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阎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阎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山西夏县阎尧熙 已阅:4170 / 回复:5(楼主)

署梅傲雪映青史
————记嘉兴知府阎尧熙

[09.01.26__09.02.07]
——01——
阎尧熙[1674-1742],山西夏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其祖与父都是粗通文字的普通农民。尧熙自幼聪颖,少年有志,发愤苦读。22岁中举人,32岁中进士。康熙五十二年[1712年],选授直隶藁城知县,后调任南宫知县。雍正元年[1722年]擢任晋州知州。在任勤于政务,多有惠举。体恤民生,口碑甚好。雍正御弟十三王爷允祥西征路过晋州,闻其名,大为感动,赞他是“天下第一好官”,向朝廷奏他“循良第一”。雍正四年[1725年]直隶总督李绂保举引见雍正,补授山东青州知府。雍正亲自考察后,赞他“人着实结实明白”,“光景有本良的的人,好。”认为他的才能属“上中”,可以胜任。此时恰逢嘉兴府治告急,阎尧熙未及到山东青州,改任浙江嘉兴知府。

——02——
阎尧熙受命后,迅即抛妻别子,孤身南下。骑马乘舟,日夜兼程。来到嘉兴地界后,他不顾旅途劳顿,“易服察民情”,遍历辖区城乡。目睹黎民的疾苦,吏治的腐败,他痛心疾首,扼腕长叹。前后历时数月,他摸准了自己所面临的“患者”——嘉兴的脉搏,找准了困扰秀水的顽疾,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官民倍累,苦不堪言”的根源在“赋超重粮积欠”;赋重粮欠的根源在“吏胥作梗”;吏胥能逞其奸而中饱似囊的根源在“户名不清,图分隔别,田赋混淆。”由此思路,他列出了“四环一链条”的施政图谱:官民苦——赋税重——吏胥弊——户名不清,图分隔别,田赋混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深知,嘉兴的多年积弊,盘根错节,错综复杂。要啃掉眼前这块硬骨头,治愈祸害嘉兴的顽疾,绝非易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决心一往无前,背水一战。

——03——
在嘉善县,他访得一名淫僧,横行无忌,霸居一方,祸害乡里,作恶多端,其罪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阎尧熙决心拿此歹徒开刀,以期震醒几近麻木的民心。他派得力人员迅即将案犯擒获,并大张旗鼓晓谕百官黎民,届时到署衙旁听公审。开庭之日,他严格依照大清律令,传唤有关证人携证物到廷,厉陈案犯罪状。淫僧不知新知府大人何以对自己的种种恶行了如指掌,不得不画押认罪。阎尧熙当庭宣判该犯死刑。皂吏一声威喝,恶僧立时血肉模糊,毙命于杖下,大堂内外响起一片海啸般的欢呼声。阎尧熙乘群情激愤之际,高声宣布:凡是作奸犯科者,速来本府或各县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倘存侥幸心理,今日恶僧便是尔等明日之下场。另凡有冤情者,悉来投诉,本府定为良懦作主,还尔等一个公道。召令一下,府堂内外立刻沸腾起来。投案的,递诉状的,摩肩接踵,排成了长龙。这新知府升堂的第一天,就接受诉状300余份。阎尧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化解了许多当事人的多年恩怨,双方当面互致歉意,握手言和,当堂撤诉200余件。阎尧熙为双方能“化干戈为玉帛”而击节鼓掌。对剩余的案件逐件条分缕析,分清是非,务使“各得其情”。另,多起命案都牵扯到一名姓张的恶棍。阎尧熙听完所有冤民的哭诉后,高声宣布,绝不能再让这样的害群之马消遥法外。着人立即讲案犯张某捉拿到廷。经过必要的法律程序审判后,将罪犯立毙杖下。阎尧熙这上任的第一天,从早到晚,粒米未进。当他看到久违的笑容爬上众人的脸颊,连走路的样子也倍感精神时,一丝欣慰悄然从心头升了起来。积案即除,自此以后,整个嘉兴地方的新案发案率也日渐减少。“秉礼勤劳”的嘉兴民风日渐浓郁。


