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先驱之夏道南:矢志革命,功成身退

    中华夏氏网 2010年7月13日 发帖者夏国初


辛亥先驱之夏道南:矢志革命,功成身退

——辛亥首义之簰洲知名人士

他是晚清秀才,喜好读书,倜傥风流;他是热血青年,畅谈世事,指点江山;他是革命志士,赴日留学,醉心军事;他是辛亥功臣,曾亲率将士,血战武昌。他一生阅历丰富,虽少有功名,却矢志革命,短衣从军,奔走呼号,两涉重洋,频历危险,直至首义成功,共和建立。他虽身居高位,却淡漠名利,只为办事为归宿,不计地位之高下,革命成功后,便激流勇退,创办实业,造福地方。

他,就是在辛亥革命中曾任鄂军都督府顾问、军务部参议长、代理副部长、副部长的夏道南。

矢志革命

1883年,夏道南出生在湖北嘉鱼簰洲二社。幼嗜读书,倜傥有大志。1899年,年方16岁的他便考中秀才,才名轰动乡里。次年就读武昌两湖书院,结识了陈天华、刘成禺等人。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革命大潮风起云涌。两湖书院,这座1890年由清代著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创办的晚清时期湖北的最高学府,很快成了两湖地区一大批革命人才聚集的地方。如辛亥革命领袖黄兴,便于1898年下半年进入两湖学院学习,并萌生了革命思想;1899年秋,他被张之洞派住日本考察学习。1902年,作为湖北官费生,被派往日本宏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在日学习期间,逐渐形成了民主革命思想,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可以说,此时的江城武汉,及两湖书院,成为民主革命思想萌芽的沃土。据统计,两湖书院自成立至1902年止的12年中造就的大批人才中,参加革命的有14人。

陈天华(1875—1905), 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人,革命家,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出色的宣传家。是中国同盟会重要发起人之一,主办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其宣传革命的著作《警世钟》、《猛回头》,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同作为热血澎湃、胸怀大志的年轻人,大家志趣相投,对国家的关注使他们结成了最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谈论世事,探讨革命。对清廷的腐败、列强的欺凌,几个年轻人义愤填膺,相约投身革命,推翻帝制,救国于危亡,解民于倒悬。这些人中,夏道南最小,但他激情满怀,许下誓言,当铲除**,让泱泱中华重现“飞扬亚陆,震耀于太平洋之传观!”

两渡东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595650100j9ze.html) - 辛亥先驱之夏道南:矢志革命,功成身退_楚江残雪_新浪博客
年少的夏道南虽醉心于革命,但头脑并未发热,他深知要革命,如果没有正规的军队,是万难成功的。而自己要亲身参加革命,必须要学习军事知识。其时,正值“庚子事变”,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将中国推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势动荡,主权沦丧,清廷已成风中残烛,中国人在受尽屈辱之后,更迫切地追寻振兴国家之道。见时事日非,夏道南弃笔从戎,在武昌投入新军,以图革命。平时,刻苦锤炼,与士卒同甘苦,暗中,秘密运动,在军中散发革命宣传品,鼓动革命。1903年6月,因在军中散发好友陈天华的力作《猛回头》,《警世钟》,被奴隶根深、难以理喻的旧军官猜疑,最终事泄,被迫离开新军,逃亡在外,风霜数年。等风声过后,夏道南再度回鄂,考入师范学堂。不多久,陈天华、宋教仁、鲁鱼等好朋友给他来函,邀其东渡。正在苦于缺乏资金时,恰巧湖广总督张之洞以成绩最优者选派出洋,留学陆军,夏道南便抓住机会,一起同行。其时的日本东京,成了反清革命运动的宣传舆论中心和大本营。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提出了16字的政治钢领,领导开展轰轰烈烈的反清革命斗争。这是一个在20世纪初叶发挥了巨大作用的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中国政治和革命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到东京后,夏道南与陈、宋、鲁等人组织主办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传播进步思想,宣传三民主义。在日留学生的革命举动,为清政府所闻,清廷震怒,饬日本文部省查办,严加取缔。日本文部省也觉留学生思想丰富,恐难为日本驱使,于是在1905年的11月,颁布歧视并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遭到了留日学生大规模的运动抵制。陈天华在12月7日留下《绝命书》万余字,次日投海自杀。夏道南与肖钟音、胡瑛、孙武、张继、宋教仁等组织各校联合会,抗议反对,怒潮甚烈。中国留学生集体罢课,数千名留学生集体回国。不少留学生学校关闭。再加上东西各报极端攻击,文部省知道无法对抗社会舆论,遂将该命令中止。

经历好友陈天华的死等诸事,夏道南深知清朝**过于暴虐,压力太甚,若非采取武力,革命不会成功。1906年春,夏道南央求驻日公使杨枢,进入振武陆军学校学习。三年后毕业,将进入步兵专科学校。此时,正是1909年,张之洞去世后,国内的湖北、四川、湖南、广东等地发生了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保路运动。当时,清政府允许修建川汉、粤汉铁路,由鄂、湘、粤、川等省自行筹款修路。但1906年清政府又改变主意,称铁路需收归国家,实质是清政府准备向外国银行借款,但此举势必将把路权拱手让给列强。清政府的这种**政策,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愤慨。与粤汉、川汉两干线相关的湖南、湖北、广东、四川4省大举展开了保路斗争。10月,留日学界也开会反对,公开推举夏道南、张伯烈(号亚农,随县人)为湖北留日学生代表,回国在省咨议局痛陈借款之病与商办铁路之利。并将所撰《湖北商办铁路意见书》及《湖北铁路协会章程》提交咨议局,敦促议长吴庆焘推举刘赓藻、张国溶、夏寿康、汤化龙等10人为铁路协会会员。11月,湖北铁路协会在汉口召开特别大会,夏登台演说,痛陈“川粤汉铁路乃吾湘鄂人之命脉,路存则湘鄂存,路亡则湘鄂亦与之俱亡。”并散发《东京拒款会代表意见书》,力倡集股筹款商办。夏道南数次在黄鹤楼前公开演说,痛哭陈词。其后请愿北京,席地邮传部尚书徐世昌门前,效秦庭三日之哭。最后,在湖北社会各届的支持下,经拼死与邮部争持,最终逼迫清政府批准设立商办鄂路公司,粤汉铁路的修建也没有再依靠外国资金。

