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哈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哈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寻根祭祖的旅游 已阅:2183 / 回复:2(楼主)


                        寻根祭祖的旅游
  
  公元2004年8月14日,大巴行驶到居庸关时,触景生情,追思五百多年前,始祖哈喇卜丁等瓦剌将领,奉命护送明皇,由蒙古锡林格勒草原,经野狐岭进入中原的路线,作寻根祭祖的旅游,今祭成文、以传哈氏宗族后裔。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农历 7月,明王朝的50万大军在河北怀来土木堡,被漠西蒙古瓦剌军队歼灭,明朝皇帝朱祁镇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第二年,弟弟朱祁钰登基,为景泰元年,封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
  公元1450年农历8月8日,瓦剌首领也先,决定释放明英宗朱祁镇,派弟弟伯颜帖木儿,率三万大军将明英宗朱祁镇送出野狐岭隘口、泣别。
  仍命哈喇卜丁等70名瓦剌将领、率领 500骑、继续护驾送明英宗返回京师。
  野狐岭因野狐出没而得名,阴山的东麓,海拔超过1600米,北面是蒙古高原,南面经丘陵到华北平原,野狐岭是塞北到中原的必经之路,长城依山就势修筑在岭的山梁上,在崇山峻岭中绵延起伏。
  公路从梁上穿过,在狭长的山谷中穿行,山谷地势险峻,林高草茂,过去野兽出没,行路艰难,如入狼窝虎穴,因此称为“狼窝沟”。
  元代诗人周伯琦《野狐岭》诗有精彩的描述:
  高岭出云表,白昼生虚寒,冰霜四时凛,星斗咫尺攀。
  其阴控朔部,其阳接燕关,涧谷深叵测,梯蹬纡百盘。
  坳垤草披拂,崎岖石巑岏,轮蹄纷杂踏,我马习以安。
  恍然九天上,熙熙俯人寰……。”
  野狐岭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1212年正月,成吉思汗的爱将木华黎率10万军队组成敢死队,以钳形攻势夹击和金兵激战三天,歼灭金将完颜承禄的30万大军,一直攻到居庸关下。
  自公元1211年起的金元大战,被载入《蒙古秘史》。
  马可波罗将此战例带到欧洲,社会上广泛流传,野狐岭也因此而闻名。
  公元1945年8月19日,苏蒙联军经过激烈拼杀,中午前攻占野狐岭,歼灭日军 860人,54名苏联红军和6名蒙古人民军战士永远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
  野狐岭西侧山梁上那高耸入云的“苏蒙烈士纪念碑”,掩映在苍松翠柏间。
  旅游由北京出发,经居庸关、宣化、张家口、到张北,约250公路。
  旅游线路和史载的始祖等瓦剌将领护送明英宗返回京师的路线基本相符。

作者:hbcdata (2008/10/1 10:22:37)   回复此贴
  回复:寻根祭祖的旅游 第 1 楼


    景泰元年(1450年)农历八月十一日驻“万全”左卫演武亭,十二日驻“宣府”南城、十三日驻“宣府”(宣化)、十四日抵“怀来”,十五日至“唐家岭”、当天经居庸关、沙河、安定门护送到京师。
  旅游大巴行驶在北京到张家口的高速公路上,居庸关经怀来至宣化的路段,两边是高山、进口狭窄、中间宽阔、是兵家忌讳的葫芦谷地形。
  宣化古城还保存着已经残损的古城墙和宣化古城门楼,还有保存较为完整古建筑,国家一级文物“清远楼”等。
  张家口向北,旅游大巴沿着 207国道,盘旋爬上野狐岭,通过车窗远眺望去,野狐岭山上风力发电站成排的风车,成了野狐岭新的景观,高速公路使天堑变通途,山下的狼窝沟依稀可见,绵延交错的向远方延伸。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后在塞北生活一年多,吃的是牛羊肉,喝的是马奶,回到中原了,想吃一顿家乡饭,随行的人,在离开野狐岭隘口仅几公里、万全境内的一个村庄里,给明英宗安排了一顿“御膳”,以后这个地方改名为“膳房堡”。
  公元1450年农历7月1日,礼部右侍郎李实出使瓦刺,他看见英宗感慨万分,写了首七律:  
  重整衣冠拜上皇,忽闻天语倍凄凉。腥膻满腹非天禄,野草为居异地乡。
  始信奸臣专国政,终教胡虏叛天常。只今来使通和好,翠辇南还省建章。
  根据这首诗写的情景,明英宗回到中原,想吃一顿家乡饭,也在情理之中。  
  明英宗在“土木之役”被俘后,瓦剌部首领也先,带着明英宗朱祁镇,在蒙古九十九个海子,(察哈尔右翼后旗九十九泉)、黑河 (呼和浩特地区大、小黑河)、断头山 (卓资县桌子山)、小黄河 (四子王旗希拉莫日河)一带游牧。
  这些地方离北京不远,也是塞北环境和气候比较好的地区。
  当天旅游大巴经张北到锡林格勒盟正兰旗,途中看到了广阔的锡林格勒草原和草原特有的海子(草原小型湖泊或泉水等湿地)。
  始祖的“哈拉部落”军队,隶属伯颜帖木儿帐下,负责看护明英宗朱祁镇。
  当年明英宗朱祁镇,就在这样的草原环境中,度过了一年的战俘生活。
  看着眼前的此情此景、重温和体会始祖哈喇卜丁兄弟三人,当年在塞北战斗和生活的地方,作为他的子孙,感慨万千,思祖忧古之心,油然而生。
  下午四时才吃上午饭,随后抓紧时间找蒙古人了解民俗,可惜这个地方已经没有多少蒙古人了,太仆寺旗20万人口中,仅有3000蒙古人。
  这个地区是农牧区,没有蒙古人居住的蒙古包,凡是能看到的“蒙古包”,都是旅游专用的“道具”。
  有幸在正兰旗找到三位学习蒙文具有高中学历的青年人,向他们请教了蒙语和突厥语的有关知识。哈剌一词蒙语和突厥语的意译是一样的,蒙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也是突厥语系的分支,蒙语中还保存一些常用的突厥语。
  第二天中午开始返回北京,下午二时途径野狐岭时,正赶上雨后雾中的野狐岭和被雨水洗刷过的路面,途经盘山公路下岭时,野狐岭显得更为壮观。
  遥望坝下,柏油路如飘带缠绕在群山中。

