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氏现当代名人 [align=center]苟清泉教授[/center] 主要成就 长期从事原子与分子物理、固体物理、高压物理及高压合成等方面的科研与培养人 才的工作,已达五十八年之久。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和系统性的科技成就,培养了大 量的优秀人才,是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及高压物理与合成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先后创建 了中国科学院东北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成都科技大学高温高 压与原子分子科学研究所,均为首任所长。曾长期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 业委员会主任及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四川物理学会理事长。从1984 年起至今,任《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主编及国际重要刊物〈固体的物理与化学学报〉 顾问编委。曾任《中国科学》编委及《高压物理学报》主编。1986年曾任意大利国际理 论物理中心高压物理讨论班研究领导人及美国克里斯坦森超应材料研究所中心顾问。19 90年以后曾三次应邀到日本竺波大学材料科学所及日本科技厅无机材料研究所讲学。19 98年被四川省认定为首批学术带头人。现为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学科 博士点的学术负责人。 长期进行原子解析波函数研究,总结写成了《原子结构的变分计算》专著,获得了 国家教委的优秀专著奖。以原子分子物理为基础对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 究,提出了创造性理论,写出了《人造金刚石合成机理研究》专著,对指导生产起到了 很大作用,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科技部门的高度重视。其成果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 会奖,并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成彩色纪录片,在全国公演。其本人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 工作者。先后发表了论文一百多篇。出版了《苟清泉论文集》,1992年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先后培养了博士二十五人,硕士四十余人。为我国的科教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于1981年在吉林大学创建了原子与分子物理及固体物理博士点,被国家评为首批博 士生导师。他1982年调到成都科技大学后,创建了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培养点。1985 年被国家认定为博士点,开始招收博士生。1988年被评为国家唯一的原子与分子物理国 家重点学科点。1990年国家评估时,本校原子与分子物理的硕士点与博士点均评为全国 该学科的第一名。 先后培养的研究生有不少是很优秀、很突出的。例如六十年代培养的研究生邹广田 (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导)、梅良模(山东大学新科技学院院长 ,博导)、曾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学术委员,博导),吴良俊(浙江大学材料科学 所副所长,博导)都是国内外知名学者。又例如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培养的研究生王洽 文(曾任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所所长,博导)、杨向东(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 所所长,博导)、裴春传(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射电天文的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杨仕清(电子科技大学信息材料研究室主任,教授)、孙金峰(河南新乡师范大学物理 系主任,教授)、孟庆芳(河南大学物理系主任,教授)等都已成为优秀的青年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