事毕,张伯烈留鄂,夏道南复东渡返回日本就学。但不料日方校长福岛中将以“军人不应干涉政事”为辞,将道南开除。幸好公使胡惟德以道南为公罪,与福岛再三交涉,始准改送参谋本部,研究军事学,兼习测量。一晃又是三年。

首义功臣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三天后,即将毕业,旅居异邦、眷怀祖国,每念学将有成、用武无地的夏道南得到秘电,遂背着学校,潜行回国,担任了鄂军都督府顾问。不久,时任军务部长孙武因部务纷繁,邀请道南担任军务部参议长。夏指挥调遣,法度井然。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北京,清政府迅速作出反应,10月12日、14日,先后派遣荫昌、袁世凯率海、陆两军迅速赶赴湖北,镇压革命,与主要由民军组成的湖北军政府在汉口、汉阳展开激战。汉口旧称夏口,这次战役被称为“阳夏战争”。

此时,清军与鄂军在汉口、汉阳展开激战,义军损失惨重,阳夏形势危急。10月下旬,同盟会首要人物黄兴到达武昌,领导拒敌。11月1日,汉口沦陷。5日,义军展开反攻,最终失败。另由武昌配合行动的反攻,也没有取胜。至11月21日,清军从汉阳上游猛攻,起义军且战且退,战线自十里铺压缩到美娘山(也叫禹粮山)、磨子山一带,双方反复冲杀,为夺一山顶,得而复失者数次。此时,适逢义军在汉阳美娘山失守,军务部长命夏道南选调四百名部属将士往战地助战。战事紧急,夏道南同张振武、肖钟音率部中将士,黑夜渡江督战。自11月23日至25日,于磨子、美娘二山混战三昼夜。战况惨烈。尤其是11月24日,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各方面起来应战的敢死队、奋勇军、决死团等,少的几个人,多的百余人,但凭一腔热血,与清军拼杀。武昌军政府也号召所有能持枪的职员助战,形成汉阳保卫战的高潮。虽然当时将无纪律,兵多新招,夏道南抚慰劝勉,人心奋激。振臂一呼,伤疮皆起。虽未能挽回战争的颓势,却表现了壮烈的牺牲精神。战争中,肖钟英阵亡,张振武误道陷于泥水,亦濒于死。唯夏幸存,整顿残余,退保武昌。11月27日,汉阳失守,黄兴于当夜乘轮船赴上海。

汉阳陷落,省城秩序欲乱,各机关纷纷思谋迁避。起义军中人心惶惶,有人倡议放弃武昌,直取南京,以图再举。夏坚决反对,表示:“身可碎,头可断,城不可弃!”并与军务部参议聂豫、刘度成、邱世成等,鼎力部署,固守武昌。部长亦极赞成,自11月27日至12月2日五天内,一任攻城清军的炮弹如何坠落,夏道南每天都办公如常,整个军务部有条不紊地运转。11月30日中午,恰巧一枚炮弹飞来,正落在夏的座右,却没开花,原来是枚哑弹。这让夏道南更加坚信死生有定,不需要刻意躲避了。军务部下属见夏毫不慌乱,镇定自若,大为叹服。

12月2日,清方袁世凯与湖北军政府停战议和。孙武、张振武两军务部部长赴上海。受都督黎元洪委任,夏道南代理副部长,代理部中所有事务,负完全责任。此时,鄂军及支援武昌的各地军队约有十余万人,饷械被服,仅由夏代理的军务部分派供给,事繁人少,他每天无日无夜地操劳。黎元洪非常感动,认为夏勤慎坚忍,遂将其代理的职务实行补任。虽然夏道南正式获任副部长,但从未腆然自居,只以办事为归宿,不计职位之高下。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同时,与袁世凯的议和正在进行。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先生同日向临时参议院辞职,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2月25日,袁被选为大总统。也是在1912年2月,夏道南在驱孙(武)事后去职。4月,被黎元洪聘为都督府顾问,谘议要略。

造福桑梓

眼见天下共和告成,大局已定,平生之志已遂,夏道南萌生退意。“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煞人”,这是何等的潇洒和快意!退出军界后,夏道南筹谋兴办实业,造福地方。他先在汉口组织东亚大同社,开办汉口大舞台,创修武昌首义公园,自为经理。1919年春,又在嘉鱼县狗尾山、虎山开办同益公司采煤,同时在汉阳琴断口创办和兴砖瓦厂,轮窑,以机器生产。1926年,为繁荣故里,夏在自己的家乡——嘉鱼县簰洲镇建起10千瓦火力发电厂,开办“鸿成电灯公司”及机器碾米厂、压面厂。1930年因病在汉阳辞世。(文图为首义公园内孙中山铜像)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595650100j9ze.html) - 辛亥先驱之夏道南:矢志革命,功成身退_楚江残雪_新浪博客


分享按钮>>夏之时 字亮工,四川合江虎头乡人
>>夏言與嘉靖政局之研究(1522-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