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陶氏一波三折
- 中华陶氏网 2011年10月27日 万家姓
3月上旬,在花旗银行等贷款商同意将这起交易的过桥贷款期限延长一年的前提下,陶氏化学和罗门哈斯通过和解谈判达成一项协议,诉讼案因此不了了之。包括交易费用和延滞罚款在内,陶氏将为此支付163亿美元。根据大幅修改后的交易条款,罗门哈斯的两大股东哈斯家族和约翰·保尔森同意按照面值,购买陶氏发行的25亿美元永久优先股,而非直接获得现金。另外,哈斯家族信托基金还将对陶氏的股票做出5亿美元的额外投资。这些都有助于陶氏尽快还清过桥贷款。
初衷难改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陶氏甘愿冒如此大的风险完成对罗门哈斯的收购?
陶氏并非没有想过放弃,否则双方也不会一度闹上法庭。但对陶氏而言,如果就此放过罗门哈斯,则意味着其构建“明日陶氏”的计划大部分落空,这并非陶氏希望看到的未来。
事实上,收购罗门哈斯是陶氏转型的必由之路。
就复杂的化工行业而言,不同的业务板块受行业周期和成本波动的影响各不相同,处于产业链前端的烯烃类等能源化工业务受原料价格上升的负面影响较大,而处在产业链中下游的功能化学品业务则具备更强的盈利能力,其产业成长率超过8%。
财务数据也许可以说明陶氏通过收购进行战略转型的紧迫性。
近年来,陶氏曾经引以为傲的基础化学品业务已经不再能被公司倚为支柱。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07年,陶氏基础化学品业务板块的息税前利润就不断下跌,从最初的16亿美元下挫至2007年的8.13亿美元。2008年,这一数据更进一步下跌到1500万美元。
相对于整个业务板块56亿万美元的销售额,1500万美元的数据实在是微不足道,但这显然是陶氏净收入下降79%的拖累之一。
罗门哈斯的日子则要好过得多。
作为全球领先的特殊化学品公司之一,罗门哈斯主要为建筑、电子、个人护理、包装、运输和制药等行业提供专业材料产品,2007年销售额为89亿美元。2008年虽然受到金融风暴的袭击,但罗门哈斯的年销售收入仍较2007年增长了8%。
因此,对于陶氏而言,传统的关闭工厂和削减产能等方法并非长久之计,通过收购罗门哈斯向利润增长性企业转型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陶氏化学新闻发言人ChrisHuntley曾通过邮件对本报表示,陶氏和罗门哈斯“两家公司的产品线真正重叠的部分很少,因此陶氏收购罗门哈斯的动因是创造协同增长,即将产品和技术互补,从而为陶氏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包括电子材料、涂料、水、个人护理、建筑和包装材料,这些领域都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
按照计划,陶氏将以罗门哈斯为核心打造一个营业额140亿美元的多元化业务部门——陶氏高新材料事业部。该事业部的目标是实现每年30亿美元的额外价值增长,并通过成本协同效应每年节省13亿美元。
对于这起收购,利伟诚表示,“此次收购的完成实现了陶氏业务组合的转变,将大大增强陶氏的实力。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罗门哈斯公司和陶氏的无缝整合,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此次收购的协同效应,利用其所创造的机会。”
为了支持新陶氏的发展,陶氏对内部架构进行了调整,新组建五大业务部门。其中,亚太区总裁麦健铭被任命为包括聚氨酯、环氧产品、功能单体、特殊化学品等业务的“功能产品业务部”高级副总裁。值得注意的是,功能产品业务部包括并购完成后罗门哈斯的丙烯酸单体业务。
其他四大部门则分别是烃类及基础化塑料业务部、基础化学品业务部、罗门哈斯高新材料业务部以及健康、农业及基础设施业务集团。
分享按钮>>章氏家族慈善助学近十载
>>孔祥熙的最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