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市张集镇黑王寨村百岁老人师尚兵

    中华师氏网 2009年8月1日 资料


黑王山寨不老松

——记钟祥市张集镇黑王寨村百岁老人师尚兵

陈德顺

湖北省钟祥市北大门张集镇,山峦起伏,松柏涛涛,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处处如人间仙境。而更令人留恋忘返是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山寨,可容万人以上的名寨就十多个,如有黑王寨、九花寨、扁寨、云岭寨、望湖山、大寨子山等。这些山寨大都建于明清时期,也有建于汉代的。这中间最出名当属黑王寨,因黑王山寨不仅风光秀美,而且长寿老人众多。八十岁老人套着牛扶着犁,扬起鞭杆,哼着小调,在农田干活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这些长寿老人中,百岁老人师尚兵又特别令人注目。他不仅健康地活着,而且还利索的干着农家活,被人们誉为黑王山寨不老松。

人生百岁、劳作百年;为劳动而活着、为活着而劳动。听起来似乎没什么新鲜可言,而它却富有很深人生哲理。现已103岁的师尚兵如是说:我爱劳动是因为吃饭香,喝酒甜,睡得着,人快活。老寿星对人生、对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还说“人越做越英雄,越玩越狗熊”

劳作概念。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为实现自身价值,劳动为有丰厚的回报,劳动为自己过上好日子,这些道理谁都懂。劳动了一辈子的师尚兵却有着自己新的劳作见解:我爱劳动是因为吃饭香,喝酒甜,睡得着,人快活。天生乐观的老人脱口而出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其实老人劳作概念的形成,是他近百年劳作中的感悟。2006年9月上旬,我和市民政局的同志一起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前往黑王寨探访师尚兵。走到老人跟前,他都没发现。只见坐在地上的他满头银丝,背微驼,双脚用力蹬着一根木柴,双手握着一把单锯,全神注视着木柴,用力的锯着,嘴里不时还发出“咳、咳”的劳动号子。“大爷,市领导看您来了,还给您带来了300元长寿津贴(每月100元,一季度发一次)。”一起同行的张集镇民政主任黄志香向老人介绍我们。老人才发现有客人,忙丢下锯子起身搬板凳倒凉茶,好一阵子忙乎。我指着眼前一大堆锯好的柴禾问:“老爷爷,这都是您锯的?累不累啊?”老人困惑的看着我,似乎没听懂,黄主任又大声重复了一遍,老人才弄明白。只见老人摇摇头摆了摆手,淡淡一笑:“做习惯了,歇下来全身都不舒服。”原来老人的耳朵有点儿背,眼睛看东西也有些不清,但不影响干活儿。这时在附近田里干活的女儿师贵香闻讯赶回来,见我们坐围在老人锯好的柴禾旁,怕大家产生误会,忙解释:“我和我哥嚷他好多次了,要他不要锯柴,不干家务活儿,他就是不听,我们真的拿他没办法,不信您们问问左邻右舍。”是啊,老人勤扒苦做了一辈子,他怎么能歇得下来呢?

老人没上过学,6岁开始放牛割草,12岁给地主干活。他对农活样样精通,犁地耖田,挑担砍柴,推车运粮,样样都是好把式。年轻时他经常翻山越岭到黑王寨东边砍柴,精力充沛的他时不时直起腰用双手做成喇叭状,对着远山吆喝,那洪亮粗犷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在大山之间久久回荡。有好几次吆喝声把附近树林子里的野猪给吓的满山乱窜。人到中年的他身体仍结实得像头牛,干什么活都有使不完的劲。四十年代,每年冬天他都用独轮车(木制)往外运粮。清早起床,带上干粮出发。粮食运到了集镇交给粮行老板,就匆匆往回赶。就这样,长年累月的劳作,已成了他生活习惯,也炼就了一幅好身板.

