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专家名人录】我国氧气转炉炼钢创建人安朝俊

    中华安氏网 2009年4月11日 安志民录



  【安氏专家名人录】我国氧气转炉炼钢创建人安朝俊  

  我国第一座氧气转炉炼钢厂的组织创建人――安朝俊

  王起 发布时间: 2005-12-01 05:03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安朝俊,钢铁冶金专家,特长炼铁。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南后方,在小高炉上炼出了灰口铸铁。主持首都钢铁公司技术工作长达37年,为首钢技术进
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把麦基旋转布料器、炉料混匀、高炉分层砌砖、用爆破法清理炉底积铁等多项技术移植于首钢高炉;组织开拓了我国高炉喷吹煤粉、无料钟炉顶、氧气顶吹转炉、硅整流器等应用于钢铁企业的新技术;锻炼培养了一批多专业的技术人才;使首钢技术经济指标大多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安朝俊,1911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行唐县一个农民家庭。由于父兄勤劳,他又是家里最小的男孩,10岁时得以入小学读书。后毕业于河北省立第七中学。1931年考入北洋大学,毕业后留校任矿冶系助教。

  在大学任助教,本来有报考公费留学出国深造的机会,但他深感没有实际经验,今后教书不能真正讲个明白,更难以搞好生产,因而于1937年6月辞去助教职务到汉口六河沟炼铁厂任高炉值班工程师。

  这年7月,发生了芦沟桥事变。六河沟炼铁厂于1938年初停产,四五月间,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组建矿冶研究所,安朝俊到该所任技佐。

  1942年他被资源委员会选送美国实习。1944年底回国到资渝钢铁厂炼铁厂任工程师。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9月,安朝俊被派到石景山钢铁厂炼铁厂任厂长。石景山钢铁厂(今首都钢铁公司前身),当时只有两座大高炉:1号高炉,403立方米,已停产;2号高炉,515立方米,则被积铁积渣铸死。掠夺中国资源的日本人撤走时曾扬言:“中国人收下大高炉也炼不出铁来,厂区只能种高梁。”经安朝俊主持清理和修复工作后,1号高炉于1948年4月1日出铁。当时,这是全国唯一恢复了生产的大高炉。

  1948年末,解放战争的战火濒临厂区,安朝俊提出填充焦炭和密封高炉等保护措施,嘱咐职工加意封炉。随后,中共地下党员向他讲形势、任务和恢复生产的期望。安朝俊有了今后钢铁发展有望的初步认识。

  北平和平解放后,安朝俊接受军代表的指派,到老解放区山西阳泉炼铁厂进行技术指导。1949年3月,返回石钢炼铁厂任厂长。在军代表领导下,他同职工一道用一个月时间恢复了1号高炉生产。这是全国解放区首先恢复生产的大高炉,也是首钢后来蓬勃发展的起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秋,他被任命为石景山钢铁厂总工程师兼第一副厂长。以后石景山钢铁厂改制为石景山钢铁公司、后又改名首都钢铁公司,安朝俊继续担任总工程师兼生产副经理,1983年后任(技术)顾问,直至1985年。在这37年中,企业实现了持续高速的发展。1949年的石景山钢铁厂,全年产铁不过26117吨,并且无钢又无材。到1985年他离开时,首钢已是从矿山到轧材成龙配套、年产2141505吨钢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了,而且,从50年代初开始,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持续增长。在60年代里,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已大多在全国领先,部分指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革新、改造、改建、新建等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绩。所有这些与安朝俊在这37年中一直担任技术领导工作,积极把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积极组织攻关创新,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的努力和他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

  1955年安朝俊参加冶金工业部访问团赴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考察。1961年和1964年,曾两次奉派赴越南指导高炉开炉和处理高炉冻结事故。

  安朝俊于1955年12月1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他是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特邀委员;中国金属学常务理事、荣誉会员。1991年他当选为北京退离休工作者团体联合会名誉会长。


分享按钮>>【安氏专家名人录】安朝俊---参考资料   
>>【安氏专家名人录】石钢厂第一副厂长安朝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