作者:121.235.66.* (2009/2/14 19:42:21)   回复此贴
  回复:山西夏县阎尧熙 第 1 楼

——04——
民心开始顺畅了,因为积案平息了。可还有另一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广大嘉兴人民的头上,严峻地横在阎尧熙的面前。他深知,要啃掉这块硬骨头,难度可要比“息讼”大得多,危险度也难以预料。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要”均赋”,密诀就在四个字:除了一个“敢”字,一个“韧”字外,尚需一个“巧”字。还有一个字要始终居于帅位,那就是一个“实”字。
阎尧熙称“均赋”的动作为“顺庄滚催”。首先传唤府县两级下属,向他们逐个面授机宜,讲明利害:本府莅任前,诸公的功过之页姑且翻过,单看在日后“顺庄滚催”大政中的功过表现,提醒各位,务必定期亲向本府如实禀报,本府将另派员逐一进行核查,并记录在案,以作奖惩升降之依据,或将功补过,或详请题补。“若贪玩偷安,即据实详侯劾参”,决不宽贷。为了加强办案队伍,阎尧熙委派侯补知县葛大梁及海盐县前任知县(作者按:时为行取知县,即留职察勘之意,或为协理)梁泽二人分赴嘉兴,秀州二县,另又奉发(作者按:请示上级后委派)现正空闲的侯补知县沙汉鳌、汪士璜二人到府听侯委派,以此共同协办“顺庄”大政。他又特别指出,葛、沙、汪三人,如遇县缺,即详请委署,不会久令协办。如此以来,府县两级官员,人人放下包祔,个个轻装上阵,众官员皆磨拳擦掌,准备一试身手。
在办案队伍规模和人员素质上,阎尧熙也煞费苦心。”少则不敷办理,多则又虑臃滞”,他先欲在各县设立二十余人的书局,后虑各县粮额多寡不同,册籍繁简不一,遂准大县十二名,中县八名,小县四名。另又严令各县,“务选殷实老诚畏法之人,不得滥委匪人”。同时又规定了严格的工作纪律:”一人不得兼管两册;一点数役专管,年终慎迭更换 “。具体地讲:管顺庄户籍的,不许管银米;管钱粮的,不许管“顺庄粮册”(作者按:指各村纳粮者花名册)。在生活方面,仍由官府提供饮食纸笔等,不许派累百姓。”如果实心任事,行之有效”,本府将“察核详习,转请题达;倘有奉行不力,悠忽从事,亦即详参处。”
大战开始了!首先,阎尧熙大张旗鼓地将历年来臭名昭著的吏胥“尽行革逐”,限地居住,听侯处理,不许改名换姓图谋易地东山再起。对其历年所经管的册籍,追出交官。同时委任口碑尚好的诚实“县书”(作者按:指县府里普通的办事人员)接任。
第二,着专人组成精悍小分队,对所应管辖的村庄里的村民俱照实名实姓,挨户顺编成册,不许参差跳越,错漏一人一户;对所有田地,一块不漏地尽行归併到业主户下。(至于祀田公产,也要填明族长姓名,注明入册;“有田在本图而另居隔属”,则“另造寄庄,注明佃户姓名;亡绝户的田亩,历年积欠银米,除却棺椁丧葬等项费用,余田亦须填写清楚,以便圩保变卖,得息办粮,以补缺额。)然后,将各户按其总田亩应缴纳的银米一一填写清楚。最后将此草册送县。草册送县后,再押被撤旧吏胥到场,将其所管图额田地山荡若干,银米若干,下到户名某人,完某项银米若干,现住何处,一一填写请楚,(田亩总数务必核算相符),亦造一草册送县。
第三,着县书局将两本草册逐一核对,“如有舛错鬼名,即唤里胥问明更正”。最后,再缮造顺庄清册,存贮。
第四,每年开征之时,不论钱粮多寡,俱按顺庄清册填写滚单,直接交于单首(即首户),首户须按每月分定期限挨户亲自催收。不许差役分发,不许擅宽期限;银两数目,收缴日期,须一一亲自填单交柜。不许改单,不许差追;若有私匿账单和抗欠者,一月限满,即摘拿究处;至于“寄庄佃户,则另立期限,发滚单交佃传知。如秋收不完,则着佃扣租交纳”;再,凡有民间买卖田产者,由府县“量图酌点”,公示交易地点,书役每年于交易日亲到交易地点,“挨交易一成,卖契推收,立时报税”;“各地置印簿一本,付管税书役同业主面同登簿,将前件写明田亩分数,完粮户名。”写毕,将印簿推收,一同交县核对印税。次日即发本人亲领。次年征再册,即传入内衙,照税簿查明收,勿庸粮户赉契至。”
第五,建立和健全严格的禁贪禁腐制度,裁减冗员,禁绝一切苛捐杂费,鼓励地方士民及时揭报。如:历年设立的“户粮科”,“房丁田科”,“里书”,“册书”,“图书”,“图差”,“圩长”,“圩总管”,“图甲首”,“歇家”等项人役;还有上述人等上班所开列的杂费,如:“开手银钱”,“酒席添兑册费”,“卯包饭钱”,“差钱”,“杖费”,“到乡酒饭船钱”,“歇宿”,“冬夏二季抽丰年规银米”等,以及“科敛”,“修仓”,“经邻”,“过往”,“杂差”等项勒索陋规,尽行革除。不准跪立户名,瓜分散装滚摧,不准借均田均役为名,虚立郡图,剪拨匀装纷
更成法。不准干涉乡民承值供应。敢有故违,一经揭报,拿送处死。

