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氏名人楷模】戈宝权
- 中华戈氏网 2013年4月11日 万家姓
戈宝权
姓名:戈宝权 笔名:葆荃、北辰、苏牧 (1913.2.15-2000.5.15)民族:汉族。江苏东台人。中共党员。1913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十)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台城的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家庭。曾在家乡读过多级小学、高等小学和师范。1932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在大学时,学习英、法、日语,自学世界语,后又学习俄语,为他日后从事外国文学及中外文学关系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1932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现华东师大)经济系,苏联莫斯科大学、巴黎第八大学名誉博士。历任《时事新报》编辑,《大公报》驻苏记者,汉口、重庆《新华日报》及《群众》杂志编辑、编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及对外联络委秘书,中苏文化协会理事,《苏联文艺》编辑。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和参赞,中苏友协副秘书长,《译文》、《世界文学》、《文学评论》、《文学研究》编委,中国社科院外文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外委会委员。曾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各国人民友谊勋章及中国作家协会彩虹翻译奖。1928年开始发表作品。
个人作品
戈宝权从三十年代初期即开始翻译和研究外国文学,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他翻译过俄国、前苏联、东欧和亚、非、拉各国的文学作品五十余种,在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写过中外文学关系史、翻译史的论文若干篇,主要有《普希金在中国》、《冈察洛夫和中国》、《屠格涅夫和中国文学》、《托尔斯泰和中国》、《契柯夫和中国》、《高尔基和中国革命斗争》、《罗曼.罗兰与中国》、《泰戈尔和中国》等论文。著有专著《苏联讲话》、《高尔基研究年刊》、《苏联文学讲话》、《鲁迅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戈宝权文集》,论文集《中外文学姻缘》,《戈宝权画册》,译著俄国作品《普希金文集》、《高尔基小说、论文集》、《普希金童话诗》、《安哥拉诗选》、《裴多菲小说散文选》、《爱明内斯库诗选》、《七月在顿河》、《英雄的斯大林城》,《希腊罗马神话典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戈宝权译文集》(5卷)等。许多被译成俄、英、法、德、葡、日、西班牙和世界语及东欧各种文学,引起国外学术界的重视。译著《普希金诗集》获苏联普希金文学奖、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谢甫琴科诗集》获乌克兰伊万·费兰科文学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戈宝权看到了阳光明媚的春天。他着重研究了中国作家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著有《鲁迅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和《<阿Q正传>在国外》等书,论文有《鲁迅和史沫特莱的友谊》、《鲁迅和内山完造的友谊》、《鲁迅和增田涉》、《鲁迅和普实克》、《鲁迅和爱先珂》等。还对郭沫若和茅盾进行了研究,写有《郭沫若与外国文学》和《茅盾对世界文学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等文。戈宝权于1932年进上海《时事新报》当编辑。1935年去莫斯科,担任天津《大公报》驻苏记者。抗战期间,任《新华日报》和《群众》杂志的编辑和编委。解放后,按照周总理的任命,负责接收国民党驻苏大使馆,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和文化参赞。1954年7月回国,先后担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学部委员。
成就及荣誉
