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名人文化*柯达全球副总裁北亚区主席叶莺

    中华叶氏网 2008年12月15日 叶氏儿女


柯达全球副总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亚太区对外事务部总经理叶莺
  叶莺,一个在记者、外交官和跨国公司高层之间游刃有余的女人;一个敢把任何颜色搭配穿到身上的色彩大师;一个裙子很短鞋子很高寻找焦点的女人;一个不放过任何问题并能迅速找出解决方案的女人。
  她曾是美国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曾作为华裔女性第一个出现在世界500强企业副总裁的岗位上。2003年,叶莺被选为中国十大科技影响力人物,中国十大财经新锐、中国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女性及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商女企业家。
  她是“98协议”、柯乐合资项目的灵魂人物,被誉为“柯达女神”。围绕她的除了鲜花还是鲜花,2005年11月1日,她又第N次如愿以偿,在柯达转型最艰难的时期再次荣升为柯达北亚区主席兼总裁。
  个人简历
  叶莺生于北京,长在台湾,住在香港。拥有台湾大学国际关系和英语文学学士学位。现任柯达公司全球副总裁。
  大学求学期间,她是台湾和日本著名电台和电视台记者。七十年代初期,她加入美国国籍,先后担任美国驻缅甸大使馆和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政治处官员。七十年代后期,她重返新闻界,先后供职于新加坡海峡时报集团和纽约全国广播公司。1979年,作为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记者,与CCTV主持人赵忠祥一起采访了第一次访美的邓小平,成为一个见证历史特别时刻的女性。
  1982年,叶莺加入美国商务部。先后在广州、香港担任商务领事,在台北担任美国在台协会商务组组长,随后出任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
  1997年,叶莺加入柯达,担任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对外事务部总经理;是柯达项目三个核心成员之一。
  1999年3月,叶莺被任命为柯达公司亚太区副总裁兼对外事务部总经理。
  2001年1月叶莺被任命为柯达大中华区副主席。
  2002年5月9日她被任命为柯达全球副总裁。
  2005年11月1日,她升任为柯达北亚区主席,继续任柯达全球副总裁。
  浪漫水手寻找完美风暴
  本报记者熊海燕
  11月1日,担任柯达中国区总裁的叶莺再次被委以重任,升任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在柯达这条大船驶入风暴眼的时候,柯达中国的业绩成为柯达全球重要的收入来源,柯达的目的是希望叶莺将柯达中国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柯达北亚地区。而叶莺也清楚地看到,“我们在走一段最为艰难坎坷的道路,如果我们转型失败了,这条船沉了,我自己是个游泳的好手,不但能够保住自己,也可以把周边的人救上岸。如果这条船能在风雨之中掉头成功,等第二天太阳喷薄而出之时,我肯定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临危受命
  2005年11月1日,叶莺升任北亚区主席兼总裁。柯达公司重组亚洲业务,将原亚太地区划分为北亚区和南亚区。分拆后的北亚区和南亚区将直接向总部汇报。柯达北亚区包括中国和韩国,南亚区包括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叶莺的具体使命从中国扩展到北亚。