作者:hbcdata (2008/10/1 10:23:50)   回复此贴
  回复:寻根祭祖的旅游 第 2 楼


    沿着这条路,一座座生态旅游度假村在崛起,上百家旅店、加油站、汽修厂红红火火,沧海桑田,曾经的险恶之地,现在展现着繁荣。
  雨后路滑的野狐岭下坡道上,几辆刹车失灵的汽车,冲到绝后线上等待救援,我们的旅游大巴司机技术娴熟,用发动机控制车速,平安顺利驶出了野狐岭。
  当年始祖等瓦剌将领护驾时,途径狼窝沟是人踩马踏的山间羊肠小路,明清时的张库商道,铃声相伴的骆驼队、吱吱呀呀的勒勒车和奔驰如飞的驿马……。
  五百多年前,护驾全程包括狼窝沟在内,步行走了八天,历经艰辛可想而知。
  公元1450年农历 8月15日,护驾到京后,朱祁钰将哥哥幽禁在南宫。
  据考证:南宫即延安宫,现南池子缎子胡同内(明清时期已经拆除)。
  公元1457年正月,明英宗在“夺门之变”中恢复皇位,改年号为“天顺”。
  这次政变,仅有不足千人军校进宫参与行动,明英宗在被严密监控的背景下,当年护驾和来归的瓦剌官兵、是政变组织者所能调动的主要力量。
  明英宗感谢鞑官,升赏和御赐入仕中原,钦赐来归鞑官“忠顺”二字,并降诏曰:“尔之子孙即朕之子孙。朕之子孙享万年之福,尔之子孙享万年之乐,与国同休。煌煌天语,载在敕书,共同遵守”。
  明英宗复位时,也先已经死了三年了,朱祁镇感谢也先,在北京西四北大街的马路中间建额森庙,人们叫它“当街庙”,直到民国初因影响交通被拆除。
  公元1453年,也先杀了脱脱不花,自称“大元田盛大汗“,年号“添元”。
  公元1454年,阿剌知院战败也先,逃亡途中,阿剌知院派人将其剌杀。
  始祖的家乡在天山北麓、哈剌部落驻牧于斋桑到金山的额尔齐斯河流域,金山现在称阿尔泰山,所以史称金山鞑靼人。
  公元1456年,东迁的哈萨克人建立了“哈萨克汗国”, 疆域包括始祖的家乡。
  始祖的故乡“斋桑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哈拉部落”,融入哈萨克。  
  八天的护驾行程,改变了哈氏宗族五百多年的命运。
  资料来源:
  明英宗实录、纪录汇编、正统临戎录、英宗北狩、明史(清:张廷玉)、蒙古民族史、蒙古密史、中国通史(白寿彝)、中国民族史(汪仲翰)、哈氏内迁的经过(哈腾芳顺治18年公元1661年)等文献。
  
                     哈氏后人  皓月  2008年于北京

作者:hbcdata (2008/10/1 10:24:4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9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9)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哈氏论坛  执行时间:255.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哈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