戈宝权以“外交官”、学者的身份,曾多次参加国际性的会议和应邀访问与讲学。他访问过前苏联、前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死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出席参加在苏联塔什干举行的第二次亚非作家会议;应邀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参?quot;鲁迅及其遗产"学术讨论会;应邀到法国巴黎第八大学讲学。该校授予他名誉博士的称号,这是巴黎第八大学授予第一个外国学者的名誉博士学位。可以这样说: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的讲坛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操着东台方言的声音。
戈宝权图书馆
1988年戈宝权专程回到家乡东台,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并将他珍藏多年的译著及杂志近两千册赠送给东台市图书馆,其中有一册是他的叔父、我国新闻史学拓荒者戈公振早期写的新闻专著《中国报学史》,此书曾饮誉世界。他在赠送的《鲁迅全集》上,亲笔写了这样一段话:作为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所的顾问,我从七十年代末即参加鲁迅全集的编审和注释工作。这套新版的全集于1981年鲁迅诞辰百年纪念时出版,其中第十卷的《译文序跋集》就是经我的审编和建议收入全集的。全集中有不少注释,都出自我的手,参加编审的同志都认为是突破性的。当到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时,我特把这套全集增给我的家乡--东台市图书馆收藏。当一九三七年二月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时,我正好在莫斯科。……我事先赶到列宁格勒,游览了皇村,参观了普希金读过书的皇村学校和有关地点;到了在冬宫附近莫伊卡河边的普希金故居,这是他后期生活过和决斗后与世长辞的地方。接着我到了普斯科夫省的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这原是普希金在一八二四年到一八二六年被沙皇当局禁居的地方。我恰好住在圣山镇的旅店里,因此我常登上旅店后面的圣山修道院,瞻仰了普希金长眠的墓地。我还曾有好几次乘着雪橇,去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和邻近的三山村。沿途的雪景是那样的美丽迷人,于是我就想起普希金写的“严寒和太阳;这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和“冬天来临啦 ……农民兴高采烈地坐上雪橇去探寻路径”等诗句。我参观了普希金的故居纪念馆和他的奶娘住过的小屋,怀着激动而又崇敬的心情在留言簿上题了字;我还又参加了二月十八日在库昌湖的冰上举行的纪念活动。尽管这都是五十年前的事啦,但当年参加普希金逝世百年祭活动的情景,一直到今天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最珍贵而又最难忘的纪念,同时这也成为我后来走上翻译和研究普希金诗歌作品道路的一个起点。东台市把戈宝权的赠书视为珍贵文献,建立了“戈宝权图书馆”。
个人其它信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戈宝权笃信中国这句古训。他终生笔耕不辍(在他致病之前),有500万字译述为证。藏书,是他一生最大的嗜好。他藏有一套九十卷本《托尔斯泰全集》,苏联从1928年开始出版这部工程浩大“全集”,至1957年出齐。在我国别说个人了,连北京图书馆都没有配齐,而戈宝权就有全套。那是他数十年的心血,他平时省吃俭用,把钱全“储”在书上。他家藏书古今中外都有,多为善本、珍本,计两万余册,1986年他毅然将这一生的心血全部捐给他的家乡江苏省。政府为表彰他这一义举,给他一笔可观的奖金,他以这笔款子,设立“戈宝权文学翻译奖”,奖掖、扶持年轻的翻译工作者。
一生婚姻历程
戈宝权在事业上是成功者,但在婚姻、家庭方面却不顺利。他一生娶过3位妻子。前妻是位歌唱家,全国解放时他们结合的,曾随戈宝权赴苏留学,学习声乐。1954年戈宝权奉调回国,妻子带着他们的女儿留在苏联,五十年代末劳燕分飞。六十年代初,他娶了第二任妻子,也是位文艺界的同道。那时中苏关系破裂,苏联翻译专家不吃香了;加之,戈宝权在翻译苏联某些资料中出了点“问题”,遭到不公正的批评,她带着他们的儿子拂袖而去。直至1972年,戈宝权与文研所的同事梁培兰结秦晋之好。是时她近“不惑”之年,而戈宝权已年满花甲了。晚年的戈宝权在梁培兰的呵护下,生活很幸福。
晚年状态
故土难离。晚年戈宝权想到南京住一阵子,一为就医,二为写作。1985年,江苏省政府在南京为他安排了一栋宽裕的住房。孰料戈宝权的身体每况愈下,自1995年,已卧床不起了。患的是帕金森氏综合症,神志时清楚时昏迷,吃喝拉撒尿全在床上,好在梁培兰已退休,照料戈宝权的重负全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 普希金的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妇孺皆知,译者戈宝权先生被朋友们戏称为“老渔夫”。2000年5月15日,这位“老渔夫”魂归大海,回归自然。
分享按钮>>【戈氏古代名人】戈瑄
>>【戈氏名人楷模】戈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