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氏网新闻】家谱编修中的守正与创新
- 中华盖氏网 2025年4月13日 思绥草堂
家谱编修中的守正与创新
思绥草堂
2025年04月13日
关于家谱世系的书写格式,很多家族的家族中都有规定。民国三年湖南邵阳、宁乡《廖氏族谱》的“凡例”中,也有相似的记载。不过他们廖家觉得近代修谱的人认为“夫为妻纲”,所以丈夫的名字用大字,妻子的名字用小字,甚至把妻子的信息附注在丈夫名字下面。现在改为夫妇同格,都用大字书写,体现夫妻平等的含义。
我们看看他们是怎样规定的:
花样不同,修饰亦异。近世谱说家,有谓夫为妻纲,夫用大书,妻用细书者,且有附注于夫名之下者。今改用夫妇同格,俱用大书,取阴阳匹敌之义也。子籍则开行细书,格内子统于父也。过继者则书“抚某子某为嗣”,明有后也;于所生下书“过继某为嗣”,不泯所自出也。兼继者则书“抚某子某双桃写”,嗣名两见,生娶详注,恐蒙混也。妻书“配”,正也;继室书“继配”,遵礼也;妾书“侧室”,古制也。改适书“娶”不书“配”,不成乎配也;不书卒葬,卒葬不于我也;不书“更适”“再醮”字样,纪氏所谓“隐乎《凯风》,孝子抱无言之恫”者也。其文隐,其实著矣。殇子必书,达父母哀悼之意,且明其有出也。女子许配书“适某”,未许配书“待字”,古者男女皆称子,靡轩轾也。不书婿家阶级名字,谱为家书,无庸参以外人也。
用白话文翻译一下:
书写方式各有不同,修饰也有差异。近代修谱的人认为“夫为妻纲”,所以丈夫的名字用大字,妻子的名字用小字,甚至把妻子的信息附注在丈夫名字下面。现在改为夫妇同格,都用大字书写,体现夫妻平等的含义。子女信息则另起一行用小字书写,表示子女统属于父亲。
过继:写“抚某子某为嗣”,表明家族有后;在生父名下写“过继某为嗣”,不掩盖其出身。
兼继(一人继承两房):写“抚某子某双桃写”,嗣名出现两次,生卒婚配详细注明,避免混淆。
妻子:原配写“配”,继室写“继配”,符合礼制;妾写“侧室”,是古制。
改嫁:写“娶”不写“配”,因为不算正式配偶;不写卒葬信息,因为葬在别人家;也不写“改嫁”“再醮”等字眼,正如纪晓岚所说“隐去《凯风》之事,孝子心怀无言之痛”,文字虽隐晦,但事实已表达清楚。
早夭之子:必须记录,表达父母的哀思,也表明其有后代。
女儿:已订婚写“适某”,未订婚写“待字”,古代男女都称“子”,没有高低之分。不记录女婿的家世和名字,因为家谱是家族内部的书,不必涉及外人。
家谱编修中传统与创新的平衡,展现了廖氏家族兼容并蓄的智慧,在保留古礼框架的同时,根据时代精神进行调整。既坚守"子统于父"的伦理秩序,又突破"夫为妻纲"的旧制,通过"夫妇同格"的书写方式,既保持世系脉络的清晰,又赋予夫妻平等的新内涵。这种改良并非否定传统,而是对传统理念的现代诠释。
在继承制度上,既沿袭"双桃写"等传统表述规范,又通过"嗣名两见"等创新记录方式,兼顾血缘与伦理关系。对女性记载的改进尤为可贵,保留"配""适"等传统称谓体系,但取消歧视性标注,既维护谱牒的严肃性,又体现人文关怀。
这些内容在其他家族也同样有所体现,这种编修智慧揭示家谱作为文化遗产,既要守护"辨昭穆、明世系"的核心功能,也需在细节处与时俱进,现代人同样可以通过格式改良,既延续"敬宗收族"的传统,又融入平等包容的时代精神,使家谱真正成为贯通古今的家族文化纽带。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