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哈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哈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哈元生将军年考 已阅:2225 / 回复:4(楼主)


                  哈元生将军年考
  
  哈元生,字天章,回族,河北省河间县人。
  康熙年间入伍,发迹戎行。
  公元1722年,康熙末年,授把总,累迁江西建昌路都司(正四品),因坐失察“私木过关”被免职。
  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起用补为扶标右营守备(正五品),随军贵州。
  公元1725年,雍正三年,升为贵州威宁镇中军游击(从三品)。
  当时正值清朝政府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开始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的时候,少数民族的土司纷纷起来反抗。
  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五月,首先平定贵州长寨土司的叛乱,设立长寨厅(今贵州长顺)。
  不久,清廷将原隶属四川的乌蒙、镇雄、东川三土府划归云南。
  鄂尔泰派游击哈元生,摧毁了叛乱的乌蒙土知府禄万钟、镇雄土知府陇庆侯的势力,改设乌蒙府(后改称昭通府,今云南昭通)、镇雄州。
  乌蒙土知府禄万钟联合镇雄土知府陇庆侯起来反抗,扰及已完成“改土归流”新划归云南的东川府。(东川府今会泽)。
  东川府土司禄禄氏(女)知书识礼,认为家族不顾亲情代代争战杀戮的原因是土司之位,导致骨肉离分,说服儿子和大小土官,放弃世职,向中央缴印,主动恳请朝廷改土归流。
  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11月,鄂尔泰在赴东川府考察途中,路过威宁,召见总兵孙弘本、游击哈元生、地方官杨永斌,商定解决乌蒙土知府的办法,迫使乌蒙土知府投诚献土。
  公元1727年,雍正五年,乌蒙、镇雄叛乱。
  奉云贵总督鄂尔泰之命,哈元生率兵三千,增援四川总兵刘起元协剿。
  师发乌关,山路崎岖,林树茂密,土司兵占据险要地势进行顽抗。  
  哈元生身先入阵,冒矢石奋力攻打,所到之处,逆叛都被杀的散乱倒下,伤亡过大,余逆掉下山崖死者数万,弃寨而逃了。
  这次大胜仗,哈元生因功授云南寻露营参将(正三品)。
  公元1728年,雍正六年,米贴禄氏土司联合四川雷波土司聚众反清,劫取军粮。
  公元1728年,雍正六年农历3月24日夜,禄氏土司趁清军不备攻人兵营,300多名官兵除逃脱10多名外全部被杀。
  鄂尔泰即派总兵张耀祖、参将哈元生等人分兵三路进攻米阳寨(米贴)。
  哈元生设下埋伏,占据险要,横攻背击,攻夺其寨。
  公元1728年,雍正六年农历4月3日,进入井底。
  公元1728年,雍正六年农历5月1日,擒获禄氏土司武装头目,水牛母鸡(人名),大获全胜。
  平定了米阳寨(米贴)(云南永善北)苗族妇女禄氏的反抗。接着在米贴地区设立了永善县,并委派杜思贤为永善县的第一任知县。
  哈元生又乘胜进攻阿驴(寨名、四川雷波境内),击破雷波土司,再立战功。
  公元1728年,雍正六年八月,晋升为元江协副将(从二品)。
  公元1729年,雍正七年,升迁为黎平副将。
  公元1729年,雍正七年二月,晋升为安龙镇总兵(正二品)。

作者:hbcdata (2008/10/1 10:14:18)   回复此贴
  回复:哈元生将军年考 第 1 楼


    公元1730年,雍正八年,哈元生去朝见皇帝,刚离了云南几天,同年十月乌蒙土司兵再次叛乱,杀伤了官兵。
  鄂尔泰调兵三路分剿,东川路,由临元总兵魏翥国统领,率兵两千余人,于九月初,首先到达东川。后兵至万人。
  威宁路,由安龙总兵哈元生统领,并以梧州副将徐成贞副之。
  镇雄路,由镇雄营参将韩勋统领,听哈元生调度。
  哈元生率兵进攻乌蒙,征讨禄万福叛乱。
  哈元生率兵两千由威宁进攻乌蒙,至得胜坡于苗军二万余人遭遇。
  哈元生力战,矢无虚发,射杀苗军首领黑寡、暮末兄弟二人。
  哈元生乘胜领大兵攻入叛阵,杀伤俘虏甚多,不数日击灭土司兵数万人。
  踏平敌营八十里,连克回龙、金锁、黑铁三关,直抵乌蒙,缴获甲械辎重如山,苗军头目禄万福兄弟均被俘杀,获全胜。
  先到鲁甸,攻破叛乱者大本营,斩擒敌众甚多。
  进至太乙山,抚剿兼施叛乱者相继投降,前后不到3月,昭通、鲁甸、大关、永善尽克。
  雍正皇帝深奖其功,赐给孔雀翎顶带、冠服,赏白银万两。
  哈元生命三子、千总哈尚德入京报捷,皇上召见。
  皇上对哈尚德说:“你父亲现在职位是总兵,亲身在士兵的前头,杀死了敌人的头目,功劳很大,然万一有失,恐怕损了他的威名。”
  授哈尚德为云南游击官。
  赏赐给哈元生母亲人参、彩缎。哈尚德顺道回家探望祖母,口传皇上的圣旨,安慰老人。从此将乌蒙土知府改为昭通府。
  公元1731年,雍正九年,皇上召见哈元生的二子、把总哈俊德,授予守备,不久晋升都司。
  公元1731年,雍正九年二月,晋升哈元生为云南提督(从一品)。
   不久改任贵州提督时,哈元生母亲年逾八十,皇帝赐予封浩,恩予三代诰封。
    (对哈元生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为一品诰命。)
  公元1732年,雍正十年,哈元生勇力绝人,善骑射,又精通韬略,统带营伍恩威并济,所以深受皇帝的宠信。
  公元1732年,雍正十年七月,奉旨被召入京,赐路费银四千两。
  公元1732年,雍正十年十月,皇上召见于圆明园。
  特命哈元生坐在身边,解御衣赐之,座谈很久,让他在办理军机处行走。
  (任职仅一个月)第二天赐假回家省亲。
  此时恰是哈元生母亲的八十寿辰将到,雍正帝赏赐钱物很多。
  哈元生回家后,把赏赐的钱物,周济族人和同乡,并捐资修建清真南大寺。