  柯达数码转型,中国区总裁换了三任,叶莺却为何扶摇直上?叶莺说:“我很幸运,柯达的前三位总裁都是一脉相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领导者,我们都相处得很棒。尽管他们的风格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追求的梦想和人生的理念是一致的。他们相信柯达在中国的成功对柯达在全球的成功至关重要。柯达中国在柯达的地位不可动摇。”叶莺并不把柯达中国的成功归功于自己,她表示:“我要感谢中国市场经济的空前盛世,使柯达中国在柯达全球的地位举足轻重。从‘98协议’到厦门工厂向民用、医疗和商用数码项目的生产转型,柯达在中国累计投资超过14亿美元,柯达中国已经成为柯达全球的一个重要收入利润来源。”
  柯达中国的成功是相对的,柯达中国的转型之路还很漫长,“柯达中国的转型将永无止境。如果这条路是从1走到10,现在柯达只走到4.8。你会看到柯达中国会有大的动作和进展。”叶莺说
  叶莺把柯达中国转型后的业务比做“三根柱子和一砖一瓦”。“中间这根,是民用产品,如传统的胶卷、相纸和数码相机及数码相机里的存储卡;第二根是医用的部分;第三根是商用的部分,柯达刚完成了对柯达万印的收购,再加上柯达原有的文档扫描和缩微技术及产品,柯达已整合成图文影像集团。这三根柱子里,都有数码和传统的技术。房子的基础就是柯达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队伍。房顶就是柯达的品牌。这个房子有时需要添砖加瓦,所以我们在房子的边上,有一砖一瓦,一块砖就是喷墨打印技术,一片瓦就是平板显示的技术。”
  艰难转型
  2001年开始,柯达的传统胶片业务以每年8%的速度迅速萎缩,叶莺迎来了一场灾难性的变革。
  2003年,柯达公司原全球CEO邓凯达首次公开承认公司在数码决策上的失误,并自上而下展开“全力进军数码领域”的转型运动,更换高管、裁员、并购。叶莺带领的中国市场,同样经历了这场颠覆性的数码风暴。
  2005年10月19日,柯达发布2005年第三季度财报,由于重组带来巨额支出及胶卷销量持续下滑,柯达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亏损。三季度净亏损10.3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最近有传闻称惠普要收购柯达,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惠普和柯达就此有过几次交谈,但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目前,没有这样的交谈意向。”虽然叶莺说来淡然,但柯达处境艰难可见一斑。
  “过去的两年中,柯达花费近25亿美元全资收购了5家图文影像公司,这5家公司进入柯达的体系,磨合需要钱;原有传统影像的队伍需要钱向数码转型;要有新的数码形象,也需要钱。柯达今天还能在华尔街立足,柯达的股票还没有真正‘落花流水’,已经是我们引以为荣并聊以自慰的事了。”对柯达资金紧张的说法叶莺没有回避。
  躲过这场灾难,柯达必须要变。“柯达最艰难的转变是思维的改变。佛家讲,人的真正本性是善变的。孙悟空有72变,变在本性之中,但由于现实的环境、教育背景的原因,人们开始随遇而安。柯达数码转型的最大障碍是黄盒子(指胶卷)太成功了,成为很难改变的东西。”叶莺对柯达的战略做如上阐述。
  凤凰涅磐,叶莺选择与柯达一起燃烧。叶莺和她的团队依然对传统胶卷在内心深处进行着痛苦的割舍,并努力安慰自己:“用传统胶卷拍照好比享受一顿浪漫的烛光晚餐,需要慢慢品尝、细细体味;使用数码相机,则像是吃丰富的快餐,所有营养都有了,讲究的是快。这是两种不同的体验。”现实是,就算是农村市场,消费者谁还会弃新技术不用而钟情高成本的古董呢?
  只睡两小时
  “柯达是艘大船,我是一个浪漫的水手,我在寻找一个完美的风暴。此时,我正在风暴当中,我绝对不会弃船而逃。如果这艘船能够抵抗这个风暴,回想曾经共同打拼的日子,我会感到非常欣慰。”面对柯达裁员、收购、资金绷紧的种种困难,很多人劝叶莺,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叶莺的回答充满自信:“如果这艘船沉了,我是个游泳的好手,可以帮助同船的人,共同游向彼岸。”
  柯达全球实行大裁员,不少员工离开柯达。叶莺伤感而无奈:“如果柯达是条龙,这条龙在今天数码的环境里,体积太大,已经不能存在,有些过去的思维和方法,不能再继续做。所以,当这条龙无法接受新的理念和新的工作方式的时候,必须放弃,让它找到一条更适合生长的环境。”
