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论坛贴精选】 清河居民变化考
- 中华安氏网 2009年3月23日 安志民录
【安氏论坛贴精选】 清河居民变化考
主 题: 清河居民变化考
据《清河县志》资料记载,清河居民主要变化情况如下:
一、迁入迁出情况:古代、近代清河县人口都有过较大的变迁,其原因不一,如黄河屡次决口,百姓死亡难记其数。宋时清河为贝州,由于辽金和宋室连年战争,人口大量死亡、迁徙。至明洪武年间创编赋役黄册时,清河人口已减到660户。至燕王(朱棣)扫北和相继发生的“靖难之役”。不论北征南战,清河均深受其害,致田园荒芜,地旷人稀。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山西平阳、大同、广灵、蔚州(今蔚县)等地人民,以本处地脊且窄,衣食不能自给,迁徙到北京、广平、清河、真定(今正定)、冀州、南宫等县,“占籍为民,拨田耕种”。以此同时,山东青州丁多田少或无田之家也相继迁来。所以,“本县居民凡有谱可籍者,大抵是明永乐年间自山东、山西迁徙而来”。山西移民中又以洪洞县(属平阳府)之民为最多。
明国初年的连年军阀混战和日军占领时期的残暴罪行,加之民国九年(1920年)、1943年两次大灾荒,数十年间,人民因战乱、饥荒、时疫而死亡和外逃者,多大21779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河县人口再无大的变动,仅1956年4月,国家指令移民,去内蒙古呼伦贝尔盟200人,去哲里木盟150人。
1968年——1975年,先后到清河的知识青年700人,其中来自天津300人,来自邢台200人,清河外籍回乡200人。1975年前后,来自天津、邢台和回乡的知识青年陆续回城、上学、参军或安置了工作,只有少数在清河安家落户。
二、临时出入:宋大观以来,河北当辽金直冲,人民多迁徙流亡,至靖康二年,河北沦陷,各名家大族不安其居,纷纷随宋室南渡。明初移山西、山东之民充实其地。清代。人民为生活计,自谋四方就食者渐多。民国年间到辽宁做苦工者最多,当时群众称“东三省为清河殖民地”。此后,有只身逃往,不数年或数十年回归故里者,也有携眷寄籍出而不复归者,如辽宁省马家大院、黑龙江省老董村、前郭旗等均为清河移民。
1943年大灾荒,大批乡民逃往黄河以南,后来又陆续回归故里。
由于生活所迫,每年都有一些人去东北谋生,1960——1963年,三年困难时期,仅梦庄村去东北的谋生者就有20余户,近百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清河经济迅猛发展,逐渐形成羊绒、合金、耐火材料、汽车配件、摩托拉线等五大支柱产业,经商和到清河做工的外地人口与日俱增。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山西、陕西等地的不少妇女来清河结婚落户。马屯乡王什庄村250户,其中有80户是外来婚姻。坝营乡焦堂村292户,有110名外地媳妇。孙庄乡孟庄村273户,有68户与外地妇女联姻。清河人口由过去的外流变为内流。
(注:以上资料仅供族人学习、了解移民迁徙知识之用,请勿引做他用)
作者:清河安氏后裔 (2009-3-23 11:55:09)
分享按钮>> 燕国的历史之十三《 燕国的灭亡 》
>>【安氏论坛贴精选】今后《安氏族谱》修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