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氏家谱源流】河间衍派 佛耳传芳

    中华詹氏网 2013年1月4日 詹氏网


一、中华詹氏出源

詹姓的出源有多种说法:(一)詹氏为黄帝之后。据《路史》载,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古“瞻”与“詹”相通)者,其后裔以此为氏。(二)詹氏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次子文侯,名至宏(弘),字文錄。当时,正值西、东周交替之际。文侯奉命负责城防修筑工作。“公慎谋御敌固国,西京筑城,赐爵詹侯,赐土南至于京,北达于燕,以詹国为姓。” 文侯封邑在今河间一带,史称詹文侯;其后裔以封邑为姓。(三)詹氏为詹尹后裔。据《百家姓溯源》载,古代时,负责占卜的官职叫詹尹官,其后裔以官职命姓者,称詹姓。(四)詹氏为詹嘉、詹伯的后裔。据《姓氏考略》载:“春秋时,晋有詹嘉、郑有詹伯,均以邑为氏。”但许多《詹氏族谱》认为:“古今姓氏书籍所流传如周有詹父,晋有詹嘉,楚有詹尹,郑有詹伯等等皆为文侯公衍传后裔。”(《詹姓渡台祖玉裕公族譜》)(五)詹氏为黄帝之子詹人的后裔。黃帝生二十五子,其中“娶鬼方氏生蒼林、禺阳、儇、詹人、衣、禺(虛)、纍祖、白民等八子一女曰华。”(六)詹氏为黄帝之后詹葛的后裔。据《路史后紀》第五卷“黃帝”载:有虞氏虞舜时(公元前2255年至前2206年間),封黃帝之后的为十九侯伯。其中有詹、葛、詹葛。其后裔以詹为姓。(七)少数民族改姓詹。蒙古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有改姓詹的。詹姓源起久远而又头绪繁杂。其中一种最主要的说法是,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历史上,詹姓形成了河间(今河北献县)、渤海等郡望。因此,从这两地播迁出去的詹姓人,便以“河间衍派”、“渤海衍派”作为自己的堂号。

 二、安溪詹氏渊源

唐中和五年(885年)元月,河南光州固始的王绪、王潮“乃率光、寿五千人,并携吏民南奔”(《闽国史事编年》)入闽。詹缵,唐朝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行营兵马使上柱国(其父詹成唐时为中军司马,随王潮以兵克闽),上祖居河南光州固始。唐光启二年(886年),詹缵携二子詹世隆,詹世修随王潮入闽(王潮唐朝任命为福建观察使)。据《清溪詹氏族谱》卷二十三记载:詹缵随王绪南下,看到王绪“猜忌好杀”,就“托疾辞去”,“退处丘陇”。王审知都督福州时,屡征詹缵,不起。詹缵长子世隆兵曹录事参军尚书校书郎。次子世修兵马检点使官银青光禄大夫。

詹缵携家人隐居于仙游植德山。詹世隆有二子:长子詹敦仁,次子詹敦信。詹世修子敬凝,迁居建州。詹敦信随父祖隐居仙游植德山,为仙游詹氏始祖。詹敦仁(914-979年),初名雄,字君泽,号清隐,少时受业于徐寅(徐寅唐乾符进士)。青年时出类拔萃,龙启(935年)由监察籍升为四门义学士。五代时敦仁之诗、郑缄之文、林滋之赋誉称闽中“三绝”。王昶时,授他为文林郎、士曹禄事参军、兼摄皇城司事。詹敦仁承祖父詹缵退隐之志,“三辟不就”。王昶派使者带官袍与笏版登门强请,又加授秘书省校书郎,乃力辞不就,并作《辞命篇》,以表心志。