做人理念。师尚兵老人的做人理念是勤劳善良,老少无欺,乐于助人,福虽未至,祸将远去。老人对人非常友善,张家有事找他有求必应,李家找他帮忙从不推辞,还不图回报。这个村子里上了年岁的老人都这么说。每年冬天都是农村的闲月,村民们就借此机会起屋做房,七十年代山里农民住的房子大都是土墙(干打垒)。方园十里八里的村民们起屋都喜欢请他帮忙,他几乎整个冬天都在帮附近的几个村子起屋盖房。干打垒是个力气活,冬天,天寒地冻,他常常干的满头大汗,有时干脆光着膀子干活,还快活地哼小调。一个冬季干下来,他要帮村民们修好几个四合院落的房子。每年农忙,为了抢季节(既要割麦又要插秧),他总是在帮那些忙不过来的村民犁地。大概是80年代初吧,他们村里一户姓王的村民,因生病住院,刚好赶上农忙,家里缺少劳力。他二话不说就主动帮忙耕田。他对乡亲们好,那是有目共睹,他对儿女子孙们从不打骂,生活中有什么不愉快、不和谐之事,他总是劝说开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老人说:有时牙齿还把舌头扎一下呢,生活中那能没有矛盾呢?有了问题就交流、沟通,这是他们家和睦相处重要原因之一。家里有什么脏活累活,他总是自己抢着去干,总是用行动影响孩子们,他的子孙们也都像他那样对人宽容,吃苦耐劳。早年躲日本人逃过难,讨过米要过饭的他,从不欺负那些讨米要饭的,只要讨到他家门口,他总是给饭吃,还把坛子里的米舀些让他们带上。记得有一次,大概八十年代吧,他在田里干活到日头偏西才回来吃午饭,家里人吃完饭又下田干活去了。剩下的饭菜只够他一人吃。这时来了一个右手拿着破碗,左手还牵着一个小女孩的女人讨到他家门口。他把饭给别人吃了,自己却饿了一餐。

生活观念。老人一生中最大的特点是: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平平淡淡,一生不强求。所以他最易满足,最能体味到幸福生活的滋味儿。老人至今仍保持着节俭生活作风。儿孙们给他做了几套好衣服,他一直压在箱子底下,就是逢年过节也舍不得穿。一双旧胶鞋足足穿了10年,上面打满了补丁,胶鞋仍漏水,下雨时他就把塑料袋套在脚上穿。他不图子孙回报。老人有38个后孙,有的在外读书、有的在外打工、有的在外工作、有的几年都不回来一次、有的回家给他带好吃好喝的、有的粗心大意什么也没给带。有的回来后在家呆上一二天就又走了,老人从不埋怨。总是说他们忙,年轻人有自己的事要做,只要他们在外干得好我就高兴,比买东西给我吃还要好。师尚兵老人善于调节把握自己的心态。用现在时尚的话说:找朋友聊天是发泄,与朋友交流是疗伤。他不是仙人,他也有烦心的时候。比如和子孙们交流有代沟,缺少共同语言,但他能自我找乐趣,常常把同辈老人们邀集在门前的那棵千年鸡冠树下谈笑风生。

师尚兵生于1903年,其妻生育十多胎,存活一儿一女,儿子师文英72岁,女儿师贵香68岁。老人现生活在五世同堂43人的大家庭里。儿孙们孝顺,老人的勤劳构成了一幅人间处处都是春的幸福画卷。据儿子师文英介绍:“老人没什么嗜好,不抽烟就爱喝点儿小酒,每次喝酒也没什么好菜,一般都是小菜,有时只要有点儿腌菜,几颗生花生米照样喝得有滋有味。”老人食欲很好,每餐三两饭,每天三顿酒,早上一杯酒,中午二杯酒,晚上三杯酒(5钱酒杯)。老人在90岁以前,每餐都能吃半斤多米饭,有时干活太累了,能喝上半斤多白酒。90岁以后,干活不抵从前,饭量和酒量也减了许多。儿孙们曾试着不让他干活,可不干活他吃不下饭,喝不进酒,精神晃忽。这些年,老人一直遵循着自己的生活规律,喝着醇甜甜的酒,吃着香喷喷的饭,干着自己想干的活,过着平平淡淡的快乐生活。


分享按钮>>塞北艺术技能培训中心爵士鼓教师师文忠
>>原上海市卢湾区委书记师文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