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氏文化古迹】福建商氏迁播

    中华商氏网 2014年3月19日 中华商氏网


福建赤礁商姓从当公开始,当公是宋宝庆二年进士,桃源县令景春公的第三个儿子,宋成宗大德二年戊戌,娶林氏生三子,长子商潜,次子商浚,为赤礁三宗,故称“三商”。
   商姓的祖先,出自商朝成汤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商王世子的后代,是以国名为姓氏的,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王的后代分封诸候国,以国为姓氏的有殷氏,日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我们这一国姓商,是属于京城(也就是留在商朝国都继承王位的世子)这一支的,一开始就封在本国,又世世代代为殷氏(盘庚迁都于殷后,商也称殷,又称殷商)我们的祖先是成汤商姓的后代无疑了。
   赤礁一支的始祖,是唐朝未年(约公元900年)从河南光州固始县随着闽国的创始人王潮迁入福建的,刚入闽南在福州城东郊(今横屿)定居到了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有一位名叫玄胤的先人,精通青鸟秘术,相地到福清,见石竹山西南(今东张镇)山川景奇,土地肥沃,说是可以在这里建屋居住,求得子孙发达,于是就迁居到这里,迁来之后,又在附近的菌山和香山各选了一块风水好地,分葬了父母的骸骨。
   玄胤公迁居石竹后,其余商姓子弟仍留在福州东郊(横屿),管理祖坟田产,子弟们见玄胤公年老而没有回来的意思,为了表达对他的孝敬和思念之情,就将居住的地方改名叫“孝思里”连耕种的田地也称为“孝思田”。至今,在这里的草丛之中,还可找到刻有“孝思里”、“孝思田”的石碑。
   玄胤公迁居石竹后,传到四代,孙辈们分别于宋绍兴、隆兴、绍熙、庆元年间先后登进士,登进士的有商份、商侑、商佾三人,登特奏名进士的也有三人,他们是商俊、商伉、商倬。商份官居监察御史,商侑为芦洲太守,商佾任监察御史兼太常,大理二卿,官至户部侍郎,商俊为临安府学博士(教授),商倬、商伉也都是博士,商份、商侑、商佾和商俊是同胞兄弟,而商倬和商伉也是亲兄弟,一时传为佳话,所住的地势被人们称为”聚锦乡”。
   后来,商份、商侑、商俊因为故居地狭小,兄弟一门显贵发达,恐怕很难继续下去,有所发展。于是就举家赴任,商佾迁往湖南,商份迁往浙江会稽,商俊博古通今,尤其精通玄胤公的青鸟之术,与兄商份在会稽占卜选地建宅,名叫“淳安山水明秀宅”,于是迁居淳安,接着商倬、商伉也在浙江做官,后来虽然不再当官,也就随着兄长定居那里不再回来了,唯独侑公落叶归根,终老故居,葬于香山祖坟南面。
   商侑的儿子名叫商皓,商皓所生的儿子叫商政,商政的儿子叫商景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景春公登进士,任湖南桃源县令,几年之后,深感宋王朝内外交困,朝不保夕,景春公决意辞官还乡,落叶归根,没有多久,改朝换代,大宋的天下为元人取走,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泉州、福州也归附元朝。第二年春天,宋恭宗赵,在海上下旨,命将士收复国土,派官兵围泉州,欠攻不下,转而攻福州和兴化剑郡,收复归宋。前朝监丞刘仝祖家住福清,与妻兄林同纠合义兵在故直宝章阁林琛旧宅(今福清融城瑞亭村设局,称“忠义局”,这里也就是刘仝祖妻子的娘家,他们就在这里招募士卒,拉起队伍,当时,商景春的弟弟商景夏与林家是邻居,由于世代蒙受宋恩,商景夏也认“忠义”为号召,动员本族年轻力壮的男子来参加义军,商景夏也在家中设局,称“新局”。这年冬季,元军南下,各郡失守,元兵涌向福清,仝祖与景夏公合力抗敌,终因寡不敌重而失败,仝祖与景夏转移到亲友家中藏匿,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被捕,皆自缢而死,英勇就义,由此株连受害者无数。商姓子弟于是纷纷弃家逃难,有的避到海上,有的移居漳州,有的跑到永宾,冯阳一带,还有的往平南里(今沙埔赤礁),至于田地、房屋、山丘和祖政,只好任其荒废了。
   最先到平南里(赤礁)的是景春公的季子名叫当的,当公是商侑的曾孙,当初景春公辞官归田,预感至大宋朝廷挨不过腊月(八月),老家大姓必有兵灾之祸,所以庆元初就预先石龙岭中准备了藏身之所,在由下盖了几间房屋为终老之用,又在平南里五十九都赤礁村买下山田海地,占卜选址在北圆高处从石间建造了小屋,在小屋四周种植桃树,并刻了题为“桃源”的匾额,意取“世外桃源”实为隐居之所,景公辞官后往来其间,曾嘱附子孙如遇不测,可作为避灾之地,后来,直到当公遇到家难,才携妻带子来到这里定居,附近的百姓只知道有一位老知县曾住在这里,不知道就是景春公,至今乡人还称这里为“桃源”。
  如今,找寻迁往今连山西原来翁氏居住地的南面,还有古井一口,刻字于石栏上“戊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根据当时的刻字日期,己是元成宗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而这口井不刻大德年号,是因为当时距宋宗遇难于祥兴二年不遗二十年,表明永远不忘宋朝,就如陶渊明不数甲子,忠于熙前之义,这也是我们祖宗心志坚定的体现,赤礁的商姓历史就从这里开始。
   商氏自玄胤公占卜选地居住隆仁里后,子孙发达,取衣锦返乡之意,改乡名为聚锦乡,这里溪水环绕,春雨时节溪水猛涨,交通往来不便,于是就在溪上建造一座石桥往来,名叫“无患桥”,溪流也就叫做“无患溪”。商氏的居住地与张氏居住相邻,与林氏的居住地也只相隔十余里,三姓各为一族,世代联姻,宋亡后,元人杀害抗元义士,这三姓都弃家难,我们商姓移到平南浔阳里,张姓跑到永宾里,林姓则逃往海下里,他们的房屋被充公,官方没收他们的田地给寺院,一直到元朝灭亡,这里还是一片废墟,荒无人烟。