作者:121.235.66.* (2009/2/14 19:44:14)   回复此贴
  回复:山西夏县阎尧熙 第 2 楼

关于阎尧熙“严禁恶习,以安民生,以靖地方”的言论与作为,由现尚存的一碑文实物可略见一斑。雍正八年前后,嘉兴府秀水县王江泾镇士民十一人联名递一状纸。呈报人是姚福林,陶承安,赵廷左,李逊修,徐吉安,施本立,高永正,陶起凤,钱德民,沈大懋,吴玉英。阎尧熙细阅案卷内容,觉得粗看貌似琐碎,实则事关民生,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与彻底革除陈规陋习息息相关,与贯彻维护“顺庄”大法息息相关。于是,他立即作出批示:仰秀水县知县王定鼎即速查详,严行禁革。王定鼎奉命遵查“分坊勒诈”一案,查得:民间婚丧需用吹手,脚子,花轿,灵车,棺罩,阴阳,土工,茶橱,接送人夫等项,甲头等人分坊坐日,把持争夺,横索酒食,多勒工银,擅取衣物,敛分强诈,件件属实。阎尧熙获报后,再次作出批示:民间婚喪诸事,各项水夫在所必需,此辈(作者按:指甲头等人)人多为胜,私分霸踞,横索滋扰。锢弊种种,是以府院宪(按:系自指)确访遵饬,今日久不无(作者按:即不执行),仍蹈故辙。仰即通行晓諭:凡主家需用一应人夫等,悉听自行揽雇。不许分坊作日,把持争夺科索,违者严行惩处。碑文最后有颂诗曰:“恭逢盛世,民乐尧天。耕田凿井,靡所拘牵。出作入息,随人之便……休养既久,教化复宣。一十六条,句句真铨……诸般坏习,经历宪翦。镇癖成途,永禁未减……幸蒙府宪,鈞行到县。去其分坊,听从民便……同游宪化,共绎永远。流传皇言,合镇人欢。”至此,不难看出阎尧熙,为制定,贯彻,执行,维护“顺庄滚催法”,可谓呕心沥血,竭尽了全力。在浙江总督李卫的大力支持和推广下,“顺庄滚催条规”很快在浙江全省推行开来。
据史料记载:“浙省雍正二年以前未完旧欠钱粮,带征每年应完银十五万两有零。五年六年应完之项已于本年(按:指雍正七年)如数完纳。又雍正三年至五年未完之钱粮四十七万余两,于雍正六年之内已完二十余万两,其余在奏销(案:指雍正七年完纳最后期限)以前大约可以全完。”——凿凿数额,足以彰显“顺庄条规”之成效。另有史料记载:朝廷“实为浙省之士民风俗称庆”,“浙省总督李卫正己率属,劝惩兼施,实心任事……其向善之速,亦甚属可嘉。”雍正亲笔朱批:“嘉兴知府阎尧熙尽力办事,此人朕甚取他一种骨鲠气概……”还有史料记载:为表彰浙省官民,朝廷“将雍正七年额征地丁屯饷钱粮豁免十分之三,共计六十万两,着李卫转飭各属,恪遵奉行,务使闾阎均沾实恵。”
总之,由以上事实,完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浙江为国家财赋重地,嘉兴为浙西巨郡。雍正年间,这里掀起的“顺庄滚催”,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改革运动。它有力地冲击了多年积淀的陈规陋习,有力地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大大减轻了农民的不合理负担,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为大清帝国的中兴,实现国富民强,为康雍乾盛世走向顶峰,做出了一定的历史性供献。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历史不应湮没,不应忘记,也不会忘记曾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志士仁人。在国家撤底废除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税的今天,回顾历史,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顺庄条规”不朽,阎尧熙不朽!

