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许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许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福建   辽宁   安徽   江西   四川   湖北   广东   上海   山西   江苏   联络区   山东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许:出自炎帝神农 已阅:4692 / 回复:2(楼主)

许:出自炎帝神农

   尧舜禅让,千古传为美谈,近年来,尤其被外国学者列为人类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
据说,尧把天下让给舜以前,曾经属意于当时的另一位高士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尧不得已才把王位给了舜--这段传说,说明了许姓的古老,也为许姓中国人凭添不少光辉,因为,许由也被列为中国许姓的始祖之一。
  关于许由的传说
  许由之被列为中国许姓的始祖,是根据《急就篇》的记载。据说,许由是阳城槐里人,最初隐居在沛泽,后来,尧要把天下让给他,他跑到箕山躲起来,死后,就葬在箕山之指,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座山称为许由山。这座山,即现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的峥岭。
  不过,宋代的王安石,却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只是后世好事者的牵强附会而已,因为,历来的正史,都未曾有过这样的记载,实在不足以采信。这就是为什么本文只能把许由列为"中国许姓的始祖之一"的理由。
  许姓中国人的始祖,既然不能完全肯定为上古高士许由,那么,是不是有被共同采认的姓源?很幸运地,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姓纂》的记载,许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姓纂》说:"姜姓,炎帝之子孙,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为楚所灭,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炎帝子孙封于许
  另外,王安石也采认这个看法,他在为许氏世谱所作的序文上,曾经这样说:"伯夷,神农之后也,佐尧舜有大功,赐姓曰许……"
  由此看来,中国许姓应该是炎帝的后裔,在三千年前周武王的时候,被封在许国,后来国灭之后,子孙都以国为姓,并且四散在各地繁衍。当时许国的位置,据后世考据,就是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县,因此,天下许姓的最初发源地,应该就在这个地方。
  在春秋时代,许国仅仅是一个小诸侯,所以时常受到其他大诸侯的欺侮,连都城被迫得一迁再迁,最初,从现在的许昌迁到叶县(河南省)后来又历迁城父、白羽、而至容城,亦即今湖北省的监利县,到了战国初年,终于被楚国所灭。但是,也许是始料所未及,许氏的血裔却随着国都的一再迁移,而繁衍于全国各地,成为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姓氏。现在,许氏是河北、河南等地的望族。 许氏的心中原地区渡江南迁,也是在五代的时期。根据台北县莺歌镇许氏族谱的记载,我国南方的许氏开基祖,是随王潮到福建的,最初住在漳州的诏安,稍后又迁居到泉州,然后支派分栖,遍布闽、粤两地。因此,福建和广东的许姓说起来还是同一祖先的一家人呢。

  历代多知名人物
  在我国历史上,许姓的知名人物不少,而且各种人才都有,真是洋洋洒洒,令人称羡。
  三国时代,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室丞相的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时还真蒙蔽了天下人,而头一个揭穿曹操的真面目的,就是当时以评论时局知名的平舆人许劭。许劭对曹操所下的评语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来,这句话几乎成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奸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许劭的知人之明,叫人不能不佩服。
  被誉为"五经无双"的大学者许慎,是东汉的汝南(河南)人。他博通经籍,曾经撰作《五经异义》及《说文解字》十四篇,为后世治小学者所宗,对于传统经学的贡献,十分了不起。
曹操的大将许褚,是我国民间的知名人物。据说,他的力大无穷而痴,所以有"虎痴"的绰号,曾经多次在危难中勇救曹阿瞒,是一代英雄人物。
  唐代,许氏又大出风头,跟唐高祖李渊同学,后来又以三郡归唐的许绍,以及与张巡同时死节的许远,都是唐朝凌烟阁上留影的伟大人物。