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朝廷下诏,组建兴华卫军,一部份军队就驻扎在这里,分屯其田耕种,我们商姓的故地驻扎的是陈姓的军队,张氏的故地驻扎的是姓石的队伍,林氏故地也的姓石的队伍驻扎。
   商氏自玄胤公至桃源公,建功立业,勤劳传世,一门七进士,十分显贵,支抚繁衍围绕故里,房屋田产不是其它姓氏所能比的,所以元兵进犯,我们祖上先人被害最惨重,传说商氏的鬼魂因此特灵,陈姓居住在这里,每年腊月必备牲酒币卑祭于商氏祠前,祷告商氏历代先贤,恭请地表来享,鬼魂才不为,不然的话,晚上天空中便会扔下许多土块石头毁坏房屋,甚至把井都填掉了,这是因为当时死于国难家难的人很多,英伟特达之士怀孝抱忠,不愿意让祖宗之地给异姓占住,且树木还在,而宗祠荒颓,迁徒异地的商姓族亲由于年代久远失去联络,无法想象他们的怨恨和恐惧,而稍稍临近跑到海上的,又因为房屋毁坏、田园家业荒废不肯用心于兴复,历世英灵守在这里,等待贤子贤孙重振家业,一直到今天,故里田园房屋虽然不能和过去相比,可是香山菌山仍在,而隆仁里旧居古井颓坦还没有毁掉,此间居住在这里的老辈人,说是商氏先贤常常穿戴红紫衣冠出游其中,此地人春秋祭祠都不敢缺少,怎敢尽食其地呢?说到这里,作为商氏的子孙能不感慨万端吗?
   桃源公景春预知大宋将亡,辞官归石竹闭门著书,庆元初年,占卜选地赤礁此园,开榛劈莽于乱石之间筑屋,房屋周围遍植桃树,并勤匾,“桃源”,希望这里能成为“世外桃源”,而自己也仿效陶渊明隐居其中。
   景春生有五个儿子,当初占卜得“禹稷当平世”一语,于是就为五个儿子取名分别为:商禹、商稷、商当、商平、商世。后来商平、商世先后夭亡,长子商禹回迁石竹,以便管理祖业和坟墓,次子商稷迁漳浦,子孙世代科名不断,三子当公就是从这时开始迁往赤礁定居的,当公嘱附后人不要当元朝的官,所以直到元朝灭亡,没有一个姓商的在元朝当过官,当公的嘱附其实也就是桃源公的遗嘱,元兵进犯时,桃源公的弟弟景夏与刘仝祖合力抗拒元兵,终于殉难死节,而族人们迁徒漳浦与赤礁都是桃源公预先安排的,在颠沛流离之际都到避难之所而无忧无虑,于是桃源公保身处世哲学的功劳,今商氏得以繁衍发达,漳浦与赤礁才有无穷之绪,我们怎能忘记这大恩大德呢?
   当公生下三个儿子赤礁又分成三宗,因为遵从祖宗遗嘱而不当元朝的官,于是子孙不再读书而以耕山讨海生。浚公是当公的次子,浚公五子传十二世,至商太乙有个儿子叫伯元,随母改嫁省城东门西澜溪,明朝初年,其子孙因海上贩运犯禁,谪充南京武功所人军籍,后来因为拥擭明成祖朱棣发动的政变(史称靖难之役)立了功,升本所千户,子孙世袭,后来听说升指挥,兵乱之前,伯元的子孙还来祭扫祖墓,现在居住北京,子孙尚蕃盛,只是因为相距太远,没有往来。荷兰人侵占台湾,还时常骚乱福清沿海。从叔祖晴沙公头从叔朋霞迁居省城,我的叔叔后在乡里选拔为贡生,做了定南县令,后转海南当官,留下仁德之声名。
   桃源公繁衍无穷之绪,隐隐隆隆,愈久愈焕发出光彩,天意兴商,让石竹诸先贤的怨眼恐惧得到慰藉。