作者:121.235.66.* (2009/2/14 19:45:00)   回复此贴
  回复:山西夏县阎尧熙 第 3 楼

——05——
阎尧熙为人正派,不苟言笑,从不言私。在任,“属吏非其时不接见”,“民敬惮”,对他既敬又怕;他作风正派,胸怀坦荡,“质直,好面折人过,虽上官不少避”。海盐县的海塘年久失修,眼看八月大潮就要到来,人心惶惶。此时有人鼠目寸光,不负责任地提议:打开“引河”,潮水自泄,海塘可保。浙江总督李卫打算采纳这个办法。阎尧熙认识到:若果真如此决策,酿成的恶果将难以估量。他不顾“顶头上司”的面子,大唱反调:“如果真的打开引河,又苦又涩的海水就会顺着引河口进入内河。海水浸泡后的大片农田,将多年不能耕作,这样的严重后果,绝不仅仅是毁坏几间民房和浪费一些金钱的问题。”李卫觉得如果收回成命,自己面子上有些难堪,但细想阎尧熙的一番话颇有道理,于是宣布:不再采纳“开引泄潮”的错误意见。
还有一件事也值得一提。总督李卫兼理浙江盐务。在查禁私盐活动中,办案的盐警收取贿赂,私下放走了案件的主犯,而拿从犯来替主犯抵罪,至使案子长期不能结案。阎尧熙巧妙细致地复查了案件的卷宗,又走访了所有当事人,终于得出了如下结论:这是一桩冤案。被关押的所谓“主犯”是被诬告的。一向以“善办疑案”自诩的李卫,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个结论。阎尧熙据理力争,二人争论得脸红脖子粗。李卫后来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失察和失误,从轻发落了被冤的人犯,捉拿真正的主犯到案。案犯称知府大人为“阎罗”,总督称阎尧熙为“挚友”。

——06——
古人任为,府衙是神胜之地。说到府衙的建筑:厅,就是“听”的意思,听民事也;廱,就是“雍”的意思,雍和教化也。所以,古人颇为重视府衙的建设。嘉兴府的二堂川堂,是康熙三十五年由当时的嘉禾道黄家遴捐奉重建的。他在《重建二堂川堂记》中说:“(二堂川堂落成后,)案牍之余,焚香燕坐,检点平居,要期上不负君,下不负民,中无负所学。朝乾夕惕,不敢稍自暇豫……若徒为观瞻之美,具耳目之饰,大非予建堂意矣。”雍正六年,知府阎尧熙复修之。
雍正七年,为弘扬“尊儒重教”,阎尧熙奉文遵旨,在嘉善县学宫之南的太平坊重建“亚圣庙”。
运河,历史上曾是极其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嘉兴地处交通枢杻要地,南通八闽,北通三吴,沿海又是边防要地,自古就建有水关。清初,因战火兵爕,西水驿毁于一旦。康熙三十五年曾重修。为了振兴嘉兴水路交通,雍正五年,嘉兴府知府阎尧熙,奉巡抚李卫命,在衢州知府靳树德的协同下,併力修葺重建了门楼四座。且每座又增加一层,并各题其额:东曰“楼观沧海”,南曰“澄海凝秀”,西曰“浙西锁钥”,北曰“咫尺云天”。又于澄海门之东春波门之西创建魁星阁一座。这样,嘉兴的水路交通,又逐渐呈现出复苏气象。


