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古代名人】京口著名草根诗人鲍皋

    中华鲍氏网 2013年4月17日 鲍善平张政权


                                 京口著名草根诗人鲍皋

                                    鲍善平  张政权  

    鲍皋是清乾隆朝江苏京口(镇江)著名草根诗人。清康熙年间,镇江诗坛由章性良主持,提倡宋诗。余京响应沈德潜的主张,首倡唐章。康熙末年海门公与张曾继起,宗唐的诗风大盛,沈德潜称他们为“京口三逸”。王预评三诗人,认为余京以格法胜、张曾以情致胜、海门公以才气胜。镇江后辈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其著有《海门诗抄》十卷,改梓正集八卷,外集四卷,采入清国史艺文志,文有《华阳瘗鹤铭备考》一卷,《京口文献录》三卷,《笔耕录》一卷。事迹录入邑乘文苑传志。

    鲍皋,字步江,号海门,太学生。先世安徽歙县永丰乡长清里墙里大社人,明末侨于真州后,渡江而南至京口定居。 春秋时齐国大夫鲍叔牙的后裔,东晋著名诗人鲍照第三十九代孙。祖仲珍公,父天民公并不仕。海门公生于清朝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卒于乾隆三十年乙酉,享年五十八岁。

    迁润鲍氏是名门旺族,自海门公起钟爱诗词文赋,传承了先祖照公之遗志,代代涌现出不少诗词名家,让鲍氏书香世风得到发扬光大。

    海门公生而颖异,因家境贫寒,不得向人借书阅读,读书五行俱下,熟记胸中,十余岁便喜为诗歌,出语皆如宿构。十三岁时在安徽采石矶太白楼上题词,见者无不惊赞其才。十七随天民公佐幕上江,往来经皖城铜陵、荻港,过采石,上太白楼,登燕子矶,望石头,山川浏览,俱发于诗,归而质诸乡辈。诸号为能诗者皆惊异,以为是锦囊中物也。二十游苏台,下至余杭,所至诗益富,如春华丽藻无处不发,江左称为小鲍。

    海门公既工诗,颇薄制举业,然间出所作,纵横驰骋,迥非经生家所有。尝应有司试,邑宰缪公奇其文,拔置前茅,将以荐提学使,会遭天民公丧,家道日益落,而媢嫉之徒,复以寄籍为词,甫服阕即援例入成均,甲寅、乙卯间应省试不第。海门公发愤弃去制举业,而日专精于诗。居维扬馆于桂馆主人徐氏,钻研紬绎,殆无虚日,由是所诣益工且富。先是博陵少宰尹公守维扬时,闻海门公名请见以国士期之,遂受业焉。而公太夫人尤重海门公,以为江南才子第一。尝命入见,饮食教诲殷殷如子姓。今上龙飞之元年,举博学鸿词科。博陵公以海门公应举,咨名大府冢宰赵公,大中丞顾公,督学张公,驰檄交征,会疾作力辞不赴,是时年未三十也。

    海门公既不就征,体素羸多疾,居尝郁郁不得志,因自辑所为诗若干首呈博陵公。公命长君右亨先生为之选定初集十卷,付之梓人。计平生所作不及十之二三,盖其慎也。既而博陵公移抚中州以终养,予告在籍居逾年矣。海门公感念师门,千里裹粮谒公于博陵里第,遂得薄游京师,以诗谒诸名公卿,前辈如张南华先生皆极倾倒。居月余还至博陵,辑博陵唱和集成。太夫人叹曰:“鲍生诗才敏捷,千首必有遇合,向征鸿博不就,失其时矣,今不如亟归以奉养也。”语具载太夫人年谱中。历数载,博陵公起服阕,视学江苏,海门公就省于幕府,未几辞归。而博陵公以疾薨于吴淞试院,讣至,海门公号恸,星夜匍匐奔丧至吴淞,旋护丧舟北归,过扬州茱萸湾,因接吊客堕水滑稽死,会救得免,卒送丧过淮,闻者莫不感海门公之风义,而叹博陵公能得士也。自博陵公殁后海门公怀念旧恩,语必涕下,岁时祭祀,哭泣如所生。居尝奉太孺人以孝,晨昏温清,无间寒署。相国河堤使者东轩高公,闻海门公名,致书来招入幕,相得甚欢。会观察黄玉圃先生聘修焦山志,先有约,至是命僧铁机赍书来,迫不得已,辞归居山中三阅月。是时乾隆十五年也。

    次年春,圣驾奉皇太后南巡。海门公以草莽臣沐浴膏泽,辄撰恭送皇太后万寿诗一章二百韵,以道扬圣天子孝治之隆。会为当事者所抑,未得进,今诗具载集中。海门公以数奇不得遇合,又恨不攻帖括,而好为诗赋,因命之钟等专精制举业。之钟年十六补博士弟子员,十七食饩于庠,二十四贡于成均,中间凡三应乡试皆被放。至乾隆三十年,皇上四巡江浙,之钟始得以诗赋蒙恩擢授,是盖天所以报海门公而使之钟卒以诗赋遇者,皆海门公数十年苦心积学有以致之也。孰意海门公即于是年弃家人而长逝耶。

    海门公虽未被一命而心存报答。尝自撰对联云:“君父恩深,一饭不忘忠孝;诗书业广,三冬足用葘畲。”请善隶者书而藏之。至是,出以命曰:“吾生平立志如此,汝今以一介寒微蒙圣上特达之知,擢冠多士,由诸生而除授清秩,真是一饭不可忘者,汝能立志报答,遂我平生之志,即是忠,即此是孝矣。”至病笃犹反复言之至再至三,谨泣而志之不敢忘。

