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白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白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白氏家族始祖:白乙丙,白氏二甲户祖:白延贵后代陕西榆林
已阅:2566 / 回复:0(楼主)
清嘉慶二十四年仲冬月旦書 高粱城西松霞子拜題
源流序及字派:吾祖白壁妣張氏,原系湖廣長沙府湘譚縣,地名紫竹林(園)人氏,後任廣西郁林知州事,因老致仕欲歸故郡,因慮楚境姚賊作亂,於是我祖道經廣東韶州府樂昌縣地名鬥壪,見其風淳裏美,就此寄居,夜楚詩曰:富嶺之古,鳳山之陽,君子居之,百世永昌。遂卜居焉,所生三子。長曰昌珍生佳俊,永樂九年舉孝廉,住新屋場。次曰昌瑞,徒居湖廣宜章縣下鄉地名白堆,衣衿濟濟,後癸卯科舉孝廉者即白必琨也,琨者瑞祖之裔。三曰昌奇住鬥壪,葬地名大墳山。迨至清朝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歲遷移四川省川東道直錄忠州梁山縣清平鄉一甲地名袁壩驛洛業,又於乾隆十二年吾祖白必賢置買高家壩堰壪。字派(取金木水火土之義):櫟燦增錦洵,材炳培鐸深,根煥坦銘溥,枝燁堪鋒清,相燃城錢澤,樹烽均欽澄。
袁墳驛白氏系廣東省樂昌縣白壁公第二十二代孫。兄弟三人于清朝康熙五十二年遷來四川省川東道直棣忠州梁山縣,(今梁平縣)清平鄉地袁壩驛,(古名州鳳場)落業。白鐘時居住袁壩驛,長房白鐘旬居清平鄉,二房白鐘曉居住大竹縣觀音場地名白壩子,至今白鐘曉居住大竹觀音場,地名白壩子,至今已傳三十一代。
九、開縣
鐵橋鎮各脈派。先祖始于湖南長沙紫竹園。宋朝紹興十一年(1142年),白壁公移居江西省吉安府泰和縣鵝頸大坵。白壁公任郁州知府,告老後移居廣東樂昌縣黃浦鳳凰山下世居,十餘世子孫繁衍於此。元世祖中統庚申年(1260年),部分裔孫遷移到兩湖地區。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景範公移居湖北省安陸府天門縣大旺村五甲三益院古井落籍,相傳20代。明末清初,湖廣填川,思孟公率其子金、銀二公外逃。次子銀公逃湖北省荊州江陵縣渡口周家坑唐莊定居。長子金公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逃奔四川,病故於巫山,其妻宋氏攜以剛、以臣、以賢三子,先奔梁山(梁平縣),再移居開縣江裏一甲竹溪鋪魚旋沱,又移居寶佛寺太原田家沖(白家沖)。
入川前字派:景鬥師金用,賢之經珍守;達江昭先德,聯天應思成。
入川後中派:以尚文國士,永世傳家興;遵重孝友達,宗緒繼文章。
改制渝未來派:立志孝祖宗,創業人勤奮;報國無私心,公僕忠百姓。
開縣白氏族譜序:重慶市區先祖始於湖南韶州長沙紫竹園。宋朝紹興11年(西元1142年)白壁公移居江西吉安府泰和縣鵝頸大丘。後白壁公任郁州知府,告老後再移居廣東樂昌縣,黃浦鳳凰山下世居,十余世代子孫繁衍於此地。元世祖中統庚申(西元1260年)又遷移到兩湖地區。其後傳到景範公大明洪武三年(西元1371年)移居湖北省安陸府天門縣大旺村五甲三益院古井落藉,相傳二十世代。明末清初,張獻忠洗四川,人皆逃散,土地荒漠。我祖思孟公及汪氏,率其子金、銀二公外逃。次子銀公逃荊州江陵縣渡口周家坑唐莊定居。長子金公於康熙四十二年(西元1704年)逃奔四川(實為入川始祖)。路經巫山,金公於此病故,其妻宋氏攜子以剛、以臣、以賢,先奔梁山(今梁平縣),再轉移開縣,挽草為業,從事耕田,先于江裏一甲竹溪鋪魚旋沱定居,後移寶佛寺,太原田家沖購置產業(更為白家沖)。由於白氏世代忠良,以耕讀為本,勤儉治愛,以“一百零一”的獨家碼子,能與鄰裏友好相處,寬厚待人,相安無事,才能傳宗接代,人口興旺。後分散到江、東、浦三裏各鄉鎮居住,全賴“忠誠樸實”作人之美德立家。至今白氏仍以“誠樸”家風相傳。
作者:白氏二甲家族 (2014/4/15 19:11:58)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8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
查看全部(8)位游客
+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白氏论坛
执行时间:82.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白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