  在风暴中心的柯达必须高速运转,作为柯达全球50位副总裁之一的叶莺每天只能保证两小时睡眠,她需要时间,需要时间去转型、去创新、去当机立断。她告诉记者:“9月柯达在厦门投资近1亿美元,兴建了计算机直接制版版材厂,就是为中国快速增长的商业印刷业服务的;柯达中国已经开始生产高质量的医用数码干式胶片以及印刷电路版胶片,并正在建立一条全新数码喷墨相纸整理生产线;柯达欧洲市场的喷墨打印头维护业务也全部转移到中国无锡生产厂;在民用摄影方面,柯达在中国西部地区正在进行传统胶卷的‘开垦计划’,寻找传统影像新的商业机会;在数码相机领域,柯达的转型很成功,已经占到市场老三的位置,但数码产品利太薄,一个数码相机的利润相当于两个黄盒子(指胶卷)的利润。柯达将继续探索新的领域,并继续加大在数码领域的投入。”
  而柯达花了巨大财力建立起的8000家胶卷彩扩王国,因为数码的到来同样遭到灭顶之灾。柯达投资“打了水漂”的质疑声不断。对此,叶莺正在启动E计划,帮助彩扩店转型。“这个世界是一直在动的,过去成功不表明现在辉煌。柯达130年来,一直跟着市场在变,走着一条不断否定自己的道路。过去,柯达的黄盒子和印钞机一样。现在,柯达转型,彩扩店也必须注入新的理念。”
  喜欢挑战的叶莺期待着,期待着和水手们在完美风暴结束之时,举杯相聚船头,迎接太阳喷薄而出的时刻。
  叶莺逸事
  用心做人
  叶莺是个非常细心的人,吃饭的时候她能针对不同人的口味给大家点菜。一次,叶莺亲自挑选了很多书签送给下属,而且买了好几种样式,上面有的是心形图案,有的是十字架。分发的时候,她对一个员工说,你要拿这个十字架的,因为你信教。
  叶莺是个有心人,开会的时候,她能让枯燥的会议充满惊喜,她会细心挑选一些小礼物送给客户。私下里交谈,她也会给你提出诚恳的建议。
  擅长起名
  叶莺曾给柯达公司主席DanielA.Carp起了个中文名字叫“邓凯达”。“邓”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姓,“凯”是乐凯的“凯”,“达”是柯达的“达”。
  现任柯达总裁彭安东的名字也出自叶莺的灵感。叶莺自豪地说:“‘彭’,我取了中国元帅彭德怀的‘彭’,安东尼奥是他的英文名,我取了‘安东’一词。”
  喜欢购物
  关于购物,叶莺说:“我习惯见缝插针地购物。等车来接我时,我也会进到旁边的商场大买一气。我不在意牌子,衣服牌子一回来就剪掉了。我喜欢款式。”
  好学不倦
  每年叶莺都会去不同的大学念书,接受一些摄影方面的技术培训,有关财经方面的知识。“来柯达的时候,爸爸笑我,‘真是老天有眼’。因为我的化学在读书时考得是最糟糕的,为了补上这一课,我专门请了专业老师教了我半年。如果你在银行里有一个账户,你不向里存钱而总是提款,这个账户很快就会空的。自强不息的意思,讲得通俗点就是,要不断地在你的知识库里有所投入。”叶莺笑着说。
  柯达女帅演绎激情人生
  本报记者熊海燕
  叶莺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注定精彩,“我有一颗不死的心。”做记者,她是美国新闻界的名记;做外交官,她是美国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做企业家,她是柯达第一位华人全球副总裁。叶莺与梦起舞,三个互不搭界的职业,被叶莺演绎得精彩纷呈,有滋有味,实现了叶莺激情人生的三级跳。
  与梦起舞
  从记者到外交官
  “小时候,我有三个梦想。第一个是做舞蹈家,因为训练太苦而放弃。第二个是记者,第三个是外交官。”
  叶莺初中时的理想是做记者,可以接触不同的人,后来在一家广播公司实现了梦想。“做现场报道时,我从来不用稿子,因为有了稿子就会失去思考。”
  “1979年,我作为N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女记者代表美国三大电视网出色完成了对邓小平访问美国的报道任务。邓小平的去世,使我心中有一份难以抹去的哀伤,18年前那份发自心底的激动丝毫不减。我仿佛依然能感受到与邓小平第一次握手时的心情,一双有力的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举手投足间都有一种大国领袖非凡的自信。