    海门公性执谦谨,恂恂自下,虽负盛名而不敢忤于人。其居乡,虽三尺童子,见之必与为礼;日游公卿间,而未尝为人关说;与人终日言,未尝及人长短。酷爱典籍,搜罗子史,手自编排插架者,盖千有余卷。晚岁益勤学不倦,凡有所见,辄手自抄录,及与人言,有不知者必穷日搜辑,务尽其源流而后已。初患病即自知不起,然犹观书不辍,其对长子之钟曰:“凡吾生平所录诸书皆有所为,汝知之乎?其一为京口故实,皆志书所不载者,或散见于他书则录之以备文献。其一因焦山瘗鹤铭为陶隐居书,并考隐居事甚详,盖慕其人也。至于与人谈论所及有不知者,必参考而详识之,亦以备记问之一助云。”又曰:“吾生平以书为命。汝他日见书,便如见我手泽存焉耳”。

    海门公八九岁时,读《史记》日择一篇,务令熟读成诵率为常,尝谓曰:“吾生平于书无所不读,而于此书尤精熟”。因背诵项羽本记及礼乐书一字不异。亦足以见海门公学之勤而业之精也。今海门公往也,而遗书具在,丹黄并下者,不下数十百卷,后人谨守遗命,箧而藏之,以无敢失坠而已。

    海门和夫人陈蕊珠是诗词知音。夫人父世纶居家授徒,耳濡目染,熟读四子书、毛诗,旁及史传文选,唐人诗律,且能缀韵成篇,出语新颖。与海门公结缡后,侍奉舅姑,以孝谨闻明乡里。海门公常客于外,夫人手持刀尺,还兼父师权。她亲课两子之钟、之镛,并兼教三个女儿诗书。教课之余,亦为诗示范。现存《课选楼遗诗》,邑乘列女、才艺有传。其诗作曾收入《京江耆旧集》、《国朝闺秀集》。

   海门公和夫人陈蕊珠的子女受家风熏陶,个个钟爱古典诗词,一门风雅,名闻京口。

   长子之钟,字论山,号雅堂,乾隆已丑科公考中二甲第三名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礼部员外郎、农部和户部郎中等职,晚年任玉牒馆、四库馆纂修。在任期间,为官清正,耿介立朝,不阿权贵。乾隆朝后期,和珅当道,曾延请论山公教其子,遭公拒绝,和珅深衔公,此后公被和珅所抑,在郎中职十五年不得擢升。在京都,之钟公与洪亮吉、吴锡麒、赵怀玉结尾诗龛四友,相互唱和。公曾云,平生有四爱好:花、月、酒、茶,故诗集中多咏花吟月之作。公诗承父鲍皋流风,而因阅历更广,交游更多,题材更丰富。诗集中揽胜、拟乐府诸作,歌颂壮丽山河,关心民瘼,揭露时弊更增特色。怀乡思亲篇幅,情真意切。朝署诗友倡和,雅兴幽趣尤富。论山公逝后,其子遵检点遗编成十五卷,其孙上悦、奎荣请论山公族姪鲍桂星双五少司空酌选,后于道光壬辰年镌印传世。公诰授朝议大夫,其业绩、诗艺已载入清国史和丹徒县志。清乾隆年间,鲍之钟、王文治、程梦湘等被称之为“京口三诗人”。

    次子之镛,字笙山,太学生,工诗善画。公以字迥秩例赠文林郎、拣选知县,以曾孙心增清光绪庚子随扈特因恩诰赠通议大夫,吏部验封司郎中。

    长女之兰,字畹芳适太学生何澧为妻。受家学,善诗词,现存《起云阁诗抄》。诗被选入《京江耆旧集》、《国朝闺秀集》。邑乘列女、才艺有传。

    仲女,之蕙适张舸司马为妻。她受家学熏陶,钟爱作诗,并常与兄及夫唱和。现存《清娱阁诗抄》。诗被选入《京江耆旧集》、《国朝闺秀集》。邑乘列女、才艺有传。

    季女之芳,适应靖江教谕徐彬。之芳受家庭诗教影响,亦工吟咏。现存《三秀斋诗抄》、《三秀斋词抄》。有诗作入《京江耆旧集》、《国朝闺秀集》。邑乘列女、才艺有传。

    此后,镇江鲍氏相继涌现出众多诗人,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周素贞及迁润五世祖鲍文奎母子(清嘉庆年间,文逵公任山东海阳县令,他与顾鹤庆、王豫、钱之鼎、张学仁、应让等被称为“京口七子”。)迁润七世祖鲍心增(清光绪年间进士,曾任军机章京郎中、山东青州知府)、八世祖鲍长叙和鲍鼎兄弟。进入二十一世纪,镇江鲍氏家族九世、十世仍健在的两辈中,还有人继承家风,沉吟于当代,薪火相传不绝。

   参考资料:

  1、《新安鲍氏承凤派支谱》

  2、《镇江鲍氏名人诗词合集》

  3、《镇江市志》

                                             201年4月15日

通讯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医政路8号2幢406室

邮政编码:212001

电子邮址:zjnj99@126.com    张政权

电话:0511——85011815

               

 

 


分享按钮>>【鲍氏网新闻】百年洋房将不再孤独
>>当代钱氏艺人名录(12)——钱映伊(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