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氏祠堂

    中华高氏网 2012年2月6日 高氏家族


   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土砖青瓦木结构,四合院建筑风格,坐东朝西向,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9.13平方米,由正殿(含戏楼)、厢房、五福堂三大部分组成。由沩水村级公路沿乡村田园小道约120米,进入正门即为戏楼台底,过道宽阔,左右为正房,台底两旁木柱以鼓形麻石为基,两两相对,延伸到台口。台底用木柱支撑形成架空的台基,台前有柱2根,左右有木制楼梯可上戏台。木结构戏楼长6.4米,宽5.2米,万字格护栏,间镂雕龙、凤、荷、梅等雕刻、纹饰精致、古朴。

目录
一、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二、基本状况描述
三、历史沿革
四、价值评估

一、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宁乡位于湖南省中部,地辖湘江支流——沩水中上游流域,其境北接洞庭、南枕衡山、西依雪峰、东窥湘江,处于雪峰山脉东支和衡山山脉北支的包围之中。沩水发源于境西南海拔900余米的沩山,东北向贯穿全境,于望城县城北注入湘江,高氏祠堂即位于沩山乡的沩水上游。沩山高耸湘中大地,西接龙山、白马山,东达达摩岭,呈东西走向,立沩山之颠,极目远眺,北面千里沃野直达洞庭,南面丘陵起伏,沩山盆地“四面环山不见山”,即位于群峰之中。
  高氏祠堂位于沩山乡沩水村、沩山盆地西向边沿,北、东、南三面环山,山上古樟杂树环绕,西处于丘陵之间的梯田,顺梯田与丘陵之间的乡间小道即为沩水村级公路,沩水伴公路,流水永不停息注入沩江。
  高氏祠堂海拔较高,平均海拔为950米,周围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古柏青松,郁郁苍苍,鸟语花香,冬暖夏凉,为避暑纳凉、参观揽胜的佳境。
  高氏祠堂,西距沩山集镇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密印寺4公里,距离宁乡县城76公里,沩山集镇沿沩水河堤有简易公路通往祠堂,交通较为方便。

二、基本状况描述

  四合院内地坪长20米,宽 15米,东北、东南两角各栽植桂花树1棵,东北角有麻石古井一口,为长年保护祠堂的生活人员汲水使用,左右两侧为厢房,对称排列,各有房屋五间,走廊立柱为八边形杉木立柱,以麻石为基,跑马楼全为木结构,护栏为万字格,保存完整。
  由厢房两侧拾七级踏步而上为五福堂,木柱、石墩、木梁、木檩,全为木制构件。正厅上悬挂“祖德流芳”牌匾,下供奉高氏先祖牌位,五福堂为高氏后裔供奉祖先牌位及祭祀,议事处所,长17.6米,宽10米,庄正高阔空爽。
  1995年高氏后裔成立了高氏联谊总管会,高正平任会长,1995年、1998年,在县文物部门指导下,高氏后裔对祠堂进行了简单的维修,高氏后裔在此举行一年一度的宗族大会。
  高氏祠堂建筑雄伟壮观,构思严谨,庄正肃穆,配合和谐,是宁乡县唯一保存完整的宗祠。

三、历史沿革

  1、元吏部左侍郎李仕元保持忠节,改名换姓,为高孟余,号清湘,至今宁乡县莲花山古基堤重开基业,因沩水发源于宁乡沩山,故称沩宁高氏。
  2、清光绪年间,高氏族人修建高氏宗祠。
  3、清嘉庆年间高氏族人二修族谱。
  4、清同治癸亥年间三修族谱。
  5、1995年,高氏族人六修族谱,定族规、家训,成立了高氏联谊总管会,高正平任会长。
  6、自1995年始,高氏族人每年开始清明祭祖仪式。
  7、1995年,高氏族人投资20000余元维修了宗祠屋面、五福堂、换了部分墙壁和木梁架。
  8、2005年4月5日,宁乡县人民政府宁政发[2005]4号文件《关于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2005年,宁乡撤村并组,原沩山乡大冲村并入沩水村,高氏祠堂隶属沩水村。

 四、价值评估

  一、高氏祠堂是清代高姓族人为纪念先贤、纪念先祖而建的庙堂,是高氏宗族的象征,反映了当时高姓人口繁衍兴旺,权威位重的历史文化。
  二、高氏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护栏等雕花,彩绘逼真,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建筑艺术价值。
  三、高氏宗祠是中国封建社会时代宗族、家庭、社会伦理道德的历史见证,对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宁乡文物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宁乡县两个文明建设,振兴中华民族及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007年7月10日成为长沙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按钮>>袁氏大宗祠:广东袁氏发源地的标志建筑
>>中华庞氏人物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院长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