作者:hbcdata (2008/10/1 10:15:18)   回复此贴
  回复:哈元生将军年考 第 2 楼


    公元1732年,雍正十年十一月,雍正命哈元生赶快返回贵州,平定凯里和台拱(台江) 间的九股苗的反抗。
  并口谕元生:今后不要在亲自出马临敌。
  这次回去不但九股地方,凡是云南、贵州一带全交你办。
  哈元生赶到驻地,尽心筹划。
  当他母亲去世的噩耗传到时,恰又接着皇上的圣谕说:
  “哈元生镇守苗人住的地方,功劳很大,可在任守制”。
  公元1733年,雍正十一年,贵州苗人包利叛乱。
  贵州提督哈元生统一指挥黔、楚、粤、湘、桂五省清兵向苗军进攻。
  哈元生以康世显、仇龙、霍升等分三路进军,首先攻下高坡,然后全力向莲花城堡猛攻。
  由于苗军的顽强抗击,第一次进攻受挫。
  哈元生仍亲自指挥,分兵六路,强攻莲花城堡。
  经过三天激战,莲花城堡被清军攻占。
  公元1733年,雍正十一年六月,哈元生上奏清庭,已讨平九股苗人的叛乱,之后才回籍办理母亲的丧事。
  公元1734年,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哈元生呈上由他主持修撰的《新辟苗疆图志》雍正帝责令贵州巡抚元展成勘订。
  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二月,清官吏在征收田赋中,敲诈勒索,激起苗民反对。
  古州八寨、高表、寨嵩、台拱等地苗民在包利、红银的带领下,聚众反清。
  贵州提督哈元生,遣古州镇总兵韩勋攻破古州之王家岭。
  包利又在清江、台拱间集聚二万多人,攻打古州东番招屯清营和古州城北的王岭汛地。
  哈元生拟大举进剿,怎奈贵州巡抚元展成,轻视苗事,与哈元生意见不合,只遣副将宋朝相,带兵五千增援,进攻台拱,行至半途,遇苗民倾寨而来,众寡不敌,相率溃退,途中被苗军围困。
  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六月中旬,苗军侦知各城守备空虚,于是大举进攻,一度攻占凯里、重安堡、黄平、岩门、余庆等州县司驿。
  在苗民上层的策划鼓动下,逐渐演变成席卷黔东南的苗民反清起义。
  当时贵州清兵,“征调殆尽、奔救不遑、驿路四绝、省城戒严”。
  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四月,贵州提督哈元生,率兵三百人,进至清平之杨老驿指挥。
  此时九股苗复叛,北进至黄平,屯兵被围,营中樵汲,都被断绝。
  军士掘草为食,凿泉以饮,死守数月,方得提督哈元生亲率援兵,突围出走。
  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六月,雍正遣湘、鄂、粤、桂、滇、川六省清兵增援贵州,特授哈元生为扬威将军,湖广提督董芳副之。
  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七月,任命刑部尚书张照为抚定苗疆大臣,副督御史德希寿副之,统一指挥。
  此时尹继善已遣云南兵二千星夜赴援,哈元生进军凯里,檄各镇克复诸城,又合攻重安江苗军,以开滇师之路。
  此时广西兵八千已至古州,广东兵饷亦昼夜溯流而上,湖广兵先后集镇远界。
  湘、鄂、粤、桂、川兵相继至黔。
  苗军见各省援兵相继入黔,掠夺回巢,放弃所占各城镇,集中兵力进攻新设各营汛,于是台拱、清江、丹江、八寨诸营同时告急。
  哈元生遣古州镇总兵韩勋攻毁首逆各巢,又分兵三路:一由藁贡以通台拱,一由八弓援柳罗以通清江,一走都匀援八寨。
  哈元生沿途剿苗,迭复名城,颇称得手,收复黄平、施秉等地。

