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明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明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浅谈“正本清源”和“认祖归宗”(二)
已阅:1339 / 回复:0(楼主)
浅谈“正本清源”和“认祖归宗”(二)
明道堤
正本清源 追根求源,根已清楚,源已明白,再谈家谱之内容。
一、排世系、定派行、论辈不紊。世系是家谱中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她记载着本族起始、发展、壮大、迁徙,乃至全部族人繁衍生息的全过程。并且要求把家族成员中的各层血缘关系阐述的十分清楚。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妣氏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妣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又各有几个儿子……一般要从始祖到今人,按高、曾、祖、考、男的顺序延伸,嫡庶长幼排列。还要写清人的派行、名、字、号、功绩和生(出生年月日时)、娶(娶某氏出生年月日时)、子(生了多少儿子)、殁(殁于某年月日时)、葬(葬所和朝向)等。派行是区分长、幼、尊、卑的一个度量衡,同时也是代表家族发展世代顺序名称的标志。有了派行就可以按世代互称:高、曾、祖、考、兄、弟、子、侄、孙、曾孙了。其派行用词必要字义吉祥,褒义响亮,字字关联,句句贯通。一般编成脍炙人口的律诗便于口传和记忆。
二、叙昭穆、别亲疏、正本清源。历来各姓氏都注重正本清源,我们明姓冕公宗支在明朝嘉靖壬寅年间第三次修谱时就着重提出了正本清源:“凡前谱有螟蛉义男者删之,不混伦也;列以字号行次,不更旧也;源派不属者削之,不援贵也;昭穆可循者收之,不忘远也。”正本清源的目的是防止“乱宗”。这点在孔姓是有血的教训的。孔姓有一个“孔末之乱”的经历:“孔末之乱”是在五代后梁时发生的。孔末的先祖孔景原本不姓孔,是南朝的刘义隆元嘉十九年被定为专门负责洒扫孔府陵墓的一个劳役,也称为庙户,可蠲免其它的劳役及赋税。这个人也很勤快,也很孝忠,取得了主子的信任,后来随主家改姓“孔”。但到了五代后梁乾化三年孔景的后裔孔末见孔裔人丁单薄,于是趁社会动荡之机就“谋冒圣裔”,尽杀居于曲阜的孔氏后裔,并将孔子嫡裔四十二代孙,时任泗水主薄的孔光嗣杀死,夺权没产,冒充嫡裔;惟有孔光嗣九个月的儿子孔仁玉因在外婆家方幸免于难。直到后唐长兴元年方由唐明宗李亶下诏诛杀孔末,才恢复了孔仁玉的地位。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悲惨的一次“乱宗”事件。从那以后,孔氏对正本清源都非常重视,每次续修宗谱都必须撰文《伪孔辨》。也引起了其它各姓氏的重视。从此,各姓氏修谱,必要正本清源,一定要明血统,序昭穆,严防外族渗透进来。清乾隆皇帝在家谱中规定:凡螟蛉、义子、赘婿、随母改嫁的养子、僧、道教不能入谱。为防假冒,还要求各户头具结作保,并发动族人知情举报,以杜绝后患。
前几年有一明姓人带来一本刚编好的家谱给我看,希望我对这本谱有一个好的评价,我仔细看了一遍,我毫不留情的说:这谱是一本“混谱”,不是“清谱”,也不是“家谱”,并总结出四个字叫“鱼龙混杂”。原因有四:一、有外姓人在明姓家谱中出现。二、有赘婿在家谱中占世代,并担任明姓理事会干事(如顶外婆户,原姓未改)。三、有螟蛉义男进入家谱中来。四、家谱没有列派行,只随便写个名,没有伦辈之分,同一村不知怎么称呼。古代修家谱要设立“谱局”,所有局中人必须对本届修谱要负完全责任。如果发现有此类家谱,必要“翻盘”重修,俗称“炸盘”,一旦“炸盘”,“局中人”就要“负荆请罪,得席赔礼”,因为违反了“谱规”,违反了“宗法”,忤逆了“祖顺”。族长、房长要召集族中文人,对“局中人”指责,所有开支,局中人负全责,俗称“打金吊”。可见,古代对修家谱是何等重视。
事后,有很多人向我写信、发短信、打电话进行“口诛笔伐”。一、天下百姓是一家,为何他姓不能入我们的家谱?二、女婿“半边子”,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三、不准螟蛉、义男入家谱,你是怕我明姓的人多了不成?明姓的人越多越好。四、辈份是人作的,年龄才是天生的,有什么不好称呼的。
认祖归宗 认祖归宗是指那些在当时的情况逼迫之下,无耐改为他姓而“背井离乡”者。现在形势变了,想回归本宗,如那些父亲早逝,自己年少无能生存,随母改嫁入他姓,或因当时有危难不得不改他姓。随母改嫁者,现在长大成人,当时有难者,劫难已过,这些人先必须到祖堂焚香跪拜,还要请本宗老人作证,办一桌酒饭,说一说当时的苦衷。俗称“回堂”,这也叫“回堂饭”和“回堂酒”。并当场宣布“回归本宗”,永不他姓。假若不认祖归宗,还是他姓,我们决不能收留,更不能入家谱。这些风俗和习惯是几千年我们的老祖宗传留下来的,我们必须要继承。
如前几年原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到大陆访问,他第一件事就是先到家乡连氏祖堂烧香跪拜,并宣告“已回到了家”。还有很多旅居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一回到中国,就先回到家族祖堂焚香叩头。宣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严正声明:此篇浅谈,不带观点,不针对任何人和事,也不代表任何人,包括作者本人,只是依事评理,如有雷同,实为巧合,概不解释。作者。全文完!
二零一六年于阳新
该帖子被明道堤在2016-11-9 13:57:50编辑过
作者:明道堤 (2016/11/9 13:52:53)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4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明氏论坛
执行时间:210.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明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