南唐灭闽(945年),留从效任清源军节度使,据有漳、泉二郡。詹敦仁和留从效交往甚密,留从效邀其入官,詹敦仁力辞不获,于是求监南安县小溪场(今安溪县地)。上任后,他见其山川雄壮,人物夥繁,便上书置县。954年果得批准,詹敦仁即着手梓图契龜、督役筑县廨。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县廨落成,詹敦仁受命任清溪县首令。在任时,办教育,兴农桑,修河堤,植树造林,仁民爱物,政绩卓著;不慕名利,为官清正,洁身自好,深受民众拥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小溪场改建清溪县成功后,乃推荐王直道为令,主动退隐于县西百余里的佛耳山下。士民念其德政,于县厅东立生祠纪念。詹敦仁辞世后,士民为方便祝祭,改厅事之外东界,建“清溪开县先令詹公祠”奉祀,即现安溪詹敦仁纪念馆前身。在佛耳山,詹敦仁居花心穴,后建清隐堂(宋咸淳四年敕赐为灵惠庙)。宋咸淳八年詹敦仁敕封为“靖惠侯”,其子詹琲敕封为“靖贞侯”——史称“父子封侯”。詹敦仁著有《清隐堂记》,为安溪县开先令,安溪詹姓开基始祖。后人取鄂公书中“崇待笃信”之语,命其里曰“崇信”里(今祥华多卿一带)。安溪詹氏均为詹敦仁之裔。

詹敦仁后裔分芹山、厚卿、美楼、楚苑、凤池、扬美、安厚七个支派:

(一)芹山派裔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三世詹延迁居同安上陵,现有两千多人。由上陵继而迁徙厦门、漳州、广东等地甚众。

(二)厚(侯)卿派裔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十世詹承宗分居美西村后卿,称“厚(侯)卿派”。    居住祥华美西村多卿墟周围,由美西继而迁徙漳平、华安、南安等地甚众。

(三)美楼派裔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十世詹承先分居美西村美楼,称“美楼派”。

其裔孙又有由祥华乡美西村美楼移居西坪镇西原村墟尾开基(现在的西坪圩尾詹氏)。其裔孙迁徙福建福鼎、广东、广西、安徽等地)。

    (四)楚苑派裔

  元延祐二年(1315年),十三世詹千二官分居美西村草坂,称“楚苑派”。

其后裔陆续移居惠安崇武、晋江、龙岩、台湾等地。十七世詹雄于明洪武年间镇守崇武城,后肇基崇武朝阳里,开崇武佛耳詹氏一派;十七世詹英之子宽泽、积顺移居湖头镇高山村内寮;十七世詹英之子    移居白玉村石室角落上林头,其后裔有迁至祥华村后坑仔及白荇村。

(五)凤池派裔 

明正统五年(1440年),十七世詹乾清(育五子)分居美西村凤鸣楼,称“凤池派”。

十八世詹伯恭开基上厝居美仑村;十八世詹美孚移居虎邱罗岩;十八世詹靖开基下厝又名“凤池小宗”居美西;十九世詹廷秀(寿)迁徙至西坪内山繁衍;廿一世詹顺定挈子詹崇辉迁居西坪圆潭,詹崇辉育有三子,后定居马挞石;廿一世詹朝实分居巨港;廿五世詹元里长子詹弘孙又马挞石迁姑婆坑、五子詹弘豸分居姑婆坑湾角楼;廿六世詹惟直由美墘开基永安西洋杉林后;还有迁徙至马来西亚、台湾、广东、泉州、漳州、永春、漳平等地。

 (六)扬美派裔 

元延祐七年(1320年),十三世詹惠赐由祥华乡美西村移居新寨村开基,称“扬美派”。“扬美派”子孙除聚居新寨村外,还移居龙涓乡南琦,永安西洋、福州、莆田、漳州、龙岩,浙江,江西,台湾,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七)安厚派裔