  “在采访中,我认识了许多外交界人物,从此迈出人生的第二步:加入美国国务院,做了一名外交官,成为美国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
  叶莺的个性来自于家庭,才两个月大的时候,母亲便离她而去,父亲没有再娶,和女儿相依为命。初中时,上家政课要学习刺绣,叶莺不会绣花,只好绣了四个字“自强不息”。13岁,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开始学习跳伞。“我从小就没惧怕过什么,父亲是位军人,他告诉我,上战场最忌讳的就是害怕。不畏惧,这场仗你就赢了百分之五十。”这一精神在叶莺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打动叶莺
  选择柯达
  “为了心目中最美的一刻,我曾背着相机,只身来到美国印第安人居住的山洞中,一等就是一夜。可惜我的道行不够,没能抓住红日喷薄而出、与圆形洞口重合的一刻。那时候,我没有想到,自己会选择柯达。”
  “莺,你过来吧。”柯达前总裁乔治·费舍尔的呼唤,打动了叶莺,夏日的玫瑰开始绽放。
  “柯达很性感,很有吸引力,这团火一直在我心中燃烧。柯达公司创始人乔治·伊士曼的故事吸引了我,他的英文名字是EastMan,‘东方人’的意思。他虽出身贫寒,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人生的追求。早在1927年,乔治作为旅行家来到上海,并在那组建了柯达销售公司。Kodak是乔治自己发明的,他知道这个词在好几种语言中发音相同,而且这个名字寄托着对母亲的思念,他母亲的名字是以‘K’起头的,Kodak第一个字母和最后一个字母都是‘K’。
  “柯达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需要把这个故事说出来让大家知道。柯达不仅是一个品牌、一个产品,而且是一种文化,这个文化跟随着人生道路的每一天,跟随着每一天生活里的每一个精彩的时刻。我选择了柯达,讲述着柯达美丽的故事,听故事的人感动着,与我一起走到柯达的今天。”
  叶莺喜欢追求新的挑战,事业的三级跳没有终结。她称,“柯达不是我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声名鹊起
  上演98协议
  叶莺一进入柯达就上演了一场“98协议”的精彩好戏,因此,声名大噪。
  1997年元旦,叶莺加盟柯达。当时中国的感光业,正值水深火热之中。中国感光行业支柱企业辽阳辽源、保定乐凯、汕头公元等7家企业陷入崩溃边缘,负债和亏损累计近百亿元。如果有人收购,再好不过。但利益如何分配,柯达与中方企业谈判陷入僵局,一谈就是3年多,直到叶莺出现在谈判桌前。一年后,“98协议”浮出水面。
  有分析称,“98协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关定乾坤”,而公关的成功,则在于柯达找到了深谙中国政经精髓和西方需要的叶莺,而叶莺在“98协议”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桥梁作用。
  协议确定了“除乐凯之外的国内6家感光企业的命运:厦门福达、汕头公元、无锡阿尔梅与柯达合资,上海、天津、辽阳3家企业在合资公司3年基建期内不与其他任何外商合资,柯达为此向中方支付资产转让和经济补偿费3.75亿美元。”之后,柯达成功获准在华投资12亿美元建立感光材料生产基地,将老对手富士关在中国大门之外整整3年,让柯达尽享垄断之利。
  “柯达和中国企业的合作不是结婚,因为结婚后会离婚。我们是结义,是为了共同目标和价值观而结拜成的兄弟姐妹。”叶莺在柯达中国如鱼得水,之后又完成了与乐凯的合作。
  这时,摧垮柯达胶卷王国的风暴正悄悄从欧美向中国刮来。
  如果说,2003年以前,柯达对叶莺来讲是艳丽玫瑰与浪漫激情,现在的柯达对叶莺来讲就是狂风暴雨和黎明前的黑暗,叶莺无可避免地被卷进“数码风暴”之中。


分享按钮>>*叶氏名人文化*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叶适
>>*叶氏名人文化* 一 代 将 军 叶 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