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库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库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库氏历史追踪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库氏名人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武穴市原籍库氏源流考 已阅:3040 / 回复:0(楼主)

北宋(公元960~1126年)年间,全国政局相对稳定,正常人口对武穴的流入量加大。此期间可以查到的,至今仍在武穴落籍的原居民先祖有:熊荣伍(大致迁入时间1023年,下同),万隆(1041年)、陈知流(1062年)、姜辅*(1285年)、徐氏(1090年)、董冬友*(1107年)、李斯民(1120年),以及未确系年分的宋十三、王佑、苏符等,共10户。以上除姜姓、董姓(附有*记,下同)二户由江西以外迁入外,其余 8 户均自江西迁入。其中苏符为苏东坡的重孙。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自靖康之乱始,是武穴移民大潮时代。这期间进入武穴的有:郑桂峰、李晋、王宗文、饶宜、童十朝*、居干三、刘百一、胡念三、郭彦清、程念伍*、梅  氏、潘荣理、陶汝明、安济庭、戴泰谱、张聪斋、董钟奇*、彭名山、彭朝奉*、唐珲*、赵琦一、吴朝宗、张乾道*、林冽受、周宣义、叶正文、崔仁七*、张兴道、武传七、柯千四、张再一、兰千一、查小山、张宾宣、库万一*、解洪济、龙胜扬*、韩祥、伍绍祖、芦荣一、何彦速、杨季七、雷萝七、龚扬三、卜兴文、董超潜、冯晋、虞仲俊、文天祯、夏天作、乐世武、岳万山*、殷祖一、梁念一、鲁全二、杜简清、桂伯受、黄林、王文祯、张文通、翟召一*、毛任三、游侣、戚四极、朱文聪*、詹克绳、陈小二、王兴虎、邓应崧、邓茂庆、贾长寿、范诏穆、刘千三、胡均佑、胡均保、胡完二、舒必高、程万三*、杨歧兆*;以上南宋期间迁入武穴,至今传有后人的名册共 79 户。由此回缅当年,可以想见其时移民大潮的壮阔场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整个宋代 89 户移民中,竟有 74 户均来自于江西。从长远观之,在长以千年计的历史长河中,江西和浙江,确实处于移民潮的中间驿站的地位,而两广和两湖,则是北民南移的最终落脚处。   从迁入的缘由说,徐斐曾任永宁县令;干元龙是唐初州牧;宋十三官黄州太守;郭彦精官黄州剌史;陈小二、潘荣理、胡升、郑贵峰(建炎丁未科进士)、黄林等五户之主曾任广济县令;苏符是苏东坡的孙儿,赴南阳官守途中病逝于广济;张乾道是蕲水县令;岳万三是岳飞的裔孙,其先人落籍黄梅后迁入;程念五是岳飞的部将,曾官黄梅县令;文天祯是文天祥的胞弟,曾官县教谕;赵琦一官广济总辖;范诏理官黄风县令等。除了以上作官、宦游等类原因外,大多数都是为了逃避战乱,随着移民大潮,或寻亲,或靠友,或干脆是为了远离心目中的是非之地而移入武穴的。
      迁入户中,清顺治十六年迁入的孔兴祖,旧志即载为孔子的六十六世孙;明朝永乐年间迁入的孟恺,其宗谱亦记为孟子的五十世孙;不仅是孔、孟两家,大概地说,以上各户都有比较清楚的世系记载。
     入迁于武穴以上 184 户户主,都各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也都成了该姓武穴始祖。比如五代时迁入的余姓始祖余烈,原籍洪州分宁人。公元 923 年,因佐李存勋灭梁有功,封威武将军,并尚长公主。同光四年(926年)李存勋死于兵变,余烈挈妇将雏逃到广济双城铎隐居野处。南宋爱国名将余 玠就是出自双城铎余姓。余 姓在武穴、黄梅生息繁衍,到了清季,据黄州太守苏良嗣于康熙二十三年三月(1684年)给余 玠修墓时写的碑文记载,其时余姓有四十八户之多,成为一繁大的氏族。以上各姓都在武穴落地生根了,甚至一些人的姓名,都成了或地名或自然村的村名。比如武穴有名的余埙镇、余祥、余河、余显、余家垸、余塘岭、余全益、余苏垸等,就是以余姓或其祖先名字命名的。
      民间传说,明祖朱元璋立国后,大恨武穴人不该拥护陈友谅(湖北沔阳人,民间称他为“老沔”)与他作对,曾九次派兵进剿武穴,把武穴人都杀光了,才以江西移民来填充武穴!此话并不确实。有一户系“拈阄”分派迁入的,但是动身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史实记载明代以后,外地进入武穴的移民不并多。当然,在抗击元蒙凶残的统治的同时,陈友谅与朱元璋的纷争也长达十七年,争战中各家党同伐异,踵事征逐,何止十次八回。一帝成功万骨枯。武穴先民为了改朝换代,作出的英勇的奋斗,和承受了巨大的牺牲的事迹,则从民间口传的故事中,透出过不少的消息,此文则从简从略不记.

作者:库锋冈 (2009/12/20 13:06:07)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5)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库氏论坛  执行时间:125.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库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