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窦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窦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doukequan
 
 窦氏书画苑   港澳海外   青宁新藏   川渝云贵   黑吉辽蒙   鄂赣湘桂   粤琼闽台   陕甘豫晋   苏浙沪皖   京津冀鲁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窦垿故里——人文淑基 已阅:7253 / 回复:6(楼主)

师宗县城北面17公里处,有条蜿蜒曲折起起伏伏的山脉,山脉尽头的东风水库坝下,坐落着一人三百多户人家的村庄,那就是远近闻名的古村淑基。
踱步在村子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二十余院分布在密密麻麻民宅中的清代四合院。其建筑布局有单家独院自成体系的,也有几院相衔外各开门户的。布局得体,造型美观,结构严谨,既古朴大方又典雅秀丽。那斗拱式结构的屋檐、梁枋多以精美的木雕为装饰,将一座座古老的四合院装点得古朴秀雅。
建筑常常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民居建筑又往往体现着主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了解那些四合院的人都说,那些古老的四合院里,论学位差不多每院都至少了财富一个贡生或举人,论品第差不多每院都有一个知县。四合院真的体现着主人的尊贵和富有。
古老的淑基以窦姓居多。清初,窦氏先祖窦云开率子由陆良迁居淑基时,可谓贫困潦倒、多灾多难,盗贼与匪祸常使他惶惶不可终日。当他的儿子被强盗掠去卖到满州兵营后,他历尽千辛万苦才花钱赎回了儿子。窦氏族人早期的弱小与后来长时期的兴旺发达,曾让许多人在心头留下谜团。
其实,先辈曾数代世袭指挥使的窦云及他的儿孙们,深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样一个道理。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从唐、宋、元、明直到他们的时代,科举制度在中国整整推行了一千多年,于是,读书求知成了他们奋发进取、兴家昌业的主要措施。他们决心向那些头顶乌纱帽、身着蟒袍的人们看齐,于是便不惜为其子孙读书求知而付出巨大代价,让儿孙们沿着科举选拔官吏这条苍苍茫茫的道路义无反顾地地走去,朝着廪生、贡生、举人、进士一个个目标迈进。尽管他们心中明白,一条窄窄的科举路上,往往面临千军万马地独木桥的激烈竞争。于是乎,那副“守祖宗义方教泽,愿让孙世代书香”的楹联便遍及了窦氏族人的家家户户,那“环廊看桂树,大耶用培,人耶用培,养其根、竣其实,当计十年百年”的祖训也成了窦氏族人共用的座右铭。
窦氏家族中的每一书生都明白,笠举考试的日的不是为了选拔诗人和文学家,而是为了选拔国家管理人才而进行的。他们也都知道想在科举考试的国度里求得一官一职,离开了读书这一阶梯是办不到的。于是,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从小就将科举考试确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以惊人的耐心期盼着自己能通过科举考试求得飞黄腾达的机会。为了这种机会,为了这个目标,他们总是以一种强大的韧性在苦读中期待,在期待中苦读,在隐忍中揉搓四书五经,在期待中伴随之乎者也去泅渡流逝的岁月。
1905年,在中国实行了一千三百余年的科举制度,终因重人事轻科学等弊端被废除。于是,那些灵魂深处习惯和认同了科举制度的文人失落了,他们被一道突如其来的废除科举制度的朝廷圣谕弄得不知所措。当人们还没来得及对科举制度作一番理性的审视时,新的学校教育方式产生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并未改变窦氏族人靠读书起家、凭知识寻求前程的思维方式,让后代读书成才的观念仍在窦氏族人中根深蒂固。读书成风的局面所以能在窦氏家庭中得以继续和发扬,因为一部窦氏家族发展史使窦氏族人深知识的重要。读过窦氏族谱的人都知道,该族谱的书香录部分曾有这样的记载:
乾隆至咸丰年间:武庠生2名、国学生1名、文附生47名、增广生7名、廪膳生31名、廪贡生10名、拔贡生12名、文举人9名、文进士2名、典史1名、教官7名、知州2名、外道1名、京官3名。
晚清至民国年间在外为官或供职者157名。其中:留学生1名、教授2名、陆军少将、海军师长、步兵上校各1名、知县、县长13名、厅长3名、知州、知府3名。

作者:窦明鸿 (2007/4/28 22:44:22)   回复此贴
  回复:窦垿故里——人文淑基 第 1 楼

新中国成立至2000年,在外供职中专以上文化和中级职称以上人员425名。
置身在古朴的四合院里你就明白,是知识的富有让众多的窦氏族人走出淑基,是知识的力量造就了窦晟、窦垿等窦氏族人中的佼佼者,进而造就了《庸草》、《地理说》、《缠足论》、《灵气说》、《铢寸录》、《多识录》等一大批著作和名扬天下的岳阳楼长联。
置身在古香古色的四合院里,仿佛那古老四合院的一基一石,都因那众多的贡生,举人,进士,都因那些知县,知州,知府,京官而有了灵性。
文明的发展是淘汰式的或者说取代式的。它以新的生产工具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创造和使用而不断取代,淘汰旧的生产方式。文化的发展则是积累式的,它不以淘汰和取代古老文化为发展方式,而是在继承吸收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去不断创新。
因此,那历经百年沧桑的众多四合院,作为一种传统和建筑文化,人们当然会让它去继续穿越时空的隧道,继续展示它那特有的韵味和风采,并让这种韵味和风采转化为一种思想、一种力量、一种智慧、一种财富,最终让更多人的生命去进入某种新的领域。因为那些古老的四合院原本就是由这种理想、力量、智慧和财富铸成的。
                                                     (赵家友)

作者:窦明鸿 (2007/4/28 22:45:42)   回复此贴
  回复:窦垿故里——人文淑基 第 2 楼

好帖!哇!~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dcz915 (2007/8/15 17:13:18)   回复此贴
  回复:窦垿故里——人文淑基 第 3 楼

我就是窦序之后窦森林是也,希望大家和我成为挚友,吾虽愚钝,但却珍惜朋友,愿有志之士和我结交,鄙人不甚感激。谢谢/

作者:60.161.78.* (2007/11/7 1:32:23)   回复此贴
  回复:窦垿故里——人文淑基 第 4 楼

12345679912

作者:58.42.85.* (2007/12/7 23:24:05)   回复此贴
  鼓舞士气、兴我家族 第 5 楼

祖宗辉煌、为之骄傲!我辈更要努力!

作者:全智 (2007/12/8 10:23:37)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6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窦氏论坛  执行时间:128.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窦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