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赵城金藏》崔法珍

    中华崔氏网 2012年10月30日 万家姓


我国现已有汉文《中华大藏经》出版,它收录经籍1939种,达一万余卷,可谓集历代刊刻大藏经之大成,基本反映了历代所刊大藏经的全貌。《中华大藏经》以它的宏篇巨制、版本众多、历时久远而闻名于世,是中华文化史上的又一座巍峨丰碑。
  但《中华大藏经》,又是以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所藏的金代《赵城金藏》作底本而来的。
  《赵城金藏》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有了崔法珍,才有《赵城金藏》”,这一点人们是确认无疑的。
  原来,在洪洞广胜寺里藏有众多历代经卷,由于金、元年间多年战乱频仍,地属金国的山西,又处在战争的前沿。不仅给百姓带来了灾难,被称为“净土”的佛门,也难以得到安宁。兵灾所及,生灵涂炭,僧侣逃亡,许多寺院经卷散失,被抢、被焚。地处霍山脚下的广胜寺当然也难以幸免。
  金朝虽是“海内用兵,宁岁无几”的朝代,但从海陵王到世宗、章宗,也有一段较为稳定的时期,佛教的发展又渐兴盛。修复和重刊散失的典籍就成了各寺院和佛门信徒的一项当务之急。这就有了“民女崔法珍断臂劝募刻经”的动人故事。
  崔法珍,金代潞州崔进之女。据称,崔进曾是金代时潞州衙门中的一名小吏。笔者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古称潞州的长治市,但翻遍《潞州志》、《潞安府志》,明版的、清顺治版的、乾隆版的,却怎么也找不到崔进这个名字。或许他这个小吏委实是太小了,近乎平头百姓一个,故而连州志、府志都上不了。而他的女儿崔法珍却创造了一番不平凡的业绩。
  关于潞州民女崔法珍为何要去刻印这部藏经,史书没有记载。也许是她笃信佛教,要为传播佛祖的经学做出自己的贡献;也许她惊世骇俗,要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总之,崔法珍毅然选择的是一条艰苦卓绝而又不被常人理解的道路。
  试想,一个小小的平民女子,一个还不是佛门中人的弱女子,竟要去刻印一部7000卷的大藏经,谈何容易。这是需要一笔巨资的呀!她一个平民之女,家无几许资财,又没有一位腰缠万贯的大老板慷慨资助,钱从何来,还不活活把人愁煞?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刚烈的女子崔法珍竟是铁定了心,舍上了命。她年纪轻轻,居然断掉了自己的一条臂膀,要去“断臂劝募”!这真是一个非常女子的非常之举。何以作出如此的抉择,我以为就是源自于她内心的那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上党人的忠勇和刚烈由此可见一斑。古人的那种舍身取义、舍身成就事业的壮举,怎能不令当今过多的精神萎缩者羞涩、汗颜,无地自容。
  关于崔法珍“断臂劝募”,《赵城金藏》的跋文年序中,记述了这位民女主持募化刻印这部煌煌巨著的始末。
  据载,她是在金熙宗皇统九年(1149年)开始断臂劝募的。募化地主要在山西和陕西两省。她从山西河津出发,过黄河,到秦地白水、昆沙镇、蒲城,后又返回晋南,历太平、解州、安邑、夏县、翼城、猗氏、荣河、万泉、临汾等地,后又南行至芮城、平陆,旁涉晋东南的潞州、长子等地,关于她劝募的行踪路线,在 《金藏》跋文年序中也有记述。
  就像一个苦行僧那样,她一路行走,一路行募,她的行为终于感动了许多人。不少信徒纷纷施钱、施树、施骡,施布,倾其所有,有的甚至以破产相赠。就这样,民女崔法珍以刚强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甩一条独臂,在深沟大壑,在荒岭野村,无论寒暑,风霜雨雪,不倦地行走着,行走着。从金熙宗皇统九年,到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劝募完成,共经历了24年。这24年,她走了几十万里路,经受了多少苦难,谁能说得清!
  雕刻大藏经的经资终于化募筹齐了,崔法珍又忙着招募工匠,终于在山西解州(今运城市解州镇)静林山天宁寺动工了。
  崔法珍主持刻印的大藏经,基本上是《开宝藏》的复刻本,全部经卷总共1379部、6943卷,达6000多万字。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天宁寺的雕刻印制完成。
  为了一部大藏经,崔法珍从断臂劝募,到刻印完成,竟是历经了29年!29年的风雨沧桑,29年的含辛茹苦,民女崔法珍从青丝满头,竟到了双鬓染霜!
  崔法珍将印本送到燕京,受到了金世宗的接见,并在圣安寺设坛为她授比丘尼戒(即尼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她又将经版送到燕京,印行流通。两年后,崔法珍被赐封为紫衣宏教大师。闻名于世的《赵城金藏》,即由崔法珍的刻本而来。
  民女崔法珍岂只是功德圆满,她的贡献当可名垂千古了。




 


分享按钮>>清代云南按察司副使 崔之四
>>崔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