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的发源与播衍

    中华范氏网 2009年2月27日 万家姓


范氏的发源与播衍

在当代100个大姓的排行榜上,范氏名列第61。关于这个姓氏的来源,一般多认为是传说中部落联盟首领帝尧的后裔,始姓祖是春秋时晋国大夫士会。士会以辅佐晋文公、襄公称霸有功,受封范邑,因称范会,子孙中有"以邑为氏"的,从此就有了范氏。范邑在今河南范县境内,所以范氏是典型的中原发端姓氏之一。

  
范会殁后,范氏家族世袭上卿,占据多项军政要职,成为晋国六大豪门之一。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六大豪门因争权夺利发生内战,范氏战败,家族领袖范吉射出逃朝歌,依靠卫国、鲜虞国及家族势力的支持实行割据,至定公二十二年(前490)春天再度被打败,范吉射本人逃往齐国寻求政治避难。此后,范氏在晋国的土地与财产被智、赵、韩、魏四大家族瓜分殆尽。在此家族历史巨变的过程中,族人或转隶四族,或流亡国外,由此形成范氏的第一次播衍。其范围北抵今河北、内蒙古,东至山东,南及楚越。其中最出名的人物就是辅佐越王句践争夺南方霸权的范蠡。不过范蠡在大功告成以后便悄然入齐,其次子在楚国因杀人被处极刑,所以终春秋之世,范氏的分布仍以北方为主。战国时代,魏国范睢为逃避政治迫害,化名张禄西走秦国,位居相国,带动了范氏在关中的兴盛。其后裔范明友在西汉中期官拜度辽将军,奉命统领二万人马出击匈奴,范氏播衍的北线进而推到塞外,其后南阳(今河南淅川)范氏都自称是范明友的族系。

  
魏晋时期,范氏代出名宦,再度成为北方的显贵巨族,代表人物是西晋左将军范晷。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爆发,随之而来的北方各族相继进人中原的"永嘉之乱",京师王公大族纷纷南迁,"避乱江左者十之六七"。范晷的儿子范广、范坚等人亦携子孙族人渡江南徙。因为是显宦之后,又与王、谢等世家有联姻关系,从而在东晋南朝时代获得进一步发展。如国子祭酒范泰、《后汉书》作者范晔、著名思想家范缜等,都是该姓族的优秀人物。可以说,范氏最具规模的向南方播衍的历史,正是从范广兄弟渡江开始的。

  
唐朝末年的农民战争,历时十年,遍及今十二省区,再度促成大规模的迁徙运动。当时唯赣东南、闽西南以及粤东、粤东北等地未遭战乱,成为逃难者的"乐土"。此前已经散布在大江南北的中原范氏,也加入了南下闽粤的人流。现在福建与广东的客家范姓都尊范坤为开基始祖,可能是由于当时他在族中政治地位最高的缘故。据范氏族谱记载,范坤在唐僖宗时任龙图阁学士,黄巢义军攻破长安后,他举家流寓浙江钱塘,随后辗转迁居今福建宁化,后裔分衍闽、粤、赣三省,其中还有一支于宋初时往北回流,定居江苏吴县,成为当地望族,于有宋一代出现过范仲淹、范纯仁、范成大等一批名人。

  
南宋末年,蒙古族的元朝政权大举南下,战火由江南一路烧及闽粤,结果是第三次大规模迁徙运动的兴起。丘复等纂《上杭县志》卷八《氏族志》所载白宁化石壁迁来的十七姓中,就有范姓,其后更有人渡海去台湾,故今台湾范氏皆尊范仲淹为始祖。

  
明清时期,官府多次以行政手段实行析族移民,范氏又成批进入西南地区。今四川邻水、井研、宜宾、金堂等地,都有明朝至清朝前期自湖南、湖北、广东等省迁来的范氏。如金堂范氏也是范仲淹后裔,在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高潮中迁入,散居乡外,建有范氏家祠两所,至今子孙传十一代.


分享按钮>> 权姓,权氏家谱源流展现权氏发展历程
>>中华权氏网招聘副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