明正统五年(1440年),十七世詹允道(育五子)分居美西村安厚厝,称“安厚派”。 

詹允道长子十八世詹邵辉由美西村移居石狮村开基;次子十八世詹积融移居白玉村谷春角落,其裔留居谷春外,还移白玉村上山及下林角落;三子十八世詹端明移居白坂村开基,其裔留居白坂村外,还移白玉村上山及玉石角落,(其中二十世詹汝贵由白坂村移居长泰县善化里院前村,生有二子弘沛及云龙,云龙之子二十二世詹清湖于万历二十年又移居湖头镇美坂村开基;三十一世詹家恭由白坂村移居旧寨村仙门角落开基。)五子十八世詹怀深开基美西村坑内,(其中二十世詹觉民由美西村移居祥华乡祥地村上詹开基,二十一世詹敏夫由美西村移居兰田乡内春村开基,二十三世詹立积移居白玉村石室角落开基,二十五世詹进构由祥地村移居兰田乡兰二村开基,二十六世詹成伍移居白玉村军寨角落开基。)     

分七派之故是子孙繁衍甚众,方便祭祀为之。当时因信息不通及子孙分部广远,有的未划归支派,遂独立成派。如八世詹卅四迁居华安县仙都开基市上派,十三世詹四三开基漳平上林长塔,十三世詹四四开基漳平象湖,十三世詹敬端开基晋江深沪,十三世詹玉章开基漳州鳌门,十三世詹龙安之长孙(十四世詹昭明)十五世詹训良开基永春县白芒坑,等等

历史以来,詹氏先祖因任官、战乱、谋生等原因,纷纷向外发展。早在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安溪詹氏三世詹延就迁居同安上陵,现繁衍后裔两千多人;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八世詹卅四移居华安县仙都,现繁衍后裔三千多人。清初世祖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安溪詹氏第二十六代(安厚支派)宇发公、宇言公、宇约公等三兄弟,渡台垦殖海山堡,是旅台时间最早者,约有四百年左右。

现安溪詹氏后裔广布于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印尼、菲律宾、荷兰、意大利等国家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据统计,现居台湾的安溪籍詹氏后裔多达数万人。在大陆还有迁居湖南、广东、浙江、江西等省及省内漳州、龙海角尾、东园、永安、华安、长泰、福清、厦门、同安、漳平、莆田、福州、惠安、泉州、晋江、南安、永春等地。

 

,

一、中华詹氏出源

詹姓的出源有多种说法:(一)詹氏为黄帝之后。据《路史》载,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古“瞻”与“詹”相通)者,其后裔以此为氏。(二)詹氏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次子文侯,名至宏(弘),字文錄。当时,正值西、东周交替之际。文侯奉命负责城防修筑工作。“公慎谋御敌固国,西京筑城,赐爵詹侯,赐土南至于京,北达于燕,以詹国为姓。” 文侯封邑在今河间一带,史称詹文侯;其后裔以封邑为姓。(三)詹氏为詹尹后裔。据《百家姓溯源》载,古代时,负责占卜的官职叫詹尹官,其后裔以官职命姓者,称詹姓。(四)詹氏为詹嘉、詹伯的后裔。据《姓氏考略》载:“春秋时,晋有詹嘉、郑有詹伯,均以邑为氏。”但许多《詹氏族谱》认为:“古今姓氏书籍所流传如周有詹父,晋有詹嘉,楚有詹尹,郑有詹伯等等皆为文侯公衍传后裔。”(《詹姓渡台祖玉裕公族譜》)(五)詹氏为黄帝之子詹人的后裔。黃帝生二十五子,其中“娶鬼方氏生蒼林、禺阳、儇、詹人、衣、禺(虛)、纍祖、白民等八子一女曰华。”(六)詹氏为黄帝之后詹葛的后裔。据《路史后紀》第五卷“黃帝”载:有虞氏虞舜时(公元前2255年至前2206年間),封黃帝之后的为十九侯伯。其中有詹、葛、詹葛。其后裔以詹为姓。(七)少数民族改姓詹。蒙古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有改姓詹的。詹姓源起久远而又头绪繁杂。其中一种最主要的说法是,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历史上,詹姓形成了河间(今河北献县)、渤海等郡望。因此,从这两地播迁出去的詹姓人,便以“河间衍派”、“渤海衍派”作为自己的堂号。

