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氏网新闻】金陵甘氏与溧水濮氏

    中华濮氏网 2013年3月14日 万家姓


  正月十五,在甘氏族人离开故居五十二年之后又回到这里举行了跨越半个世纪后的大团拜以示祭祖。热闹非凡的团拜人群中不乏濮姓人氏,自称也可谓是甘家后人。
    濮存昕的父亲濮思洵(艺名苏民)是溧水濮家青士公曾孙。青士公曾著有《濮述》一书,有“论濮氏之兴者,甘太宜人启之也。”的记载。书中说,清朝曾定有“劝家”制度,即县令定期下乡视察农情,找出利弊以不断改进之。一天,溧水县令下乡劝农,一路上不断有人围观,包括在农田耕作的农民都丢下农活前去凑热闹。这时县令发现极少仍在耕作的农人中有一英俊的年轻人并不左右盼顾专心做自己的事,反使县令感到新鲜,遣当差的将这青年叫到跟前交谈起来,结果此人谈吐不俗,为人诚恳,不卑不亢与县令也谈的十分投机,使县令十分喜欢,于是由他作主把甘太宜人配给了此青年。
    金陵甘氏,江南旺族,相传十二岁宰相甘罗、折冲将军甘宁。渤海第一任总督甘茂均为其先祖,公元322年湖北荆州刺史甘卓因不从反叛为王导从兄王敦所害,东晋司马睿封其为“于湖敬候”。于是甘氏族人举家南迁,从湖北路经江西、安徽抵达于湖即南京南郊九十里外的小丹阳。而甘氏族人中的老弱病残则一路留下。至今湖北、江西、安徽仍有甘氏支脉代代繁衍。甘氏后人在小丹阳为甘卓守了一千多年的墓,于明末清初迁至南京,当年留在小丹青阳的甘氏后人至今仍分布在甘墓岗一带。
    去年清明时节,我与民俗馆业务干部及甘氏后人去小丹阳考察,惊奇的是至今古墓道仍在,四周居住着甘氏后人的有大甘村、小甘村,房前屋后河沟旁还留存许多珍贵的石刻,记载着甘氏历史为甘氏族人视为珍宝守护着。甘氏家风儒雅、严谨、忠厚,以藏书收藏文物著称,同时又是一代名票溥侗等常常聚会的地方。为世人誉为“戏曲音乐世家”。梅兰芳、张学良、严凤英等名人都在此留下了许多故事。
    在青士公《濮述》中他高度称道去濮家以后的甘家女儿治家、教诲子孙事迹:“法度崭然,外肃内和。客人入门,妇孺皆静,器具整洁,酬对惘缺,不知其家无宿粮也。太宜人侵晓起,即坐于室西隅木杨上,督治家事……诸孙中最爱先大夫琅圃府君,总角时,即口授干支、方位、数学第类,府君已知忧家计,太宜人宽之日:“有汝在,吾胜积金多矣,小子第勉之!”太宜人有六个儿子,“唯长子君竹公和五子书田公以庠生居多久”又记:书田公“幼即苦读书,……入邑庠以恩贡生终,门下士数百,第子之盛为邑中最。”……“琅圃公(世濂)幼即受业于书田公……府君县试以文擢第一,……后应乡试,遂中试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科会试,成进士。而青土公即是琅圃公的长子,濮家家谱即从甘太乙人孙辈“世”字辈开始建立。而濮存昕父亲则为青士公曾孙。
    濮思洵说:濮家“家谱之立,家学之传,家风品德之遗训、家族文化传统之绵延继续,甘太宜人实际起到开启先河的作用。”他希望“濮氏子孙男女,能以甘太宜人为范,以品德学问为报国,治家,立身的根本长留先人恩泽于后世”。
甘濮二家血脉是相通的。


分享按钮>>【濮氏网新闻】濮姓源流与无锡古溪濮氏
>>【谈氏网新闻】2013年广平谈氏全国联谱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