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药理毒理学家鲁超
- 中华鲁氏网 2012年6月19日 转自鲁氏家谱
鲁超教授是一位著名的华裔药理毒理学家。他长期辛勤地从事科学和管理工作,赢得了海内外同行的称道。鲁超教授1915年出生于湖北天门县,青年时代就读于齐鲁大学,学成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华西协和大学执教。1947年去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MeGill)大学任药理高级研究员。1951年起任职于加拿大卫生部,1965~1976年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任食品添加剂管理部主任,后兼任粮农组织(FAO)与WHO食品安全规划机构的首席联络官,1977?1979年执教于美国迈阿密大学药理毒理学系,1987年获美国华盛顿特区“国际成就奖”。到目前为止,鲁超教授发表过科研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5本,退休后创办了《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邢S)杂志英文版,并始终致力于中美学术文化交流,促进和推动我国的预防医学教育。改革开放以后,鲁超教授不辞辛苦,多次回国,在上海、北京等地作了数十次有关毒理学的专题报告,对我国的毒理学教育、科研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训起到了积极作用。
20 世纪60年代中期,全球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工业发展速度超乎寻常,成千上万的新化学物质由实验室走向市场,却也出现了影响公共健康的两个问题,即农药和其他环境化学污染物在食品中的高残留。而且为了有利于保存食品以及满足顾客对食品色、香、味的好感,一些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在食品中明掺暗杂。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任命时任加拿大卫生部食品与药物总署药理、毒理部主任,华人科学家鲁超博士担任食品添加剂管理部主任。鲁超博士时年50,已具有20余年的药理、毒理学教学及研究经历,由他任此关系着亿万人健康和食品安全之要职,可谓是职谋其才,才显于职。自1965年至1976 年,作为WHO总部负责食品安全的主要官员,鲁超花费11年半的时间,通过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准备工作报告以及召集专家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以及农药残留进行毒理学评价。如果资料充分,就可确立每日容许摄人量(ADl),这一概念是他在1961年WHO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的。他既是一位杰出的卫生事业管理官员,又是一名造诣颇深的国际著名学者。撰写的毒理学专著除英文外,另有5种文字版本发行于世界各地。他虽移居国外,但仍始终关心支持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设立“鲁超预防医学教育进步基金”,充分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本传记以详实的史料记述了鲁超的主要生活经历、事业上取得的杰出成就,以及为中国教育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分享按钮>>人物志序鲁恩
>>文恪公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