 二、安溪詹氏渊源

唐中和五年(885年)元月,河南光州固始的王绪、王潮“乃率光、寿五千人,并携吏民南奔”(《闽国史事编年》)入闽。詹缵,唐朝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行营兵马使上柱国(其父詹成唐时为中军司马,随王潮以兵克闽),上祖居河南光州固始。唐光启二年(886年),詹缵携二子詹世隆,詹世修随王潮入闽(王潮唐朝任命为福建观察使)。据《清溪詹氏族谱》卷二十三记载:詹缵随王绪南下,看到王绪“猜忌好杀”,就“托疾辞去”,“退处丘陇”。王审知都督福州时,屡征詹缵,不起。詹缵长子世隆兵曹录事参军尚书校书郎。次子世修兵马检点使官银青光禄大夫。

詹缵携家人隐居于仙游植德山。詹世隆有二子:长子詹敦仁,次子詹敦信。詹世修子敬凝,迁居建州。詹敦信随父祖隐居仙游植德山,为仙游詹氏始祖。詹敦仁(914-979年),初名雄,字君泽,号清隐,少时受业于徐寅(徐寅唐乾符进士)。青年时出类拔萃,龙启(935年)由监察籍升为四门义学士。五代时敦仁之诗、郑缄之文、林滋之赋誉称闽中“三绝”。王昶时,授他为文林郎、士曹禄事参军、兼摄皇城司事。詹敦仁承祖父詹缵退隐之志,“三辟不就”。王昶派使者带官袍与笏版登门强请,又加授秘书省校书郎,乃力辞不就,并作《辞命篇》,以表心志。

南唐灭闽(945年),留从效任清源军节度使,据有漳、泉二郡。詹敦仁和留从效交往甚密,留从效邀其入官,詹敦仁力辞不获,于是求监南安县小溪场(今安溪县地)。上任后,他见其山川雄壮,人物夥繁,便上书置县。954年果得批准,詹敦仁即着手梓图契龜、督役筑县廨。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县廨落成,詹敦仁受命任清溪县首令。在任时,办教育,兴农桑,修河堤,植树造林,仁民爱物,政绩卓著;不慕名利,为官清正,洁身自好,深受民众拥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小溪场改建清溪县成功后,乃推荐王直道为令,主动退隐于县西百余里的佛耳山下。士民念其德政,于县厅东立生祠纪念。詹敦仁辞世后,士民为方便祝祭,改厅事之外东界,建“清溪开县先令詹公祠”奉祀,即现安溪詹敦仁纪念馆前身。在佛耳山,詹敦仁居花心穴,后建清隐堂(宋咸淳四年敕赐为灵惠庙)。宋咸淳八年詹敦仁敕封为“靖惠侯”,其子詹琲敕封为“靖贞侯”——史称“父子封侯”。詹敦仁著有《清隐堂记》,为安溪县开先令,安溪詹姓开基始祖。后人取鄂公书中“崇待笃信”之语,命其里曰“崇信”里(今祥华多卿一带)。安溪詹氏均为詹敦仁之裔。

詹敦仁后裔分芹山、厚卿、美楼、楚苑、凤池、扬美、安厚七个支派:

(一)芹山派裔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三世詹延迁居同安上陵,现有两千多人。由上陵继而迁徙厦门、漳州、广东等地甚众。

(二)厚(侯)卿派裔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十世詹承宗分居美西村后卿,称“厚(侯)卿派”。    居住祥华美西村多卿墟周围,由美西继而迁徙漳平、华安、南安等地甚众。

(三)美楼派裔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十世詹承先分居美西村美楼,称“美楼派”。

其裔孙又有由祥华乡美西村美楼移居西坪镇西原村墟尾开基(现在的西坪圩尾詹氏)。其裔孙迁徙福建福鼎、广东、广西、安徽等地)。

    (四)楚苑派裔

  元延祐二年(1315年),十三世詹千二官分居美西村草坂,称“楚苑派”。

其后裔陆续移居惠安崇武、晋江、龙岩、台湾等地。十七世詹雄于明洪武年间镇守崇武城,后肇基崇武朝阳里,开崇武佛耳詹氏一派;十七世詹英之子宽泽、积顺移居湖头镇高山村内寮;十七世詹英之子    移居白玉村石室角落上林头,其后裔有迁至祥华村后坑仔及白荇村。