作者:hbcdata (2008/10/1 10:16:08)   回复此贴
  回复:哈元生将军年考 第 3 楼


    不想八寨协副将冯茂,诱杀降苗六百余名及头目三十余人冒功,余苗逃归传告,纠众诅盟,先把妻女杀死,誓抗官兵,遍地蔓延,不可收拾。
  陷青溪县城,而清江之柳罗、都匀之丹江,自春夏被围半载,粮尽援绝。
  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围始解。
  
  抚定苗疆大臣张照是鄂尔泰的政敌。
  借古州苗族再次叛乱,攻击前滇、黔、粤总督鄂尔泰处治苗疆的“改土归流”政策,甚至主张放弃苗疆,将滇、黔、粤总督鄂尔泰调回京师。
  哈元生是鄂尔泰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坚持“改土归流”政策,主招抚。
  拒绝了张照要他共同参劾前总督鄂尔泰的要求。
  因与张照意见相忤,张照调亲信副将军湖南提督董芳,节制扬威将军哈元生并与其抗衡,致使这次平定苗疆叛乱不力。
  亲聆御旨的钦差大臣张照“举动怪张、妄行调遣、办理失宜”偏袒副将军董芳,专主招抚,对董所办之事,“极口赞扬”,于哈元生则“痛加丑诋”。
  雍正错误的同意了张照的建议,将大兵一分为二。
  身为主帅扬威将军哈元生,仅辖滇、黔军,只管施秉以上地区。
  副将军董芳却统帅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省之兵,征剿施秉以下地区。
  在张照的偏袒下,董芳、哈元生之间,文稿往来频繁辩论,专注于划分双方之间的辖地,不致力于征剿,严重的贻误了军机。
  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驾崩。
  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乾隆登基。
  乾隆登基后,仍坚持“改土归流”政策,首先更换统帅。
  撤换雍正钦命的抚定苗疆大臣张照,乾隆说张照:“挟诈怀私,扰乱军务”。
  委任湖广总督张广泗为经略,兼贵州巡抚,统领军务。
  自扬威将军哈元生、副将军董芳,俱令听张广泗“节制调遣”。
  由于张广泗(经略)弹劾奏章,乾隆多次下谕:
  指责张照扰乱军务。副督御史德希寿随声符合。
  贵州巡抚元展成抚绥不当,玩忽公事,轻视民命,文武不和。
  扬威将军、贵州提督哈元生事先不能豫为防范,用兵又观望迟疑,筹谋无术,调度失宜,稽迟军务。
  副将军、湖广提督董芳仗恃张照之势与哈元生“有意龃龉”。
  仅以招抚为事,皆令革职拿解至京,严审定罪。
  经略张广泗弹劾哈元生徒事招抚。
  哈元生被罢官逮至京师,以贻误军机罪论斩。
  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丙申,王、大臣等奏劾,张照、哈元生、董芳、元展成、德希寿贻误苗疆罪,特旨宽免。”
      (摘自:《新清史卷》12、《本纪》12、《高宗》1)

作者:hbcdata (2008/10/1 10:17:08)   回复此贴
  回复:哈元生将军年考 第 4 楼


    公元1736年,乾隆元年,乾隆皇帝赦免了哈元生的死罪,赐给副将衔,发往哈密军营效力。
  公元1738年,乾隆三年正月初六,这个曾经威震云贵的提督军门,以副将衔死于哈密军营中。
  乾隆皇帝深为惋惜,给加了个总兵头衔,赐予祭葬。
  哈元生自1681年至1738年正月初六逝世,享年58岁。
  河间哈氏家族每年正月初六祭祖,这习俗一直沿用至今。
  本文资料来源于:
  (摘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河间县令吴山凤《河间县志》)
  (摘自:《中国历代战争年表》清史部分)
  (摘自:《中国通史汇编》改土归流)
  (摘自:蔡美彪《中国通史》第八册)
  (摘自:昭通日报)
  (摘自:《清史论丛第2辑》中华书局)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八册、第二节)
  (摘自:《国朝先正事略》卷13,鄂文端公事略)
  (摘自:《清史稿》职官四)
  (摘自:《清史稿》高其倬传)
  (摘自:《清史稿》土司一、三、四)
     
                    哈元生的四个儿子
  
  长子:哈弘德,没有做官。
    次子:哈俊德,任永顺总兵。
  三子:哈尚德,古州镇总兵、军前副将。
    四子:哈广德,任江南卫千总。
  
                     哈 尚 德
  
  哈尚德随父亲在云南入伍,在平定乌蒙之役中立功,乾隆初已官至总兵。
  公元1748年,乾隆十三年,参加平定大金川之役,困扰民虐兵而被免职。
  公元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哈尚德以副将衔赴新疆,参加平定大小和卓木的叛乱,又因送羊赴军营伤死太多,被夺官责偿,并遣送回原籍。
 
          哈氏后人  皓月  2008年于北京

作者:hbcdata (2008/10/1 10:18:2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4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哈氏论坛  执行时间:308.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哈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