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达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达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陇上达氏(三) 已阅:1486 / 回复:0(楼主)

至于达川大房谱云:“始祖达仕”,是对“太祖姓名,仕平章者,乃关外酋长”语段的误笔。达家梁谱中的“仕”为官职之谓,并非祖名。同谱所谓“仲氏于明嘉靖年间始迁于金城达达、盐池二沟”。其“氏”指后裔而言,并非指哈那亚其人,明嘉靖至洪武一百八十多年,哈那亚何存。
    五、后裔。综览金城达氏诸谱,对哈那亚之后裔均自占有达家台者始。达川谱称“明隆庆年间由敬复公迁至达家台安居乐业”。达川四房谱注明“敬复是哈那亚第六世孙”。即此,于盐池、达达二沟生存的后裔断续五代,无从考稽。而达川为圆其谱,指鹿为马,将从恪纳亚原籍随来的另一支达氏移为哈那亚之后裔,并将二代之缺补一“洲”字为哈那亚之子,将其第六世达进忠谐为达敬复。如此牵强附会,欲盖弥彰,模糊了金城达氏后裔的本来面貌。
    据考察,居于皋兰盐池、达达二沟的达氏,“四门分支,子孙有云集之象,玄曾若雾屯之形”。扩及安宁堡,建达氏祠堂颇有规模。五世断代有待详细考察。
    六,达川(达家台)。从嘉靖十六年至隆庆(在位七年)的三十年,盐池达氏之一支因“其粮站之由,有自来矣,复占兹土名曰达家台”,“其分有二十三分五厘之规模者,系我祖讳曰敬祖始也,入籍应役报户名曰达大忠,系西丰五甲之民”。这里记载的“敬祖”之“祖”是名词,并非敬意词。有人把达敬祖误认为“达敬”,把“祖”字当作敬意词那就错了。所以达敬祖这个真实姓名不能乱改,更不能用移名谐音取代其名。
    敬祖生二子,名铠、锐。铠锐各生二子,名傲、能、忠、强。遂以之分为大、二、三、四四个房份。达川达氏惯于以房区别亲疏,好像房份人众,自然风光,分散之户,感觉困惑。因此,归房兴趣很浓,本来盐池、达达二沟的早期以及从外地迁入的达氏,也都盲目归房,形成乱宗乱代现象。实际上,金城达氏相当一部分不包括在达川四个房份之内,必须详尽其实。
    七、宦仕。关于哈那亚纳贡进京之举并没有历史记载,更没有授官职的记述。其后裔五世断代,失讳无考,所有谱牒均无实名宦仕记载。遗憾的是,达川谱竟将自叙为“出路之崎岖,宦途之凉薄,遂灰心仕尽而落业于山林”者,采取移袭封官,沽名钓誉。封哈那亚袭试百户,金城卫带俸,其下四代统一为袭试百户,荣禄大夫,各生一子,将第六代达进忠改为达敬复,同样封官进爵。奇怪的是,这些被封官、被改名者居住凉州,与金城达氏是何关系并无记载。更荒唐的是,达家梁谱明确记载“独是耕凿之才,得以尽力于畆亩,未能效劳于王室”的达敬复之子铠、锐,孙傲、能、忠、强全都封官载誉,不已耳耳。
    达川谱引证:“挖掘出土的乾隆四十五年由二房孙众撰刻的为哈纳亚、恪纳亚二公奉立之一尊墓碑。并有一具用黄绸包裹柏木制作的虎头棺椁,内葬一位宦官命妇”。
    据了解,该墓碑被风水侵蚀严重,字迹剥落不清。为谁所树,因何而树碑之原委未作详细考证。查二房家谱序“我达氏自始祖以至于今,已莫祥始祖之所由来矣。第考稽有久,虽未得其备细,反悉粗迹以稍慰忧焉。我始祖焉宅于北国……奉勒而投入华夏。彼时即生二子焉,长曰哈纳大,次曰哈纳亚”。迟于光绪二十一年方认祖哈纳大、哈纳亚的二房孙众,早在不识祖的乾隆四十五年就给恪纳亚树碑立传,岂非咄咄怪事。金城达氏从来没有“命妇”之记载或传闻,如若局于葬仪,准确性须行考证。
八、族谱。于兹振兴文化盛世,修制谱牒方兴未艾。陇上达氏有求而无能,欲美而不达。
    综览家谱、族谱,概为传统型文书,多则出于热心,疴于文化,问纂于人,那些墨客文人,本无亲身经历,又傲不加毕细,之乎者也,卖弄风骚,失去了谱牒应有的意义。有自我编纂者,道德观、荣辱观之错落,致谱牒于扭曲。传统型的弊病,主要是对氏族、始祖、姓氏缺乏寻根考究,只凭文豪引经据典如“留青集”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讹传讹,不知不觉。其次,寻根问祖,寻谱抄袭,单传直叙,忘乎所以。如武威谱,立始祖恪纳亚,却看不出上下左右、亲族何许人,骤而视之,独苗一支。如此类型的家谱,凡达川各房比比皆是。再次是妄图虚荣。后人以先祖功德为荣,这是正常心态,也应该充分拥有。但不能牵强附会,沽名钓誉,更不能欲盖弥彰,隐恶扬善。更重要的是对祖功祖德必持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只叙王室将相,忽视劳苦功高的谱牒,是忘本塞责,哗众取宠取宠的表现形式。
该帖子被13399316756在2015-9-14 17:33:58编辑过

作者:13399316756 (2015/9/14 14:55:11)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达氏论坛  执行时间:449.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达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