(五)凤池派裔 

明正统五年(1440年),十七世詹乾清(育五子)分居美西村凤鸣楼,称“凤池派”。

十八世詹伯恭开基上厝居美仑村;十八世詹美孚移居虎邱罗岩;十八世詹靖开基下厝又名“凤池小宗”居美西;十九世詹廷秀(寿)迁徙至西坪内山繁衍;廿一世詹顺定挈子詹崇辉迁居西坪圆潭,詹崇辉育有三子,后定居马挞石;廿一世詹朝实分居巨港;廿五世詹元里长子詹弘孙又马挞石迁姑婆坑、五子詹弘豸分居姑婆坑湾角楼;廿六世詹惟直由美墘开基永安西洋杉林后;还有迁徙至马来西亚、台湾、广东、泉州、漳州、永春、漳平等地。

 (六)扬美派裔 

元延祐七年(1320年),十三世詹惠赐由祥华乡美西村移居新寨村开基,称“扬美派”。“扬美派”子孙除聚居新寨村外,还移居龙涓乡南琦,永安西洋、福州、莆田、漳州、龙岩,浙江,江西,台湾,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七)安厚派裔

明正统五年(1440年),十七世詹允道(育五子)分居美西村安厚厝,称“安厚派”。 

詹允道长子十八世詹邵辉由美西村移居石狮村开基;次子十八世詹积融移居白玉村谷春角落,其裔留居谷春外,还移白玉村上山及下林角落;三子十八世詹端明移居白坂村开基,其裔留居白坂村外,还移白玉村上山及玉石角落,(其中二十世詹汝贵由白坂村移居长泰县善化里院前村,生有二子弘沛及云龙,云龙之子二十二世詹清湖于万历二十年又移居湖头镇美坂村开基;三十一世詹家恭由白坂村移居旧寨村仙门角落开基。)五子十八世詹怀深开基美西村坑内,(其中二十世詹觉民由美西村移居祥华乡祥地村上詹开基,二十一世詹敏夫由美西村移居兰田乡内春村开基,二十三世詹立积移居白玉村石室角落开基,二十五世詹进构由祥地村移居兰田乡兰二村开基,二十六世詹成伍移居白玉村军寨角落开基。)     

分七派之故是子孙繁衍甚众,方便祭祀为之。当时因信息不通及子孙分部广远,有的未划归支派,遂独立成派。如八世詹卅四迁居华安县仙都开基市上派,十三世詹四三开基漳平上林长塔,十三世詹四四开基漳平象湖,十三世詹敬端开基晋江深沪,十三世詹玉章开基漳州鳌门,十三世詹龙安之长孙(十四世詹昭明)十五世詹训良开基永春县白芒坑,等等

历史以来,詹氏先祖因任官、战乱、谋生等原因,纷纷向外发展。早在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安溪詹氏三世詹延就迁居同安上陵,现繁衍后裔两千多人;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八世詹卅四移居华安县仙都,现繁衍后裔三千多人。清初世祖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安溪詹氏第二十六代(安厚支派)宇发公、宇言公、宇约公等三兄弟,渡台垦殖海山堡,是旅台时间最早者,约有四百年左右。

现安溪詹氏后裔广布于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印尼、菲律宾、荷兰、意大利等国家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据统计,现居台湾的安溪籍詹氏后裔多达数万人。在大陆还有迁居湖南、广东、浙江、江西等省及省内漳州、龙海角尾、东园、永安、华安、长泰、福清、厦门、同安、漳平、莆田、福州、惠安、泉州、晋江、南安、永春等地。

 


分享按钮>>【詹氏文化古迹】高祖公
>>【詹氏家谱源流】詹姓宗族文化(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