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姓渊源考

    中华储氏网 2012年11月19日 万家姓


(一) 储氏渊源

在宋代编印的《百家姓》中,储姓属不常见的小姓,排名211位。据当代姓氏抽样调查,储姓排名在300位左右。

关于储姓来源,当代诸多姓氏书籍有二说:一是以战国时代与孟子有过交往的齐国国相储子为始祖,二是传说远古时期有储国,国人以国名为姓。对于后者,笔者以为传说不能作为史实,何况二十四史等各种史籍均无古储国记载,应予否定。笔者另有专文《子虚乌有古储国》。

储子的远祖则可追溯到远古部落有虞氏。有虞氏居于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市西蒲州镇),领袖是五帝之一的舜。相传舜生于贫苦家庭,成年后不堪忍受继母和继弟的虐待,避居到与蒲州相邻的历山(今山西芮城),后来成了这一带有虞氏部落的首领。

有虞氏传后裔田齐,田齐有宗人相齐,相齐长子即储子,储为赐姓。由此可见储姓是由封号而得。笔者看到有两种《储氏宗谱》的记载则稍有不同。明初由江苏宜兴迁湖南桃源的储氏,现存清光绪十七年(1891)《储氏族谱》有这样的记载:"盘为齐相,盘生忠;忠生和,受齐称太公,封少子于储亭,遂以邑为氏。"该谱还载有储亭画像并附像赞:"本有虞之世胄,封少子于储亭。原原本本,继继绳绳。用传孙子,古今统此一宗;垂裕后昆,天下断无二祖。"清嘉庆七年(1802)山东德平《储氏宗谱》序中则有这样的记载:“其先,大舜之苗裔,陈公子敬仲奔齐桓公,用为田正,其子孙以官为姓,遂以田为姓焉。嗣后子孙蕃衍隆昌,遂移齐祚。田公少子名午,封于储亭,其支子孙即以储为姓矣。”

姓氏书籍记载储姓的郡望为河东郡,姓氏的郡望是指历史上当地居住过地位较高的名门望族。郡是唐代以前的行政区划,唐代以蒲州(今山西永济境内)为河东郡。《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河中府河东郡,赤。本蒲州,上辅。”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姓氏书籍都将河东郡都注释为“今山西夏县”,这是战国时代的河东郡属地,北魏以后即移治蒲坂。这与储子远祖有虞氏居于蒲坂巧合,还有姓氏典籍《元和姓纂》修于唐代,因此笔者以为应以唐代河东郡治所为准。

储子作为有虞氏的后裔,是否生于蒲州后到齐国为相不得而知。

关于河东储氏后裔,笔者曾于2003年致电永济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韩彦平先生,据他介绍,20世纪90年代该市的姓氏普查显示,全市仅有4位储姓人氏。
  有关储子及后裔的生平事迹史籍少有记载,包括唐代诗人、监察御史储光羲的祖籍、生卒年、生平事迹等都有诸多疑问。一些专家认为,储光羲即为储子后裔,但缺少翔实依据。2003年6月,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储吉旺先生,因编修《浙江宁海储氏宗谱》需要,曾出资在山东《大众日报》、《生活日报》刊出广告,有奖征集储子、储光羲的生平事迹和储氏姓氏资料,毫无收获。
诸多史籍记载储光羲祖籍兖州,笔者曾专程去兖州寻踪。市档案局、文物办找不到储姓家谱,新编《兖州市志》对储光羲的介绍非常简单并有差错,也没有说明他的祖籍地在市区还是其它地方。兖州王因镇储庄村、邹城、曲阜市夏侯村均有储姓人士,但均找不到家谱,无法确认储光羲的祖籍地。笔者曾去拜访兖州储庄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储玉法等人,被告知村里其他家谱已在“十年内乱”中全部销毁,村里的历史也没有其他文字记载。
  有关储子的生平事迹及后裔情况,包括储光羲祖籍地等,看来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难觅踪迹了。

目前国内储氏主要聚居地有江苏宜兴、南京、泰州、丹阳、金坛、姜堰、盐城;安徽怀宁、潜山、桐城、岳西;浙江宁海、嵊州;江西德兴、上海;福建泉州;山东兖州、曲阜等。

宜兴《丰义储氏分支谱》上有这么一句话:“江南储氏始于储光羲。”时至今日,储光羲已不仅仅是江南储氏的主要始祖,还包括长江以北的安徽怀宁、潜山、桐城等地的储氏,都是储光羲的后裔。如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先祖是由江苏迁往桐城的,按世系排列,储波系储光羲41世后裔。原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储江,祖籍宜兴,也是储光羲后裔。据储光羲故乡江苏金坛《儒林储氏宗谱》记载,储氏后裔繁衍至12世时,正值宋高宗南渡,润州庄城(今江苏金坛)地值通衢,骚扰尤剧,十支后裔除分居江苏各地外,分别迁居安徽、浙江、上海、贵州、四川、广东、湖南、湖北各地,目前估计后裔至少在30万左右,是已知储氏最大的派系。
 


分享按钮>>储姓各支派分徙录
>>储氏十四届新谱世系分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