得不对英宣战,派奕山为靖逆将军,驰赴广东主持军事。并从全国各地调遣军事力量前往广东增援。秦定三当时在广西,离广东很近,他被首批调遣防剿英军。面对强大的英军势力,秦定三神态若定,无私无畏,身先士卒,亲赴战争前沿,指挥作战,在英军强烈的攻势下也不胆怯和退让,还亲自点燃万斤巨炮,将英军战舰击沉,打退了英军一次次进攻。为了表彰秦定三的战功,皇上赏赐秦定三顶戴花翎。
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别等威、昭明品级秩序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花翎如此高贵,故此在清朝特别被人重视、向往,在当时是千古犹荣的恩宠。
人到中年的秦定三成为道光的万金油,只要哪里有了事,总要忘不了他。1842年秋(道光二十二年48岁),鸦片战争的惨剧刚落幕,就将秦定三调往少数民族矛盾重重的四川维州升任协副将。因其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有方,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50岁),又将秦定三迁升贵州镇远总兵。
镇远县位于贵州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据史书记载,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从夏到商,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泛称“荆蛮”。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宋绍定元年,公元1226年,赐名镇远州,“镇远”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
镇远还是一座"以军兴商"的城市,是一座"移民"的城市,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镇远自古以来就以"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的政治、军事要地著称于世,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镇远"之称。镇远也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至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明清时期衍升为黔东地区政治、军事、商业、文化的中心。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包容性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
秦定三来到镇远后,由于当时朝廷军饷常常不能按时发放,秦定三就带领将领士兵开垦荒田荒地,创立营田,将收成的粮食补贴兵营,。在管理兵营财务上严格把关,一旦发现贪污行为,都严惩不贷,深得将士爱戴。同时严格要求将士,与当地百姓和睦相处,不得乱杀无辜,欺压百姓。当地少数名族居民和汉族居民都对秦定三感恩戴德,苗民还为秦定三奉祠建碑。
1847年湖南新宁水头村人李沅发加入当地民间组织棒棒会。同年秋,参加雷再浩领导的农民起义,负责侦察联络工作。雷再浩起义被镇压后,李沅发继续坚持斗争。1849年夏与谢有兴等人立把子会。同年11月,收集雷再浩余部与新入会着发动起义,一举攻克新宁县城,俘杀知县,并建立起义军的各级组织,派人到广西灵川联系天地会共同起义响应。11月底率部撤出新宁,转战于广西兴安、灵川、永福等县,以“劫富济贫”为号召,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响应。在湘桂边界多次大败清军,引起清廷震动。清政府派重兵在湘桂黔交界围追堵截。1850年3月底率部在贵州地区与清军秦定三部激战受挫,兵力锐减。于是李沅发率军再入广西,欲与洪秀全会合,但在永福、荔浦、修仁等处屡次失利。4月15日,义军回攻新宁途中,在金峰岭地区又遭受清军向荣部秦定三属下伏击,李沅发负伤跌落崖涧,被俘解京就义。
因这次镇压义军李沅发部有功,新皇上咸丰赏赐秦定三“悫勇巴图鲁称号。”
悫勇,是赤诚而英勇的意思。“巴图鲁”是满语baturu的译音。《清文汇书》译为勇强之勇,勇冠三军之勇,也可转译为“英雄”。清初,赐巴图鲁名号并不多,从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到咸丰200余年赐号仅33人,而且获赠勇号者都是满人武将,只到嘉庆和道光间年间才开始赐封给汉人。清廷先后赏赐巴图鲁名号总共也只有几十人,可见获此封号着非常难得。
1851年底赛尚阿统帅着十营清兵,将太平军主力围困在永安州城。数万清军将永安城围成铁桶一般。
有位谋士向主帅向荣建议用三面围城之法,给敌人留一条退路,以免对手狗急跳墙,背水一战。暂时网开一面,待贼太平军从城内撤退时,以追为剿,在运动中将其歼灭。
向荣觉得有道理就打算采纳这个提议。都统乌兰泰的幕僚江忠源,听到向荣这个计策后非常焦急,他认为,永安城四面有山势险要,城内的军队要突围而出,很难冲破天险屏障。太平军在城内真正能打仗的也不足一万人,而清军则数倍于天太平军,可用锁围之法,在四面挖掘深沟,修筑高垒,使太平军粮尽援绝而败。他知道向荣与乌兰泰不和,就自己主动写信给向荣,对他晓之以理,语气非常恭敬,但没能让向荣改变主意。后来他又代以乌兰泰的名义写信给向荣, 向荣根还是听不进去,仍然我行我素。钦差大臣偏袒向荣,于是这次决策清军执行了围师缺隅的方案,为永安的太平军放开了一条生路。
1852年3月4日,被围困了五个多月的太平军从永安突围,直向北面推进,奔赴阳朔。
向荣想在运动中消灭太平军,于是组织兵力前堵后追。乌兰泰在前面截击,向荣在后面追赶。
4月7日,乌兰泰率秦定三部在山冈截击太平军,斩杀两百余人,捕获天德王洪大全。时逢大雨,军士们浑身湿透,部队非常疲惫。秦定三力劝乌兰泰将部队休整,乌兰泰勇猛好胜,不听秦定三劝告,率领亲兵进山,向荣率部随后跟进。 太平军见清兵疲惫不堪,有机可乘,就集结优势兵力,迎战清军,大获全胜,斩杀清军总兵长瑞、长寿、董光甲和邹鹤龄四名二品武职官员,清军损失巨大。
乌兰泰则因打了败仗而恼羞成怒,仍然不听秦定三的进一步劝告,率领自己手下一批敢死队,追到只距离桂林省城六十里的六塘圩。太平军担心桂林城内的清军出城夹攻,便奋力反击,用炮火向清军追兵猛烈轰击,乌兰泰不幸中炮阵亡。
5月份,秦定三派遣部下丁守存等人用囚车将洪大全押解到京城,洪大全在街市被清军用酷刑处死。乌兰泰殉职后咸丰皇帝让秦定三代理统帅乌兰泰的属部继续追剿桂林、道州、郴州及湖北洪山的太平军。
秦定三的军事才能日益显著,1854年(60岁)被迁升为福建陆军提督,进驻舒城,击破金陵、安徽,湖北三路增援南塘连镇之太平军,为了嘉奖秦定三的显赫战功,1856年(62岁)赏秦定三骑都尉世职(清代可以世袭的武官爵位,正四品)。
1857(咸丰七年)年l0月,秦定三不幸脑后患恶毒,于12月3日(农历十月十八日)卒于江南省江宁府溧水军中,清廷谥号“恭武”,享年63岁。由他嫡侄秦荣奉旨扶柩回籍安葬,皇上并赐祭赐葬。
分享按钮>>首届中国(孟津)壬辰年黄河祈福大典背景资料
>>戴秉国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伦通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