作者:121.235.66.* (2009/2/14 19:46:14)   回复此贴
  回复:山西夏县阎尧熙 第 4 楼

——07——
阎尧熙从踏上嘉兴土地的第一时刻起,整个身心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遍历全府七县城乡,他为嘉兴人民的痛苦而叹息,忧伤,流泪。
经过三百多个日日夜夜的苦打苦拼,他为嘉兴人民的新生而欣慰,欢呼,贺喜。寒来暑往,通过零距离的接触磨合,他已深深爱上了嘉兴的土地,和嘉兴的人民。他把嘉兴当成了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成了自己的家。当施政方略已按自己的设想开始正常运转后,
阎尧熙才把自己的妻儿老小也接来嘉兴。他利用公余之暇,自己一身短打扮,妻儿老小也帮忙,在嘉兴署衙的甬道两旁,精心栽植了数十棵梅花树。之后又精心浇水管护,终使梅树在数九寒天花满枝头。署衙梅盛的消息不胫而走,名闻遐迩,史书称之为“署衙百株梅”。除了督,抚,州,府,县各级上司和同僚外,许多文人墨客也慕名前来赏梅,或泼墨挥毫作画以写景,或吟诗作对以抒情,一时传为美谈佳话。由于史料缺乏,加之笔者孤陋寡闻,一时尚未找到当年吟诵的诗词书画,但阎尧熙早年在直隶藳城的一首旧作或许能表明他的心境:老柳凋残后,新载绿又齐。非徒为赏玩,聊以障塗泥。泛滥长河水,阴森万木堤。古人有诗赋,不必更评题。(作者注:绿柳植于藁城境内的滹沱河廉堤上,系时任知县的阎尧熙为固堤防洪而大力促载的。)关于阎尧熙手植”署衙百株梅”一事,《嘉兴府志》多有记载。如:
[一]府志。卷六。公署第168页载:甬道两旁梅花数十本,雍正间知府阎尧熙所植。乾隆二年知府姚淮《梅花厅事记略》曰:雍正甲寅余自臃(?)州来守嘉兴。至之日,见甬道夹列梅树。询之,廼今湖北按察山西夏县阎公前守斯地时所手植也……余既承乏阎公之后,乐是邦之政简刑清,而又睹斯梅之槎枒奇崛,纵横参错于廊阶厅事间。顾而乐之,遂不禁爱之,护之,培植之……余之顾惜此梅也,其亦与甘棠之勿剪伐者,同其意歟。
[二]府志。卷四十二。名宦第1042页载:府堂多植梅。有盛生者僵立中道。適太守至,头踏拥仆之,询其故。(嘉兴知府郭廷翥)以吟诗对:“放衙静似呵兰若,官与梅花一样清。”
[三]府志。卷八十二。艺文第2565页载:鮑鉁《嘉兴郡廨梅花诗》序……今嘉禾郡廨公堂之两墀列梅森然。胥吏迹于前,供帐施于側。花时,州人士女,喧嚣襟遢,俗尘忿起。原夫种植之初,乃前守山右阎公之所憩屐(?)。至今,思人爱树,流连不绝。意为一城游集地,若綺思妍唱,为之洗秽,则甘棠亦几可剪伐矣。
仅凭以上史料,足可见嘉兴知府阎尧熙的“署衙百株梅”的影响之大。
——08——
阎尧熙“爱梅成癖”还有一实例可证。在他已辞世二百余年后的1951年前后,幼年的笔者,曾亲眼目睹“巡抚”(即阎尧熙)的陵寝一侧有数株不知名的花树,鲜艳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年幼的笔者问父亲,这坟前何以有花?父亲回答说:因为巡抚在世时酷爱花儿。
己丒新春,笔者有幸亲临魂牵梦绕的嘉兴凭吊古梅遗址。在子城故地,在瓶山公园,在南湖沿岸,在梅湾老街,四处可见腊梅盛开。位于子城正北向不远处一画院内,有一古梅。其树身早已不知去向,尚存的古梅根,硕大异常。估计围长在200厘米左右,约需两个人才能合抱得住。古梅的生命力极强,老根上又长出许多新枝。新枝上的梅花娇妍夺目,奇香袭人。欲寻问古梅树龄,一在此上班的当地人说,他也回答不上来。笔者不敢冒昧地将嘉兴所有的梅花都与阎尧熙连在一起,但嘉兴人“爱梅”却是不争的事实。瓶山公园大门口的楹联,系集当地历史名人徐瑶光的诗句而成:试上瓶山莫畏寒,才与梅花一色看。
《嘉兴府志》卷四十二。名宦一。第1042页载:阎尧熙,字涑阳,夏县(作者按:原文误为夏邑)人。康熙进士。雍正五年知嘉兴府……在任五年[作者按:从雍正五年首任,雍正九年再任,兼署,雍正十二年离任,中间减去雍正八年后的(可能是“丁忧”)一年,实在任期为七年]廉仓有为,民敬惮,以其姓称之曰“阎罗”。尝植梅于庭,人以甘棠比之。
阎尧熙在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为官多年,雍正十二年离任时,有关史书却说他“宦橐萧然,唯书数箧”,没有积攒下多少钱财,只有几大箱诗书而已。
阎尧熙离开了嘉兴,可嘉兴人民却忘不了他。近年嘉兴新建的碑刻公园——揽秀园,碑廊中央矗立的“奉宪禁分坊积弊碑”,就是对阎尧熙,这位曾经这位曾经造福于嘉兴人民的“父母官”的最好怀念。
2008年戊子春,笔者曾到阎尧熙的故乡山西夏县“阎家坟”一带探寻古迹。历经近三百年的风雨沧桑,陵园早已面目全非。附近的村民指着十四年前因盗而被彻底毁坏的陵园方向,动情地说:听说盗贼费了好多心思,最后炸开了墓门,却没找到什么金银财宝,只拿走了两套官服和四幅书画……那也或许能值一些钱吧。唉,那可是一个好官,清官哪!

————全文完————


作者:121.235.66.* (2009/2/14 19:46:44)   回复此贴
  回复:山西夏县阎尧熙 第 5 楼

愿加作者为好友qq214573610

作者:214573610 (2013/6/21 22:40:4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5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7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7)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阎氏论坛  执行时间:394.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阎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