《始祖玄胤公赞》:“有商哲嗣,石竹之始,相土乘时,实知所业。学贯天人,情寄山水,我林我庐,我疆我理。二兆巍巍,英贤缵绪,本固技丰,绵绵葛苗。托根有自,休论远迩,天意厚商,冥有网纪。是以播迁,发祥在此,石竹香菌,不偏不移。念兹在兹,实我孙子。”

《石竹侑公赞》:“生于闽海,志在中原,一麾出守,顿振乾坤。气数早知,归隐田园,忠肝义胆,教诲后昆。开来继往,身退道差,兄弟播迁,弥笃本根。贻谋孔善,述作攸存,石竹香菌,祖魄亲魂。令始令终,既庶且繁,千载存思,永矢弗谖。”

《桃源景公赞》:“地维欲圯,天柱将颠,茫茫九域,半梦胡韫。哲哉桃源,炳机于先,既壮仕,未老归田。在沼匪乐,亦游于渊,超然远遁,礁海云连。越三千载,国社斯迁,家亦播越,祀赖以廷。頋瞻遗址,令绪严然,饮哉后裔,罔总罔愿。”

《赤礁当公赞》:“名家吉胤,故国遗贤,仓皇播越,忠孝弥坚。保有一线,务蕃其传,桃源之南,有山日莲。爱厥佳名,考卜为先,山下有泉,于然涓涓。井同汲,维泽不偏,拜手敬书,聊阐幽焉。”


分享按钮>>【商氏文化古迹】曹南商氏千秋录
>>【商氏文化古迹】河北省临西县大刘庄乡肖庄村商氏源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