作者:xzb08 (2007/4/19 12:17:04)   回复此贴
  回复:许:出自炎帝神农 第 1 楼

伟大的师表许衡
  到了元朝的时候,许家又出了一位伟大的教师许衡。据说,许衡学宗程、朱,博览多通,非常善于教书,所以跟随他受业的学生也十分多,他教书所在的"鲁斋",终日弦歌不辍,是我国为人师表者的最佳典范。
  我国跟外国有外交关系,是开始于清朝未年,而早期的外交工作,就有一位嘉兴许家的许景澄的心力在内。许景澄在光绪年间,曾先后出使日、俄、法、德、义、奥等国,并著有"外国师船图表"、"光绪堪定西北边界地名译汉考证"等书,对于我国后来的外交工作,甚有贡献。
  另外,我国民间所供奉的三清许真君,据说就是汝南许家的子弟许逊,他是晋代的人,年轻时随仙人吴猛学习三清法要,后来虽然举孝廉当了旌阳的地方官,但是却唾弃当时晋室的紊乱,弃官周游江湖,以道术为民除害,最后并拔宅飞升,得造成仙。宋代,曾封他为神功好济真君,于是,许真君就成了我国民间香火不绝的神祗之一。
  上文曾经提到过,许姓早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到了福建和广东,而台湾的许姓,正是在明朝的永历年间来自福建。 许冲怀首先来台
  据台湾省文献会表示,头一个到台湾定居的许姓,是许冲怀和许申两个人,他们来台后住在承天府,死后并葬在今台南市大南门的蛇仔穴。另外,进士许南兄弟,也是在明朝末年移居台湾,可见得许姓在台湾,是一个老资格的姓氏。
  省文献会开于许姓入台的资料十分丰富,康熙以后,有泉州人许远光入垦现在的云林县麦寮乡,许志远在台南县的太子官堡建太子官,同安人许利生入垦今新竹县大义村,泉州人许大岳入垦台北县木栅乡(现台北市文山区)的福德坑,漳州人许阿九入垦台北金山乡……等等。

作者:xzb08 (2007/4/19 12:17:20)   回复此贴
  回复:许:出自炎帝神农 第 2 楼

许 氏
(上传时间:2005年10月12日)  

          □  罗嘉许

许姓源出自许国。我国古代华夏族,兴起于黄河下游流域,以这一地区为中心,称中华,又称中原,而称居于中原四周的民族为夷,如四夷、九夷等。周武王殷纣,分封诸侯,对东夷首领伯益的裔孙文叔,赐封于许,文叔即于许丘建国,史称许国。春秋时,许为楚灭,国人怀念自己的家邦,于是民皆以许为姓,这就是许氏来源。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废封建,置郡县,于许地置许县,秦汉皆属颖川郡。东汉末期,曹操迎献帝都于许,就是这个地方。到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改名许昌,位于今河南许昌市的东部。

后世在战乱等因素变迁中,许氏四徙,后裔有从河南迁往安徽,建德朱池许氏,是从安徽迁来的。朱池许氏宗谱已被毁,据耆老许亦光先生回忆,他们迁建之祖,下传至他已是第十八代,而他们这辈之下,又有三代。以此概计,朱池许氏自歙迁建当是明成化年间,至今有500余年。

许氏祖上多名人,其远祖许劭,即为世人称尚。许劭,东汉平舆人,守德操,有名节。他曾为汝南郡的功曹,司功署选,郡中之吏闻其在署,都能循行率正,吏风大变,太守徐璆对许劭甚为敬重。因为他德操自守,所以乡党人物,一经他品题,身价倍增。据传,曹操在未发达时,几次以厚礼见许劭,求为品题,劭不答理,曹操再三要之,于是说:“君清平时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得到这个品题,高兴而去。因许劭是平舆人,平舆属汝南郡,而许劭又曾为汝南郡功曹,地望甚重,所以,他的后裔以汝南为郡望。

建德有个姓许的有名人物叫许法棱,不知其世系,旧县志称他为隐士。唐朝诗人,曾当过睦州司马的刘长卿,仰望甚之,并为之而作《望龙山道士许法棱》之诗。唐代宗闻许之名,于永泰中(765)以礼帛为聘,这个“诵经山顶餐琼浆”的许法棱,却甘心在乌龙山“夜扫白云眠石床”,竟却之不赴。

另外,古代与建德有关的许氏人物,主要有唐朝的许浑,他是镇江人,诗做得很好,曾当过睦州刺史,关于严州的诗作有《晚泊七里滩》、《严陵钓台贻行旅》等传世。

还有一个是晋汉时人,姓许名逊,字敬之,祖籍南昌,寿高一百三十六岁。许逊未成仙道时,在梅城乌龙山修真炼丹,他以白鹿为童,帮做杂事。有时山中断火,就令白鹿下山,向居民乞取火种。此鹿甚通灵性,讨到火种,即回山中炼丹处。旧《建德县志》把许逊炼丹的地方,名为“丹基”,其址至今犹存。宋时,皇帝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所以后人尊他为许真君。乌龙山中的祖师殿,就是供奉许真君的地方。


作者:xzb08 (2007/4/19 12:17:36)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许氏论坛  执行时间:3,556.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许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